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性别的学生眼中,与网络有关的道德问题有哪些?网络能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意义?或者说,性别不同对学生关于“网络”一词的道德价值联想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专门调查所获得的有关SPSS统计数据的描述和分析,试图探查“爱国”“责任”“自律”“诚信”“尊重”“公正”“合作”这些德目在不同性别学生眼中的道德形象,并给出自己...  相似文献   

2.
在独生与多生子女学生眼中,与网络有关的道德问题有哪些?网络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意义?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试图探析独生与多生子女学生在感知网络中“爱国”“责任”“自律”“诚信”“尊重”“公正”“合作”这些德目形象时表现出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网络新世界》设置了“新世界很精彩”“新世界有规则”和“网络游戏的是与非”三个板块,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网络世界的利与弊,以及正确利用网络的做法。如何让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一、问答激趣,落实第一板块四年级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对网络非常了解,但网络话题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就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在学习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关联不大,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当前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法规制度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公开度和透明度,培养“意见领袖”和发挥“意见领袖”的功能,提高监管水平,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网络和网络道德建设的这些策略,有效地提升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如何做好网络的舆论引导、保证网络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已经成为网络媒体面临的一个严肃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现实道德是网络道德的基础,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主体需要真实的道德规范。网络文化的低门槛、弱限制的文化参与、交流等特质为实现全民参与和互动提供可能,使其具有慎独自律等特点。政府要牵头制定推广网络道德规范,制定网络载体自律公约,明晰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底线,坚持法律法规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和国家利益底线。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媒介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加强道德理念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提升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兴趣似乎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有被看作教学方法的兴趣,“要提高学业成绩,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被当作教学目的的兴趣,“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而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仿佛让入不得不相信:兴趣是万能的。果真如此么?在杜威看来,事情并非像上面说得那样简单。在杜威眼中,“兴趣”并不简单地是个技术性的教学问题,更与道德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陕西咸阳地区几所高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有关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及互联网对其道德所产生的影响,立足现实提出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及克服其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决定了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别于传统媒体,需从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增加把关力度、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加快网络道德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强化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进而提高网络媒介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艳照门”事件为例,指出当前网络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混乱和无序现象,从政府、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网民道德素养等三个层面,提出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面对现代传媒呢?我的看法是:不能只喊“狼来了”,而要心中有“狼”,眼中见“羊”。如同前几代媒介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可能给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网络已经给青少年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生活学习方式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中青少年占80%左右,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投资和学习办公设备。在网上,青少年学生主要是上网聊天(占48.84%),看电影等娱乐(40.50%),看新闻(42.20%),玩游戏(39.20%),辅助学…  相似文献   

11.
浅谈“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丹峰 《考试周刊》2009,(37):57-58
“90后”的学生是现在高职生的主流,这些学生有什么特点呢?我一直在关注网络上有关这方面的调查和报道,在自己平时的教学和与学生交流中也在不断地观察和总结,下面谈谈“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学习研究的缺失。道德学习是个体对道德的接受 ,即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道德学习成为时代命题的原因是道德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现代教育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定和对以往“德育眼中无学生”的超越。构建以道德学习为核心的德育体系要处理好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道德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校表现很好,在老师眼里也是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可是一回到家,他们就大变样了,成了父母眼中“不听话的孩子”。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德育为首“是否仅是一个交待式的口号和标榜式的标签?我们潜意识中是否分数硬件更硬,育人软件更软?我们可否己不正而欲正人?我们可否自贱而贱人?我们给学生的有多少真实,多少虚假?我们面对学生有多少真诚,多少虚伪?我们的道德目标是否过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离学生真实的生活到底有多远?我们的德育手段有多少科学成分?我们用多少诚意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上级评给的“德育先进”让我们沾沾自喜,我们可知道学生心目中对此有多大程度的认可?我们是否平心静气地倾听学生倾吐心中的苦…  相似文献   

15.
毋庸置疑,网络媒体的发展既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创设了新的途径,也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学德育必须要面对由网络延伸所导致的青少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对本市部分初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余份。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对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和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和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网络。据有关部门统计:年龄在24岁以下的网络用户占全国上网人数的半数,其中中学生又占绝大多数。“你今天上网吗?”“发了几个E—mail?”“交了几个网友?”成为学生见面时的问候语。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等各方面。对于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宝库,对于扩大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17.
科任老师眼中的差生,与班主任眼中的差生有一定的区别,往往是指那些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笔者长期从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数学成绩差的高一学生所占比率逐年递增,而我国现阶段教育原则是“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面对这样一群成绩上的弱势群体,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呢?值得我们数学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让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学校领域.道德教育以何种形式进行才是合理的?谁应该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负责?为何我们通过课堂向学生讲授、评价特定的“道德”范例时可以得心应手,而对生活层面的道德冲突却总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面对实践中的种种矛盾与困惑.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以下两堂小学数学《分数》课的分析,或许能带给我们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虚假信息是影响网络正常秩序、危害网络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要防范网络虚假信息,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媒体的内部管理,对出现影响恶劣的虚假信息的网站及相关责任人加大处罚力度;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抵制虚假新闻的意识和水平,并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对虚假信息进行监督举报。同时,网民应加强道德建设,提高自身传媒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总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是如何看待这种“完美”的?学生眼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究竟怎样?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