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本次活动共展示了3节课,评课点是围绕"教材三个一组合练习、准备兼体能"进行探讨,在此,笔者针对《篮球:曲线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方法》一课进行剖析,探讨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与可参考借鉴之处。一、教材理念呈现篮球运球与传球是篮球教学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之一,学好篮球的运球和传球技术,能够为其他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执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篮球运球与传球技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材、学情分析主教材行进间运球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是球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苏省《小学生体育学习》中首推的活动形式,所以学练该内容非常重要。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基本活动能力较差,灵活性、协调性也较差。而五年级学生毕竟有一定的原地运球技术基础,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运球和活动形式。因此,本课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引出传统游戏与运球练习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达到一定的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球模块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教材 1.传授技术知识的需要.篮球运球,作为篮球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本课改变传统只教动作技术,不学规则、裁判法的观念.在学生掌握一定技术情况下,教学中适时渗透规则、裁判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篮球教材的运球技术主要包括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按拍球的部位、球的落点、手臂的屈伸和缓冲时机、眼手分离的控制能力、降低身体重心运球、运球在身体侧前方等因素是运球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制约学生快速掌握运球技术的瓶颈。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人、篮球、篮球场探索出一些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依据 本课内容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全一册教材,是篮球水平四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呈现 (本例在原案例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原案例出处:刘健主编.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60): 1.教材内容 (1)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2)接力跑游戏 2.教学对象:高一男生 3.学情分析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而定,因此,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本课还利用篮球与呼啦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娱乐性的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的难度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篮球运球教学和篮球运球测试,笔者发现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S"型篮球运球过杆时换手运球脱手现象极为突出,从而导致测试成绩下降,大大消弱了学生对于篮球运球的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运球脱手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在过杆换手运球时双手掌心向下,手指指向身体前方,使得篮球在换手过程中受力位移,落地反弹角度出现偏差,导致篮球不能按照预期路径弹到另一只手里从而脱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找来运球成绩优  相似文献   

8.
李名扬 《体育师友》2011,34(2):10-11
由于初一学生篮球运球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处于初步学练阶段,通常容易发生低头运球的错误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球的重要性,并把握好运球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在初一篮球教材的运球教学中,常用的预防和纠正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主要包括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法、手势引导法、增设障碍法、体验探究法、“抢运球”游戏法。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学生低头运球的错误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们从以下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工作。一、运球——体验中探索许多小学生拿到篮球后,总会产生一种特别的"爱",不停地摸摸篮球和拍拍篮球,却对教师的讲解、示范置若罔闻,听讲时也经常会走神,结果自然是没有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和技术要领。针对这种学习现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即首先组织学生自己定时运球,并计数自己丢球次数和运球次数,然后根据运球次数少和丢球的原因与学生共同逐个分析,最终总结出运球时要手腕放松、五指分开以及按吸球  相似文献   

10.
陈威  魏敬 《体育教学》2023,(3):43-45
<正>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大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遵循球类教学“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将学与用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设计。通过单一技术运用阶段、组合技术运用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来实现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篮球运动能力的提升、篮球规则及意识的增强。二、教材分析(一)本次课在单元教学中的价值本课是18学时大单元教学中的第9次课,也是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单元的第3次课。学生在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陈智 《体育教学》2022,(1):48-51
<正>一、教材分析小篮球传、运、投组合技术教学内容选自《光明区马田小学校本篮球教材》中水平三组合技术教学单元。采用组合技术教学更加接近实战,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向生活化过渡,满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篮球锻炼需求。本课内容是在原有校园小篮球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篮球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动作,强化和巩固旧识,在提升中引导学生将组合技术运用到实战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1.由于日本教科研在教学方面的实践比较多样,又没有总结出典型化的模式,本文试通过佐佐木贤太郎的一个实践报告来介绍一下教科研的教学情况。如前文所述,佐佐木是教科研教学实践研究的带头人。他的实践虽不能完全代表所有“身体形成论”的实践,但他的实践却在思想上充分反映了“身体形成论”的理论。本文要介绍的“篮球运球学习”的实践,是佐佐木在1960年发表的,其思想至今还被教科研的人们所继承,而且这个实践还导致了当时令人注目的“佐佐木一濑畑争论”。 2.“篮球运球学习”——佐佐木贤太郎篮球是小、中、高中的重要教材,但“为什么让学生学习篮球”却并不明确。在篮球教学中往往是只  相似文献   

13.
许斌 《体育教学》2010,(7):42-42
一、案例背景 篮球运球技术是水平二体育教材球类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是初学者较易掌握,最为基本的技术动作,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了运球技术为其它篮球技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原地运球,我也进行了多次教学,也运用过多种运球游戏,但是总是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运球时的节奏,解决运球时眼睛看球的毛病。  相似文献   

14.
<正>《篮球:变向换手运球》的整个动作过程是:变向时(以右手为例),右手按拍球的右侧后方,将球从身体的右侧运到左侧前方(换手),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并用肩和腿保护球。在本课例中,教学的重点是:按拍球的侧后方,及时换手、转体、跨步;难点是:变向幅度、探肩。在常规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短暂,效率也较低,变向换手运球时存在变向幅度小、探肩不明显、速度慢等现象。对此,笔者积极开发和利用音  相似文献   

15.
<正>一、平衡动作在教学中的价值在教学中的平衡是身体在特定空间环境下保持稳定姿态的一种能力。如,篮球变向运球突破是力量与速度支配下、身体重心快速移动下平衡与控制身体变化的能力,运球起跳投篮需要空中滞空时身体控制平衡的能力,足球传球或射门都是单脚支撑下身体瞬间平衡控制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通过多种练习手段建立学生身体与技术动作之间的平衡是为学生技  相似文献   

16.
篮球运球趣味教学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运动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在篮球技术中,运球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也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时间最长的技术。因此要想打好篮球,必须更好地掌握篮球的运球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有的学生就会因为运球的枯燥而降低对篮球的兴趣,特别是女学生。而有的同学因运球没学好就急着想打比赛,导致了比赛效果、活动效果很差。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一些特别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对运球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运球拍击人游戏者每人持一球,在篮球场内分散站立,指定1/4左右的…  相似文献   

17.
郭玉茹 《体育教学》2013,33(8):41-42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一个简单的"我爱篮球"游戏开始,做准备活动,学生依次报"我-爱-篮-球",有点类似听数抱团,老师报到哪个字,哪个字的学生跑到篮球场中间的圆,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则出来为大家提供一节准备活动。在学习运球的基础上,再利用孩子熟悉的游戏进行运球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重点难点,触球部位及身体协调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巩固技能,获得快乐。  相似文献   

18.
王鹏 《体育教学》2022,(2):83-84
<正>篮球运球绕杆是北京市体育中考的选项之一,要求学生在既定场地按照规定线路完成绕杆运球,以速度评判分数。篮球运球绕杆是对考生速度、灵敏性以及结合球能力的综合考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篮球绕杆运球的特点,让学生反复进行运球练习,提升学生控球能力,还应该针对绕杆运球的不同阶段对运球过杆技术进行合理分析,寻找各阶段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9.
<正>情感目标1(内容: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和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得心理素质。情感目标2(内容: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是在学生进行原地运球与直线运球练习时,喜欢重复练习,并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团结合作、集体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在教师安排运  相似文献   

20.
<正>一、互动组合增加练习密度本课设计:练习1:学生一人"直线运球+传球",一人原地等待接球。练习2:一人曲线运球传球,一人曲线跑接球。思考分析:通过观摩发现,学生一人在练习曲线运球时,另外一人不是在原地等球,就是在做无球曲线跑,虽然这些练习在篮球的教学中也可以存在,但是对于这节课而言,学生的原地等待和无球曲线跑,缺乏设计目的和意图,因为原来学生本来就是人手一球,而按照本课的设计练习,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