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在国际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辉煌业绩的取得无不与其对公民教育的重视息息相关,了解香港公民教育的特点及改革趋势对于推进我国内地公民教育实践、理念的创新和变革具有积极意义。"以学生为本"、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公民教育的生活化和国际化是香港公民教育的鲜明特点;以此为基础,香港公民教育将向以增进民族认同感和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香港是个地处"边缘"的欲望都市。李碧华的小说虽无很多香港背景与情节,但对"乱世"的钟情和以"乱世"指涉"当代"的目的,使她的小说成为香港的都市寓言。在与北平、上海、杭州等都市的比照中,她的小说投注于香港的意义和"映像",正是商业文化逻辑在小说艺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香港回归前后的教育评估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评价,认为香港的教育评估制度具有重视与依靠实证以及采用科学测评工具和手段两个鲜明的特点。香港教育评估制度在评估结果与问责挂勾、学校管理的"策划-推行-评估"理念、实证方法和科学测评手段、重视定量基础上的定性描述性评价给内地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香港教育与内地教育存在诸多差异。在香港交流协作期间,笔者发现,香港通识教育科与代课教师别具特色,其存在均有合理之处。笔者将这两个现象写出来,以供借鉴。香港通识教育科在香港高中课程中,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特别学科,那就是"通识教育科"。这个科目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社会、国家和人文世界及物质环境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使其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理念,形成了建构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立交桥概念与香港的资历架构教育体系类似。本文首先介绍香港终身学习体系的资历架构的含义和特点;然后以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HKU SPACE)为例,描述学院开设的与资历架构相应的课程层次和特征;最后从质量保证机制、员工培训、以及网络教学三个方面,说明实施资历架构需要的配套措施和方法。作者希望,香港资历架构的经验和方法,能够为内地继续教育机构实施"立交桥"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香港与上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香港电影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抗日战争之后,大批上海影人背上了"附逆影人"的罪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选择流亡香港,对重建战后香港电影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张善琨是佼佼者。通过梳理其在香港建立影视帝国的经历,本文试图理解这一沪港纽带在塑造20世纪中国流行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通过分析张善琨监制的《花街》,本文探讨,上海"流亡影人"在探讨战争与占领方面给出了另外一种叙事:一种可以称为反向大众的另类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香港高校缺乏"全人发展"教育的原因,进而论述了通识教育与"全人发展"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了香港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应对缺失的"全人发展"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港人治港     
港人治港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基本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香港人将继续享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为使"一日两制"方针付诸实施,必须采取让香港人管理香港和允许香港事有高应自治的政策.为了保持香...  相似文献   

9.
"黑色浪漫"在当代香港电影中的一条主线是对体制性文化的颠覆,另一条主线是对弃婴和浪子心态的抒写。在97回归之前,香港文化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使"黑色浪漫"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97回归以后,一些香港影片中的黑色浪漫在表达方式上变得委婉而隐晦了。香港是文化上的双重他者,这是"黑色浪漫"在当代香港电影中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陶然主编的《香港文学》选集系列,从宏观的层面而言,是对于一个地区文学创作与编辑状态的原生态"留影";而从微观的层面而言,则类似于为"这一个"刊物刻绘"年轮"——那几乎是同步的回顾与总结。它既是作者、编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也是读者了解、追踪香港文学的触角,亦于此可见主其事者对香港文学一片挚爱的内心。  相似文献   

11.
李永斌 《天中学刊》2010,25(5):118-120
香港回归后,遵循"一国两制"的方针,普通话得到逐步推广.文章通过对香港普通话教学的历史、政策演变和语言现状分析,探讨香港普通话教学的规范性问题,提出提高香港普通话教学规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香港理工学院工业中心的运作秦世磐在香港,提起"IC"(IndustrialCenter),业内人士都知道那是香港理工学院工业中心。70年代,香港理工学院、城市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等先后成立,以适应香港工业迅猛发展对工业人才的需求。面对高新科技飞速的...  相似文献   

13.
安艳丽 《文教资料》2012,(32):169-17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香港"古惑仔"电影曾经盛极一时,如今,虽然此类型电影的势头已不像当年劲猛,但影像之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笔者试图从导演自身所处的香港这一国际大都市独具的多元文化入手,分析探讨"古惑仔"电影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香港经济腾飞之谜张旷香港,是我国南部沿海的一颗明珠,面积1060平方公里(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人口600余万人。"二战"以后,在国际激烈竞争的时代,香港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获得迅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达两位数以上,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细节     
苏北 《大中专文苑》2011,(17):70-70
在香港几日,虽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走马看花,然而只要你是个有心人,还是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发现香港管理的规范和有序。有些细节,让人感动。香港的所有行人红绿灯都安装一种发声系统,行人过马路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相似文献   

16.
她入行15年,共发行过近40张专辑;她多次获得亚洲各地区大型颁奖典礼"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她也是香港唯一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与"世界十大杰出青年"的天后级人物;她一直以健康积极的形象示人,被无数拥趸封为"四零"艺人,即"零绯闻、零走光、零是非、零结党"。她就是陈慧琳。在经历嫁人生子两项重大人生幸福时刻后,终于又回到了属于她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梦香港     
贾思宇 《小读者》2011,(7):29-29
我与香港有缘分,记得小时候,每当有人问我几岁,我都会十分自豪地脱口而出:"香港回归那年生的。"虽然那个时候我还很小,不太懂事,但是已经知道我们是同一年投入到了"妈妈"的怀抱。只不过我是投入了生身母亲的怀抱,而香港是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相似文献   

18.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9.
一部有特色的成人教材──读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中国文史哲》教材汤泽林香港公开进修学院是1989年成立的。所谓"公开进修",即是开放式的,学生无学历限制,年满18岁的香港居民,持有效香港身份证者,都可申请入读。授课完全采用遥距教学方式,即不集中面授,学生...  相似文献   

20.
亚洲金融风暴何以对我影响不大?从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尼到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肆虐半年的金融风暴惊心动魄。相比之下,香港、台湾只是"轻灾区",中国大陆受其影响不大,可谓"擦肩而过"。世行官员鲍泰利先生认为,中国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