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期是个性初步形成时期,父母的教育观、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使儿童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父母必须重视儿童个性的早期培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流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他们逐渐走向边缘化。其中,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边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要有效化解流动儿童的边缘化,必然要优化家庭环境,以帮助其回归主流社会。流动儿童去边缘化与家庭环境优化的路径在于:培育亲子关系,丰富孩子的发展资源;及时转变角色,促使孩子心灵的回归;努力实施养成教育,完善孩子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俗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孩子小时的个性决定成人时期的发展。儿童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但“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常常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有的家长很奇怪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就变了。幼儿期认识很多字,能背许多诗词的孩子长大了怎么会变得不愿学习甚至讨厌学习?有的孩子在幼儿期乖巧听话,到了中学却很难与父母沟通……产生这些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幼儿期忽视了良好个性培养。个性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相似文献   

4.
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它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可是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把一些本来该孩子做的事都给包办代替了,所以不少孩子对本来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事却束手无策。父母的溺爱严重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在幼儿园,常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例如,智力落后、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常把这些孩子称为特殊儿童。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家长,都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园双方相互配合,勤于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一致的环境,只有家长之间彼此接纳、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帮助特殊幼儿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6.
<正>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现在孩子的同伴关系遭遇严重危机,很多孩子没有朋友,缺少同伴交往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个性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缺少伙伴间的互动和合作会使儿童失去很多学习知识和社会规则的机会,无法体验到社会交往的快乐,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也会与父母形成代沟。作为父母,能够放手让孩子在诸如选择自己喜爱的服装上采取一定的自主权利,无论是在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判断力以及和父母良好的沟通行为上都大有裨益。所以,对于赋予孩子自主选择服装的权力,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儿童教育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儿童早期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呼唤人的内存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拥有健康、和谐的个性。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学习钢琴只是接受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钢琴教育随着几年前的“钢琴热”而逐渐普及了。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但是由于很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有不正确的功利性,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的枯燥、呆板,使孩子觉得钢琴学习枯燥乏味,有些甚至出现恐惧心理。这样学钢琴变成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9.
特殊儿童家长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36位年龄在2~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教育的比例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残联的康复中心等机构接受教育,但也有部分家长选择让他们的孩子上普通幼儿园。家长的希望和选择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世界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儿童又是独特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儿童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有自己的发展潜能与优势。教育要真正走进儿童心中,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个性差异、发展权利。为了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海南省琼海市第一小学近几年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沈颖洁 《幼儿教育》2014,(Z1):29-31
我们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成长,因此,我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延续着某种定势和习惯。只有在发现儿童、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渐地自我修复和更新,变得阳光、智慧、坚定和拥有爱的能力。让我们行进在"发现儿童"之旅中,找寻学前教育的本源,还儿童本真的童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申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以儿童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核心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2.
吴俊霞 《教师》2012,(14):117-117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孩子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之中。本文阐释了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并就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和特殊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逐渐摆脱儿童时期的幼稚心理,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因此,教育者不能轻视初中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学生群体同样具有内在的独特性。我们应立足于这一点,在思想上真正尊重中学生的独特性,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中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4.
儿童具有独特的情趣、思维、心理、生活,我们不防暂时把属于孩子本身的特色统称为儿童本色。孩子的习作理应还其儿童本色,即让童心袒露,让童趣回归,让童真再现,让习作成为孩子自己的习作。要知道,儿童能写出属于儿童本色的个性作文,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呀!本文将重点阐述如何在孩子的作文中彰显儿童内心本色、生活本色、自然本色及生命本色,以激发兴趣,盘活积累,自由表达,优化评价,使属于学生生命个体的个性习作得以催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在特殊儿童的整个早期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应该正视现实,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早期教育康复,以取得最大程度改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实践证明,及早介入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融合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有了到教育机构读书的机会,能够让自闭症儿童在特殊教育的影响下能够逐渐回归正常生活,为了帮助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儿童进行个性化教育,给孩子支持,让自闭症儿童能够在学校中体验正常的生活,让儿童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自闭症儿童的含义及表现以及融合教育视野下自闭症儿童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童年是人生一段特殊的历程,有着独特的成长密码。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拥有与成人不同的精神世界。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儿童的视角来探索、体验,内化,直至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才是"有道德"的。  相似文献   

18.
彭光辉 《课外阅读》2011,(10):366-36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而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也相应成为了学校中的“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缺失了父母的亲情和爱,班主任老师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或外出务工,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变得胆小、懦弱,还有一些孩子脾气变得暴躁、任性,打架斗殴、侮骂同学和师长,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或者一直处于低谷。  相似文献   

20.
蒙台梭利提出:教育就是协助孩子天性的活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孩子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多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孩子学唱歌曲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