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索和推广可行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一至三年级2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9.61%;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2.09%;82.66%的学生认为对HIV/AIDs值得同情;8.87%学生有过性行为;83.06%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AIDS知识.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行为、态度的KAP调查,有助于了解该专业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现状,分析高职医学技术学生在生物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展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了解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有效开展高职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地区2所高职院校502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80%,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6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法律知识,医药类专业学生总体知晓率60.9%,非医药类学生总体知晓率为54.7%。两者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衢州地区高职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认知水平总体良好,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应积极探索并构建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益阳市高校学生中随机发放艾滋病防治纸质及网上问卷,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益阳市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为有医学教育背景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晓率高于无医学背景知识学生.提出应对高校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控制艾滋病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开展 CBS 教学法的态度。方法:对我校公共卫生学院 76 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开展自制的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采用 CBS 教学法,而且通过 CBS 教学法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 CBS 是否会造成更大的学习负担方面,有 64.47%的学生认为不会,其余表示会或者不确定;对于案例的提出只有 34. 21%的学生选择可以提前准备,学生认为 CBS 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素与案例的选取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有 60.53%的学生表示愿意以个人名义发起案例讨论并准备相关案例。结论:有必要在我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开展 CBS 教学法并预期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高校新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的现况,评价健康教育讲座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通过随机整群取样方法,以江西省五所地区医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展相关教育。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相同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显示,教育干预后,研究对象对AIDS基本知识与传播途径、个人防病态度与行为意向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表明在高校新生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探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学前教育学生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对近600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26.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处于较高水平,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学校应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与认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职业情怀和师德养成,统筹教育实习强化职业倾向,同时社会应逐步完善幼儿教师政策保障和工资待遇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襄樊市1819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艾滋病防治有关知识、性观念、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81.1%。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较为模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仅为66.1%;高职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于中专学生,而医学类学生又明显高于非医学类学生。襄樊市高职学生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仍需大力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以阻断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75):154-155
为调查和了解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心理咨询的看法,考查在校生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是否已经达到《中国精神卫生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到2015年在校生的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应达到70%的标准,分析原因比较差距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作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随机选取中国药科大学不同年级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考查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常用调查问卷并自行设计相关题目了解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不同年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相关看法。调查的大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5.47%,高年级的知晓率较低年级的知晓率高。得出结论:学校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卫生部提出的到2015年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70%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尤其对精神疾病及相关症状的认识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和教育及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药专科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300名在校一年级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知晓率分别是95.3%、94.0%和92.7%,对胎盘、母乳和产道三种母婴传播的方式知晓率分别为85.3%、76.7%和75.3%。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以电视、网络、广播的有85.3%、学校教育的有71.7%、相关书籍的有67.7%、医务人员的有46.0%。65.3%的学生希望学校教育给予艾滋病相关知识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乡村医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了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适合在乡村医生中推广、有效提高艾滋病知晓率的教育途径。方法:整群抽取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乡村医生所有学员,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前后差异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有所改善。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长期以多样化形式来提高乡村医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病原、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及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等方面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但在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鄙视的态度或觉得“令人恐惧”,提示我们应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以增进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改善其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某高校医学院386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回答正确率总体上在50%左右,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有27.2%的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而且早餐质量较差,早餐品种较单调.另外,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仅有9.8%,但他们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有89.6%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变不良饮食习惯,92.5%的学生愿意以后更多地关注营养知识.结论: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不合理,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应加强医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及对经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人群的态度.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广州某高校二至四年级本科生,匿名独立答卷,Access数据录入,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实际应答261人.医学生对传播途径的正确认识率均较高.在非传播途径的认识中,对蚊虫叮咬及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一起洗澡、游泳的认识较低,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的正确认识率在80%以上,在感染途径的排序中,最值得同情的分别为母婴传播(98.5%)、输血(98.8%),最不值得同情的为静脉吸毒(1.6%).班级、性别、生源地等学生对感染途径的态度无差异.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带有感染途径的烙印,对吸毒和卖淫感染艾滋病依然存在消极、误解及岐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预防艾滋病教育受限于社会发展、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现状、高校大学生的身心特征等因素,教育效果不显著。同伴教育以较强的文化适宜性和普遍的可接受性,具有较高的投入和产出比,被引入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可有效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易于实现100%知晓率的目标;能有效改变学生歧视艾滋病的态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预防艾滋病教育队伍中;可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相关预防艾滋病的技能,从而远离艾滋病。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以永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结果显示: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但不全面。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14.71%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94.12%的学生认为开展生殖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很有必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的正确引导、防止大学生成为新的艾滋病高发群体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反传销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参与传销危害巨大。通过问卷形式就反传销意识对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对传销危害认识不足、对职业理想信念模糊。因此,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育人机制等,构筑抵御传销的有效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更好地应对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铜陵市及所辖铜陵县三家综合医院的589名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三家医院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达到75分以上占75.04%,总体上属于中等以上水平。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35.31%的人不知道共用坐便器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知晓率为66.38%;仅有21.05%的护理人员对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紧急处理认识正确;有22.75%和25.47%的护理人员认为注射拔针时候不用带手套;有29.03%的护理人员不愿意护理艾滋病病人。结论: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提升职业防护技能,在有效的防范职业暴露的同时,承担起有关防治艾滋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东京女子医大在 1- 6年级课程中实施人际关系态度教育的状况先前已有过报道。为了解学生在医院实习时如何将课程教育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 ,作者在 1997年级的97名学生中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 :(1)各学年的体验实习中那些内容印象最深 (可复数回答 ) ;(2 )课程是否有用 ?那些方面有用 ?如没有用 ?为什么 ?(3)今后改进意见。共收回问卷 5 8份 ,回收率为6 0 %。对问题 (1)的回答是 :3年级的自由计划体验学习 ,1年级的入学教育 ,5、 6年级的医院急救中心实习。对问题 (2 ) ,认为有用的 36人 (6 2 % )、无用的 2人 (3% )、未表态的 …  相似文献   

20.
医药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医药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其对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和药科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共840人,采用匿名独立答卷方式进行调查.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0.0进行数据分析.将知识按得分高低分成两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知识部分16题,平均得分是11.63±2.51(0-16),其中传播途径得分是4.55±1.77(0-5)、非传播途径得分是3.58±1.28(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1,p=0.000).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居住地在城市、有专业知识、父/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好.另外,艾滋病知识高低还与艾滋病人与感染者和一般人享有平等权利、择业时到艾滋病或感染者的科室工作、象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艾滋病服务对象和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态度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等级相关一致.另外,对离自己较远的社会大环境态度较好,支持率达93.5%;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环境态度一般,支持率仅7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66,p=0.000).结论大多数同学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传播途径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提示应该加强有关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等容易模糊概念上的健康教育.知识可能影响艾滋病人/感染者和一般人享有平等权利、择业时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科室工作、象对待正常人那样对待艾滋病服务对象和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态度和行为.但是,对离自己较远的社会大环境态度较好;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小环境态度一般,提示从知识提高到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特别是涉及个人利益的行为改变,还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