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研究背景 跨文化课堂教学比较研究是一种学习其他国家好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来改进本国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对中美数学课堂教学比较的一些研究发现:中国数学课堂具有“学生很守纪律,教学过程流畅,连贯一致,关注内容的发展,解决挑战性的问题,强调证明,以教师主导的大班级教学为主”等特点.而美国数学课堂则是“强调程序式操作,很少关注严格的数学内容,不太强调问题解决和数学联系及证明”自2000年以来,中美两国都进行了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比如说,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从强调“双基”发展到强调“四基”,并广泛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观念,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美国建议高质量数学教学,即提供高认知水平的数学任务,提供学生从事高认知水平的思考及推理的机会,提供学生讨论他们数学活动的机会.两国都开展了实施核心课程标准的教师培训工作,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最新课程标准取向的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比较和分析.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美两节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实践的示范课的比较分析,揭示在当前改革理念指导下的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特点,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取向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亚太地区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几点看法江凌飞中美日三角关系是亚太地区多极化格局的核心层次.美日对华政策的走向以及中美日三角关系如何奠定,对我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中美日三角关系形成的大背景导致中美日三角关系形成的大背景有三个:一是东西方对抗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12日,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在网上公布了《学前期到8年级的数学课程焦点:追求一致性》(以下简称《课程焦点》),其通过聚焦从学前期到8年级每个年级段焦点领域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了一条课程发展之路,而我国教育部早于2001年就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已实行多年.以往对NCTM数学课程与《课标》的比较研究,在研究跨度、研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微观比较,对两者某一学段某块内容标准的设置进行分析比较,或是将某一个学段多个内容标准进行比较反思,借鉴其优点,如《中美初中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中美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要求的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初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二是宏观比较,将幼儿园到12年级美国数学课程与中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全程进行比较研究,一般是选取一个立足点,如数学课程基本思想、数学课程目标标准……甚至也有全程的总体比较,如《中美数学课程标准之比较》(在“指导思想、编排体系、学段划分、教学内容”四个方面作了中美比较).在研究方式上,以横向比较为主,也有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由于《课程焦点》刚公布不久,国内针对它的研究很少,仅有一些背景介绍,缺少深入的比较分析.本文将在比较的基础上给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尹均生教授对国际报告文学的研究作了开拓性贡献。在这个广阔的领城内,他路近30年的努力,在中国开展埃德加.斯诺及其《红星照耀中国》的学术研究,写出几百万字的论文,出版了11种著作文集,瑶养出我国第一批国际报告文学研究生,主办参加20多次斯诺研究学术会议,为中美人民友谊谱写新的篇章,为中美文化交流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好创新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必要探究中美教育的差异,增强我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效率,根据有关资料综述,先把中美中小学教育差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国内部分 1.胡锦涛访美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此次访问进一步增进了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今年夏天,美国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和美国国家数学教育委员会(United State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在美国南加州纽波特海滩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中美数学教师发展体系研讨会.此次会议由USNCMI主办,来自中国三个城市的9位代表应邀出席.美国也有对应的数学教育人员参加,例如,USNCMI主席Patrick Scott、宾夕法尼亚大学Janine Remillard、骨干教师Javier Gonzalez、Cindy Bryant等等.会议还特地邀请了在美国数学教育界表现很活跃的华人学者马立平、安淑华、李业平、李旭辉、韩雪博士等人共同参与.此次会议关注的是中美两国教师发展体系,即两国数学教师专业道路的一体化制度和两国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事业.受本刊委托,我系的两位研究生对李士笥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谈谈此次会议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美德育无论在指导思想和目标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中美德育的比较,发现其差异,并从中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的有益经验,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学位授予权作为国家或某种教育机构的权利在中美两国是存在差异的。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关两国的学位授予权管理机制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对中美两国学位授予权的管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并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情况,分析了影响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因素,强调指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济关系对中美两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中美有关教育目的研究可得资料的基础上,简要概括了中美教育质量政策的发展情况,进而以内容分析、过程分析、价值分析为思路对中美两国教育质量政策及相关内容作了比较研究,以达到提高中国教育质量政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美教材的比较,我发现中美教材的特点正好是互补的.以下是笔者从课改及中美教材的差异来谈双语教学内容的选取标准,以期实现课改与双语教学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整个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特别是加大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各国几乎不约而同地将课程改革置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这一切对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美两国先后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美国名的教育科学组织、以布什为首的共和党政府、以克林顿为首的民主党政府先后推出了各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4.
徐朝 《培训与研究》2001,18(3):41-47
自我是文化的载体,中美文化自我的差异是中美文化差异的核心;表现在自然观、社会观、时间观和成功自我的评判标准等方面。对中美文化自我差异的研究有助于中美跨文化交际的进行,并对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美作文评价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作文评价标准的相同之处 1.体现了相似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目标决定作文评价标准。从中美作文评价标准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中美作文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符合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规范的文章。评价一篇文章的等级,均要根据谴词造句、结构布局、表达方式等方面加以判断。 语言文宇的表达能力又与学生的观察、思维、认识能力密不可分。因此在中美作文评价标准中都对此作了相关规定。我国评价标准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等,美国评价标准中的…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述了人权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人权的标准.进而阐述了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以及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大学入学考试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考试科目、具体内容、命题方式及比例权重等方面对中美大学入学考试内容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内容上的可取之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以后,中美关系失去“向苏看”的特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的特别关注。美国对中国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而中国则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从而使两国关系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并给双方带来了影响.中美双方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合作,以塑造一种稳定、和谐与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 五、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性 比较中美基础教育.我们深知.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既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也有经济发展的支撑.更有制度设计的不同。与美国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应该更具有独特的政治与文化优势。但仔细琢磨.却又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健全人格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其中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