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学术社区开始成为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建设激发社区科研人员参与热情、提高科研合作效率、维持科研团体活力的激励机制变得非常重要。[方法/过程]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描述了无激励机制和有激励机制的演化博弈关系和过程,探讨了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虚拟学术社区博弈双方在无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不合作,不合作),在有激励机制的环境下,演化稳定策略是(合作,合作)或(不合作,不合作),由此得出完善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有助于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产生,根据科研人员合作影响因素的不同结果,给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为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为厘清多理论下科研合作影响因素,以虚拟学术社区367份有效问卷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虚拟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在虚拟学术社区科研合作中,社区信任起主导作用;个体层面因素包括个体基本特征、个体心理感知和个体预期三个维度,影响程度均与群体交互因素相当。提出建立并完善虚拟学术社区管理规范和信任机制,构建并完善虚拟学术社区版块,完善虚拟学术社区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作为科研人员思想碰撞以及产生新知识的重要科研合作平台,虚拟学术社区逐渐成为主流的学术交流场所,探究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科研人员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虚拟学术社区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梳理,提取影响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的7个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组态分析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从组态视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的影响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绩效期望、感知愉悦性、互惠、社会影响、努力期望、激励机制、促成因素共同影响科研人员合作,或为核心条件或为辅助条件均对科研人员合作产生影响,触发科研人员合作形成的组态共有6种,不同因素之间的组合效应均能驱动虚拟学术社区中的科研人员合作。根据研究结果,对促进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已成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合作的平台,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影 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在线科研合作的健康良性发展。【方法/过程】将质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先是根据 收集到的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访谈资料,通过质性分析得出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以得到的因素为基础,结合 相关理论,构建相应的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找出虚 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群体认同、社群影响、互惠均 正向影响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意愿,合作意愿与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正相关,激励机制和系统 易用对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学习交流与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在线科研合作已日益流行,本文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动机的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的科研合作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为例,依据扎根理论,对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进行数据采集,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对其进行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并据此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演变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包括声誉动机、互惠动机、功利动机、利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社交动机、享乐动机、探索动机、自我展示动机和用户认知动机10种。科研人员初始合作动机主要是功利动机,而科研人员持续合作动机在初始动机基础上,增加了自我实现动机和利他动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效能的影响因素,拓宽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帮助科研人员拓宽合作渠道,也对提高虚拟科研团队合作效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方法/过程】基于团队效能IPO模型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效能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虚拟科研团队支持、虚拟科研团队沟通、自我效能感会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效能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也能在虚拟科研团队沟通对科研合作效能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张瑞  胡丽娜  黄炜 《现代情报》2023,(10):16-26
[目的/意义]探究虚拟学术社区内用户知识交流过程与关键影响因素,对推动科研合作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后悔理论和演化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将社区环境和个性特征相关参数作为研究指标,利用Anylogic开发多主体仿真系统,描述不同情景下虚拟学术社区知识交流的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个人性格特征比例、知识交流成本和利益损失能显著改善社区知识交流参与人数,知识收益对促进社区知识交流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并针对仿真结果提出建议。后续研究可增加模型变量,优化量化方式,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信息感知倾向、信息介入、信息前台化行为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等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管理作用巨大,但相关的综合研究还不是很多。为此,该文拟深入探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间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方法]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为自变量、以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和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为链式中介变量、机构公信力为因变量,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信息耦合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抽样采集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与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对机构公信力作用路径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显著正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在互联网线上交流日益普及的环境下,虚拟学术社区在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本文探究了不同类型心理契约的履行对科研人员EVLN行为的具体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心理契约理论的实践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同时心理契约理论的引入能够弥补和完善前人关于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为研究科研人员之间的行为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本文针对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科研人员,将其心理契约详细划分为交易型、关系型和理念型3种类型,通过实证的方式探究心理契约的履行对于退出、贡献、忠诚和贡献行为的具体影响。为此,将科学网和知乎上的科研人员做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308份调查样本,结合研究假设构建EVLN行为影响模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心理契约的履行均会对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科研人员的EVLN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APP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增进其信息交互并实现学术APP高效运转,为促进学术APP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结合学术APP特点分析学术APP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然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原始资料,以Straussian扎根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对学术APP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和关系梳理,分析各项主范畴对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路径。[结果/结论]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受到收益认知、个体因素、平台载体、平台管理与制度规范、社区环境氛围和信息内容的共同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方面的个体特征和个体需求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可进一步解析为用户、信息、平台和环境四个分析维度,根据研究结果向学术APP设计者、运营者和用户提出增进用户信息交互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瑞仙  张广轶 《现代情报》2021,40(10):52-61
[目的/意义] 本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过程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为该主题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内涵与特征、过程、机理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推断知识交流效率的表现形式,引入经济学中的效率测度方法识别知识交流效率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构建以知识交流组成要素、交流动因、交流机制、交流效果为核心的内部机理模型,社区成员在知识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发帖、评论、浏览以及再评论等数量是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学术虚拟社区平台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老用户活跃度与留存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吸引新用户。[方法/过程]本文以"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为研究平台,使用Python语言抓取该平台下40 000条有效用户数据,构建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分位数回归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访问量、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数量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是否邮箱认证、论坛币、活跃度以及好友数量对知识共享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术虚拟社区管理者通过强化这些显著正向因素对社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分析通证知识社区的知识分享网络结构,有助于把握区块链背景下的虚拟社区知识分享和传播规律。[方法/过程]以国内通证知识社区代表——币乎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方式获取币乎用户样本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运用UCINET工具对社区用户的知识分享网络进行网络特征分析。[结果/结论]样本网整体呈现出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网络特征;中心性高的核心用户对社区知识贡献和传播的影响力较高;通证激励有助于挖掘社区中的优质内容。  相似文献   

14.
徐彤阳  滕琦 《情报杂志》2021,(4):163-169
[目的/意义]作为科研人员知识获取、交流与利用的重要场所,虚拟学术社区资源具有数量多、价值高等特征,探索智能问答服务在社区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对推动学术资源高效检索与利用,促进知识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梳理虚拟学术社区研究现状与目前知识服务存在的不足,联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W)、文本相似度等技术作为支撑,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的智能问答方式构建学术社区内资源的智能问答模型,增加注意力分支以抽取细粒度特征,提高检索速度,提升科研效率。[结果/结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学术资源的深度聚合,实现传统信息交互与智能化新技术的协同发展,提升了学术资源利用率,扩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刘迎春  谢年春  李佳 《现代情报》2009,40(3):117-125
[目的/意义] 在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的虚拟学习社区中,通过度量知识贡献者的信誉来间接判断资源质量,有利于解决用户的资源选择难题。[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确定了虚拟学习社区用户信任知识贡献者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用户的行为结构与信任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构建了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贡献者信誉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计算机技术论坛"中进行社区可信用户识别实验。[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知识贡献者的信誉评价可从用户的权威性和专业知识能力两方面进行,且基于信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誉度量方式具有较高的可信用户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6.
石进  苗杰  李明 《现代情报》2009,39(12):88-100
[目的/意义] 在线科研与开放存取日益成为学者科研的主流趋势,预印本系统作为一种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以学界自治为基础,具有科研交流效率高、速度快、民主化等特点,然而由于缺乏配套的质量控制与学术评价机制使其发展遭遇瓶颈。[方法/过程] 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自组织同行评议模式适应开放存取环境下的学术评议活动,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展,提出在线论文评分模型和虚拟积分激励机制,实现对预印本论文的学术评价和对预印本系统用户的激励管理。[结果/结论] 弥补传统同行评议模式存在评审过程不够透明、评议结果不够公正、对评议者缺乏激励等问题。这种新的学术评价模式具有科学高效、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