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全面调查韩国写本《漂海录》俗字的基础上,对其中典型的俗字进行分类研究,探索汉语俗字在韩国的传承规律以及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0,(2):16-20
敦煌写本先秦文献中的"俗字"俯拾皆是,其中许多俗字并非是同时期"正字"的简化、繁化或讹化,而往往具有其独自的古文字来源,其中不乏先秦古文字隶定形体的手写型。该文择取敦煌写本《诗经》中10例俗字,逐一分析其构形特征,溯源探流,以明其构形及演变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从而为"俗字"的深入研究做一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张翔 《文教资料》2013,(32):127-128
《树艺篇》是一本明代的手抄本文献。该书对明代字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书内俗字的归纳整理来梳理出书中俗字的类别,分析其成因,并与唐代的俗字进行对比看看有无出现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俗字即不规范的字,与之相对的是“正字”,俗字与讹文有本质上的差别。讹文,即错字,它是指书写者因笔误或文化水平低而抄错写错的字。而俗字则是约定俗成的不规范字体。所以,讹文几乎没有规律可言,而俗字因其具有约定俗成性,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其内部规律。俗字在六朝碑刻中已多见。到了隋唐时代其数量更多了。在敦煌写本中,俗字现象尤为多见。俗字的归类方法亦有多种。一般地根据俗字和正字字形相比较,分为简化俗字和繁化俗字两大类。简化俗字,比之正字笔形简单化,笔画减少。如“嫂”简化作“ ”、“攀”简化作“”、…  相似文献   

5.
卢金  于李丽 《现代语文》2010,(1):152-154
敦煌文献中存在大量的俗字和异体字,给读者的识读造成了诸多不便。《敦煌俗字典》首次以字典的形式收录了敦煌丈献中出现的俗字,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与使用价值。本文收录了敦煌写本《庐山远公话》中部分有代表性的俗字,通过对其类型进行分析,并与《碑别字新编》的俗字进行比较,以求在此基础上对《敦煌俗字典》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敦煌俗字研究推进了中古俗字研究,拓宽了传统文字学研究的视野,同时还对东亚写本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方法论启示。今本《今昔物语集》保留的俗字,可借鉴敦煌俗字研究的方法,对其考释中的误读误释加以匡正。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今昔物语集》可以为敦煌研究和日本汉字研究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解决前人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台万用正宗》是明代一本具有代表性的通俗日用类书,书中俗形丰富,反映了明代俗字使用情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粲”“灿”“餐”“迟”“痪”“寎”“卿”“龟”“龙”“验”10个字对应的俗形进行考释,这些俗字均未被《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及相关字书收录,可补充俗字语料,探究俗字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说文解字》里,许慎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大徐本中由许慎本人列为俗字的只有15个。本文拟就这15个俗字的类型、发展趋势作一些探讨,并对其释文作正误。  相似文献   

9.
选取当前收录韩国写本俗字最为全面的《韩国俗字谱》之人部俗字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韩国俗字谱》人部俗字收字之状况,在整理得出相关数据的基础之上,将其与敦煌俗字进行比较,力求揭示其在笔画、构件、整字三个层面的特征,由此总结韩国写本俗字之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俗字相对于正字而言,没有正字无所谓俗字,俗字概念以正字为参照而存在。本文从讨论正字之名义入手引出俗字问题,进而讨论俗字之名义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在校录敦煌医药文献时,存在较多的标点失误现象,作为一项事业的开创性工作,整理失误的发生在所难免。现举例分析《敦煌医药文献辑校》一书中标点失误的现象,找出失误的原因及规律,以供整理其他古籍时参考,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敦煌碑铭赞文献题记纪时方法有多种,总而论之,大致有帝王年号记述、干支记述、地支或者生肖记述、岁星纪年、音律纪月、蓂荚纪日等。梳理这些题记的纪时用法,对于敦煌碑铭赞文献及敦煌文献的确切断代,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七、八年来,敦煌语词校释方面较有影响的四种专著问世,这四种专著是:新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敦煌文书校读研究》、《敦煌变文校注》。本文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之上,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敦煌社邑文书中保存了许多唐宋时期的口语词汇,前人曾撰文对敦煌社邑文书的一些词语作过解释。但“恩泰”“祗食”“荣勾”“捉二人后到”“夜壑俄迁”“迁故“痛烈”等七个词语未作解释或释义错误,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考释这七个词语的过程中,有的订正了前人释义的错误,有的补充了辞书在词条或义项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仍旧存在着诸如错录、错校及该出校而未校的诸多问题,文章参照原卷复印件,校正了原释文的一些阙误,以资学界进一步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6.
清末李盛铎旧藏敦煌写本的真伪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根据藏书印考察古籍真伪是学术界通常的做法。不过,由于国内很少有人读到这批写卷的原件或影印件,所以一直不能如愿。笔者根据已出版的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秘笈》目录册及影片册1、2,了解到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中所钤藏书印主要有"敦煌石室秘笈"、"李盛铎合家眷属供养"、"李盛铎印"、"李滂"等,钤印时间大体在1928年10月至1935年之间,钤印习惯为同一文书上常钤有多种印章。然而,并非所有藏卷都有印鉴,有印鉴的仅占约24.1%,因此《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之外无李氏印鉴的敦煌写本属李氏旧藏的可能仍不能排除。在全部写卷中,未见一件钤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这就提醒我们,对于大量钤有该印的"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仍需审慎。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9世纪前期的几份敦煌具注历日、《康再荣建宅文》、P.2729v《太史杂占历》等文书的考察分析,认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汉民族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和延续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信仰习俗。从信仰角度来看,传统的建宅发愿行为乃至传统的占卜术数及相关的信仰习俗依然存在,遭受吐蕃压制的道教也融含于这样的信仰习俗之中。《太史杂占历》出自熟知或亲历西北唐蕃战事的道教术士之手,而这种涉及两国交战、带有反抗吐蕃侵略和统治色彩的道教占卜及法术活动,则以隐蔽形式流传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近年来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探讨了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思想史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期建立大众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框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大众思想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俄藏敦煌文献中已知与《史记》相关的残纸共有五件。除此之外,笔者又发现未命名的俄藏Дх.04666残片亦为《史记》写本,并可与俄藏Дx.02670残片相缀合。二者为迄今所见存世最早的《史记》写本的遗存,它对我们了解早期北方《史记》写本的形态及宋刻本的不足多有启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