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评价体操游戏健身方案对幼儿投掷能力的影响,运用影像分析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投掷过程的运动学指标进行分析,探讨体操游戏健身方案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干预对投掷远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对幼儿的肩、肘、腕三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均有影响,实验组关节活动范围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且干预对年龄越大幼儿关节活动范围影响也越大;体操游戏健身方案干预对幼儿肘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大于上肢其他两个环节,对腕关节运动幅度的影响最小,除大班孩子外其它年龄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30名受试者正常和“外八”两种落地姿态立定跳远成绩、走路步向角、踝关节内收、外展等动肌力测试,探讨“外八”姿态落地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姿态落地相比,立定跳远采用“外八”姿态落地对落地后身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不具显著性;两种落地姿态的立定跳远成绩差异没有显著性;采用外八字姿态落地,50%(男8人,女7人)成绩下降,幅度为0.05 m,33.3%(男4人,女6人)成绩上升,幅度为0.07 m,百分率和升降幅度差异均不具显著性;采用外八字姿态落地立定跳远成绩升降幅度与步向角,踝关节快、慢速外展最大幅度均中等程度相关(P<0.05)。结果说明:与正常落地姿态相比,外八字落地姿态立定跳远的成绩升或降因人而异,与受试者步向角,踝关节快、慢速外展的最大幅度呈中等程度相关,步向角越小,踝关节外展最大幅度越大,采用外八字姿态落地立定跳远的成绩提高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立定跳远教学进行干预,采用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量表(以下简称TGMD-2量表)进行过程性测量,观察干预教学对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的影响,寻求发展儿童下肢大肌肉群的有效途径。方法:1)干预前后使用TGMD-2量表对学生立定跳远动作进行评分,并测量远度,进行比较;2)对实验组立定跳远教学进行干预,对照组不做干预。结果:实验组立定跳远评分与远度测量显著提高;对照组评分显著下降,远度测量上升。结论:1)运动干预可以促进儿童立定跳远动作发展;2)儿童动作发展成熟之前可采用TGMD-2量表进行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幼儿人群游戏与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设计出以身体素质为基本分类、以幼儿体操与幼儿游戏运动组合为健身内容,并通过对5~6岁幼儿的游戏健身干预实践,观察幼儿体质指标中身体素质的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结果:幼儿体操、游戏健身运动组合对幼儿园5~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的积极和促进作用,各身体素质指标第3-97百分位点结果均可以作为幼儿体操、游戏健身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在评价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干预前、后幼儿的身体素质具有可靠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9):807-810
目的为了研究增强股后肌群力量训练对初中生立定跳远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法对72名初中生进行测验,采取两种训练方法,即用下肢力量训练与下肢力量训练+专门的股后肌群训练。结果两种训练方法均可提高跳远成绩,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增加专门的股后肌群训练的干预后,立定跳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对照组成绩(188.75±24.09cm)与实验组成绩(205.33±26.38c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7,t=-2.785);从不同性别分析,男、女生在干预后的跳远成绩都有明显提高,男生干预后的对照组(204.00±19.97cm)与实验组(224.50±17.31cm)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t=-3.468),女生干预后的对照组(169.69±12.31cm)与实验组(181.38±11.90cm)之间存在统计学上差异(p=0.010,t=-2.730),男生在第4周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性差异,女生则在第12周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跳远成绩,但增加专门的股后肌群力量训练对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幼儿人群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设计基于身体素质提高的体操与游戏健身组合运动方案,并通过对沈阳市3~4岁幼儿的健身干预,观察幼儿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我国幼儿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体操、游戏健身组合对3~4岁幼儿的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的积极和促进作用,依据各身体素质指标第3 ~ 97百分位点结果和第10、25、75、90百分位点结果制定的评价等级标准在评价幼儿体操、游戏健身前后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创新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昆 《新体育》2023,(18):32-34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且重复30次;对照组采用下肢最大力量的85%为运动负荷且重复5次;实验前后统一进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30m跑的运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纵跳摸高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m跑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后激活增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让大学生了解并应用运动处方进行体质锻炼,促进体质健康。方法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实验法,对12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体质测试,实验组进行10周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测量BMI、肺活量、台阶指数、耐力、立定跳远、骨密度、身体成分等相关体质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身体健康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台阶指数有显著性改善(P<0.05);800/100m、立定跳远有显著性改善(P<0.05);肌肉量、体脂肪量、去脂体重有显著性改善(P<0.05);骨骼肌、身体水分、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处方干预有助于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探索六周的悬吊训练对散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平衡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影响,把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名,实施六周的悬吊训练方案,对照组进行和实验组同等强度的力量练习,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单腿跳远和立定跳远成绩、平衡能力指数,对训练前后与组间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与之前相比单腿跳远成绩都有提高,但实验组更明显;立定跳远成绩只有实验组明显提高,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后平衡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是:悬吊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增加下肢速度、爆发力和平衡能力,改善了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肌肉协调能力,改善提高了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得出学龄前幼儿立定跳远动作四个阶段时间发展特征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指导幼儿立定跳远动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一级一类幼儿园的幼儿男女共103人。通过对各班老师调查,确保其没有运动障碍及重大疾病。采用三维摄像系统记录受试者立定跳远动作,并使用北京体育大学视讯图像解析系统获取运动学数据。对年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 13.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出学龄前幼儿立定跳远动作时间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结果:幼儿在立定跳远动作中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每个年龄阶段进行立定跳远动作时,4个动作阶段所占时间及比例大致相同,下蹲时间比例呈减小趋势,蹬伸时间比例逐渐减小,腾空时间比例逐渐增大,落地缓冲时间比例无明显差异。女生在每个年龄阶段进行立定跳远动作时,4个动作阶段所占时间比例无明显变化,下蹲时间比例逐渐增加,蹬伸时间比例逐渐减小,腾空时间比例逐渐增加,落地缓冲时间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幼儿时期男生与女生立定跳远动作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下蹲时间的减少腾空时间的增加,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到5.5岁已经基本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要领,可以继续练习更有难度的动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水中运动疗法和常规疗法的对比,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髌腱腱围炎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位髌腱腱围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进行水中运动.互作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更适合膑腱腱围炎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女子400m运动员肺通气机能的适应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优秀女子 40 0m运动员和普通女子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肺通气机能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进入工作状态阶段 ,实验组肺通气机能动员速度快于对照组 ;大负荷运动过程中 ,实验组呼吸类型呈深度性变化 ,而对照组则呈频率性变化 ,对照组RR快速增加是其TV抑制性变化的内在机制 ;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 ,实验组TV增长速度始终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黄芪生药对运动大鼠心肌自由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自由基代谢变化,探讨灌服黄芪生药对训练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灌服中药煎剂,采用游泳训练方式分别于安静、力竭即刻、力竭恢复12h状态下,取大鼠心肌组织测定MDA、SOD、GSH、GOT、PLA_2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大鼠力竭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安静状态下服药组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力竭后即刻MDA含量、SOD活性、PLA_2活性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力竭运动恢复12h后MDA含量、GSH含量、PLA_2活性与时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芪能够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机体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损伤,从而延长大鼠运动时间,推迟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速滑队及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学生各20名进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SDH活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经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出SDH对运动时供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对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有重要的帮助。从而为我国在速滑运动员选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豆黄酮对大鼠肌肉生长、内分泌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大豆黄酮对雄性大鼠肌肉生长、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大豆黄酮溶解于花生油中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灌服大豆黄酮 5 0mg/kg、大豆黄酮 10 0mg/kg、花生油。四周后对大鼠眼窝静脉丛采血 ,颈椎脱臼处死。离心分离血清测定睾酮、生长激素含量 ;腓肠肌称重、腓肠肌纤维及脂肪细胞测定。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5 0mg/kg大豆黄酮组睾酮提高 2 3 .89% (p <0 .0 5 )、生长激素提高 15 .0 7% (p <0 .0 5 )。 10 0mg/kg大豆黄酮组睾酮含量下降5 1.2 5 % (p <0 .0 1) ,生长激素下降 13 .3 8% (p <0 .0 5 )。腓肠肌体重比 5 0mg/kg大豆黄酮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组性意义 ,10 0mg/kg大豆黄酮组无显著性意义。 5 0mg/kg大豆黄酮组腓肠肌肌纤维直径大小提高 14 .49% (p <0 .0 5 ) ,肌密度上升 1.2 1% (p >0 .0 5 )脂肪细胞直径大小下降 8.78% (p >0 .0 5 ) ,脂肪细胞密度上升 5 .45 % (p >0 .0 5 )。 10 0mg/kg大豆黄酮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肌纤维直径大小下降 10 .74% (p >0 .0 5 ) ,肌密度上升 2 .43 % (p >0 .0 5 ) ,脂肪细胞直径大小下降 4.88% (p >0 .0 5 ) ,脂肪细胞密度上升 3 .64 % (p >0 .0 5 )。结论 :大豆黄酮对大鼠肌肉生长和内分泌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但此调节作用与使用的剂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心室肌胶原纤维的组成、分布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观察不同运动负荷下心肌间质胶原纤维的变化,选用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运动负荷组和超负荷组,每组12只.各运动组训练满8周后,分别取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乳头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制片,用Masson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发现对照组胶原纤维走行及分布均匀;一般负荷组胶原纤维增多,在细胞周围呈环状分布,胶原纤维鞘上纤维母细胞增多;超负荷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在心肌细胞周围呈条索状广泛分布(P<0.01).得出结论:胶原纤维结构改变是很多心脏病理状态的重要特征,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显著增加,心肌结构发生明显改建。  相似文献   

17.
邓罗平  雷慧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77-178,18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实验等方法研究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牵张法)对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8周和第16周后,动、静态平衡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停训4周后,实验组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下降.说明运用PNF牵张法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 verbal and visual feedback system on running technique, 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and running economy. Twenty-two female novice runn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n = 11) and control (n = 11)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subjects received verbal and visual feedback concerning their running technique prior to and during each training run. Training involved 15 20-min treadmill running sessions over a 5-week period. The control group adhered to the same training routine but did not receive feedback concerning their running technique. High-speed (100 Hz) photography was used to collect biomechanical data. A sub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test and Borg's RPE scale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concerning running economy and perceived exertion, respectiv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ANCOVA revealed that the proposed feedback system had a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01) effect 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running technique by affecting the following desired changes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group: greater relative stride lengths, shorter support time, greater ankle dorsiflexion during support and greater knee flexion during support and non-suppor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in submaximal VO2 or RP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verbal and visual feedback are effective means of eliciting modifications in running style in female novice runners. The link between modifications in running style and improvements in running economy and perceived exertion remains unclear.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赛艇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对浙江女子赛艇队的6名队员进行了为期6周的实验研究,其中3人以治疗腰肌劳损为主要目的,另3人以发展背阔肌力量为目的。经与同期进行正常训练不接受电刺激的对照组8人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效果皆优于对照组,且腰肌劳损组的平均最大卧拉力增长大于背阔肌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