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吴婷婷 《文教资料》2013,(12):23-24
"把"字句状语的分布和语义指向十分复杂,本文根据"把"字句的特点对其状语进行语义指向分析,不仅阐述了"把"字句状语的位置分布情况,而且结合例句对不同位置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作了详细的解释,把形式和意义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揭示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不平衡性,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的种种联系,从而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有的句式,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哈萨克语里没有与"是"对应的特定词,"是"字本身在哈萨克语的对应形式因不同的情况而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是"字句在哈萨克语中的对应表达做一分析,以期对汉哈互译及语言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把”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形成的句法条件不足以解释这一复杂句式。笔者试从语义角度出发,揭示"把"字句句法形式与谓语动词语义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除句法条件外,构成"把"字句的另一个内部因素———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总结归纳了4大类13小类能够充当"把"字句谓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4.
"被"字句和"有"字句在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被"和"有"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的对称性,将被统一处理为扩展词汇核心的功能范畴。"被"字句和"有"字句在受事的受影响程度,论元角色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归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句式的句法结构不同。被动范畴"被"分别扩展的是表示致使和表示完结的轻动词Caus和Bec,被动范畴"有"扩展的是表示活动的轻动词Do,二者在句法结构上呈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5.
与典型的"把"字句比较,绥德方言"把"字句有四种类型较为特殊:"把"字句不带补语、"把"字句无处置动词、"把"字句表示祈使语气、"把"字句与"被"字句套用。本文就这四类句式进行结构、语义描写,同时对其中的一些句式作历史溯源与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兰州话"把"字句研究的成果中,较少从语义角度分析"把"字句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觅途径,从兰州话"把"字句的语义角色这一角度出发,对谓语和宾语在句子中的施受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本着真实性原则,深入分析了兰州话"把"字句的语义角色,从另一角度展现了兰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汉语句式的研究一直居多,如"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汉语句式的奥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对"对"字句和"连"字句还缺乏系统的论述,从"对"字句和"连"字句的界定、语法意义和歧义句考察三方面来研究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8.
兰州话"把"字句研究的成果中,较少从语义角度分析"把"字句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觅途径,从兰州话"把"字句的语义角色这一角度出发,对谓语和宾语在句子中的施受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本着真实性原则,深入分析了兰州话"把"字句的语义角色,从另一角度展现了兰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把汉语里常用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字句进行对比后发现:表"存在"和"领有"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a"字句大致对应;表"估量"、"比较"的"有"字句和"■"字句不完全对应;表示"发生或出现"的"有"字句和"动词+有"用法在泰语里没有对应的形式。汉语里的"有"后可附动态助词"着"、"了"、"过",泰语里"■"的后面没有相应的动态助词,汉语里"有"的状语都在它的前面,而"■"的状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结合上面的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断"事件指使构成物体的完整材料被分离或破坏且不可还原的日常事件。作为人类社会重要而普遍的日常活动,"切断"事件对人类语言与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词典释义和语料库语料对比分析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词化模式、论元转换和体特征之异同。结果显示两种语言的"切断"事件动词具有共享的范畴化特征和主要义素,但在次范畴化、语义场结构和词化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两种语言间这些动词在论元转换和体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表明此类动词的句法行为对其语义具有敏感性,丰富了跨语言的动词语义与其句法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为动词语义决定其句法行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万伟业 《海外英语》2012,(13):254-255
同源宾语是英语和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先从类型方面分析汉英同源宾语语言现象的一些特征,其次研究其结构和语义特点,得出有些汉语的同源宾语形式上与英语的同源宾语结构相同,但实际上他们不同于英语同源宾语结构,他们是汉语中的重叠谓语,是汉语特有的谓语形式。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篇在语义结构发展的惯用模式———主题的提出、篇章语言的组织特征、篇章策略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在L2写作中L1的社会文化会带来的一定的负迁移,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语篇差异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包含着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共性、相似性与个性。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包含大量习语。英汉习语都是在语言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在语义上有其特殊性。分析了英汉习语的语义关系,并探究形成语义关系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语际翻译是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生成过程。以小句为单位,基本的语义转换是在深层结构上进行的,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TL)表层结构的生成除取决于目的语的语法和比较修辞特征外,还与源语(SOURCE LANGUAGE,SL)表层句子的语义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选择红与黑两个汉英颜色词为代表,对其语义内涵及其产生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提出了学习、使用汉英颜色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学研究中,比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适用于亲属语言内部语音、语法规则的历史比较,也适用于非亲属语言之间某些语言要素的比较。运用语义场理论层次系统的思想、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互补的思想,比较汉、英、日语关于“笑”的语义场,可以看到共有的语义成分、不尽相同的义域分布和多种组合关系。语义单位划分的差异导致不同语言中词汇指称体系的不同,这也是第二语言教学和语言翻译中需要研究的课题。通过不同语言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汉语词义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语言模糊性指语言所表现出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语言的模糊性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限界性、典型性、隶属度、交际性、实用性等特征。全世界所有语言都存在模糊性特点。正是由于语言具有模糊性,才使得语言具有弹性、生气,灵活多变;才能使语言使用显得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语音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语言学家根据对立原则对音位及其区别特征所作的分析使人类学家深受启发,他们采用类似音位分析的方法把各种语言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分解为一系列语义成分,并加以比较和描写。在这个过程中,一种用以分析语义结构的"义素分析法"由此产生,这种分析方法引起语言学家的重视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深化了语义场的研究,也促进了词义微观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语义分析可以认定英汉职业委婉语含有一个指称人的语素或名词作委婉标记.英汉职业委婉语的委婉标记从专业技术、职务、品位和性别等四个维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共性特征,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