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软科学》2018,(3):20-24
基于中国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府主导这一经济特征使得城乡资源配置和经济政策存在扭曲,城乡收入差距被显著扩大,而且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这种效应更强;产业结构合理化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考虑到产业结构变迁的政府主导这一性质后发现,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变迁可以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进一步讨论了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经过历次变迁并体现出阶段性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而且在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农村金融市场制度方面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已有的经济贡献和经济效率是通过量的扩张实现的,金融制度"质"的贡献是比较低的。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改革作为出发点,提高农村金融制度运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变迁与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4.
朱志萍 《软科学》2008,22(6):104-108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农业全面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只有结合制度变迁的强制力和诱导力,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才能够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税收对我国东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资源税率、税收返还和税收优惠这三项税收制度不仅没有起到缩小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还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利用制度变迁理论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东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不仅仅是税收问题,其背后还与经济体制变迁、发展战略选择和民主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某种形式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由于其制度供给的主导性、决策的复杂性等而导致的行为的不确定性,对制度变迁的不确定性预期使居民的经济行为发生变化,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石智刚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136-138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制度变迁是由多元主体推动的,其中主要包括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者在变迁过程中的利益必然存在冲突,在变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消费者、企业和国家都能引发制度的需求,但只有国家才能最终实现管制制度变迁的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制度均衡.而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三个变迁主体的力量对比及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有限理性又可能导致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制度变迁不是一种充分博弈的结果,制度结果与其制度创新预期相背离.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管理》2013,(2):64-68
实证研究是现代经济学常用的方法。计量学派的实证研究通过将"制度"这一变量嫁接到技术、资本或劳动上,形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两种思路。土地制度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是上述思路的具体运用。尽管不同研究者设置的制度维度存在差异,但却得到了制度变迁对增长具有正向作用的一致结论。结论的一致性排除了制度失灵理论上的可能性,却增加了陷入福格尔反事实度量法陷阱的危险。土地制度变迁的动态性增加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而将制度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的度量拓展到对更为复杂的经济发展的度量将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蒋筱虹 《大众科技》2006,(6):109-110
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建立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利用需求供给和成本收益分析原理,特点是制度产生是一个从需求到供给的过程.文章依据这一模型,在企业文化制度变迁分析中,发现企业文化制度变迁的障碍在于制度供给的既定成本过高,因而导致企业文化制度供给滞后,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降低既定成本是实现企业文化制度变迁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制度变迁的两种范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明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度变迁的内涵和特征,探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进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全球碳减排背景下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不断采取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等碳减排策略,以便达到追求经济发展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良好契合。本文以1990—2014年间世界上34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典型国家为例,在VAR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来探究以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表征的技术变革和以可再生能源占比、工业化率表征的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驱动效应,以便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减排实践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皆有促进碳减排作用,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结构调整主导,平均贡献度为22.71%;而中高等收入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变革对碳排放的正负影响效果不一,工业化率绝大部分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可再生能源占比除了OPEC国家皆具有明显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度受技术变革主导,平均贡献度分别为21.41%和25.60%。  相似文献   

12.
1961年至2007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与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61年-2007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参考蒸散量,进而计算水分盈亏量,对水分盈亏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与响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地区10年际全年、春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以亏缺为主,夏季以盈余为主,东北地区全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水分盈亏量都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速率分别为-4.2mm/10a、-3.4mm/10a、-2.2 mm/10a、-0.7 mm/10a;春季呈弱增多趋势,其速率为7.5 mm/10a,东北地区有逐渐变干的趋势.从地域分布看,有2/3的地区呈下降趋势,1/3的地区呈上升趋势.对各气象因子与水分盈亏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水分盈亏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其次是温度.当温度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当降水量变化时,各季节水分盈亏量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由此可见,温度的变化对冬季的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降水的变化对夏季水分盈亏量影响最大.受水分亏缺影响,干旱频率增加、区域扩大,粮食生产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rth-South technology gap model which combines the Schumpeterian approach to 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change with the Keynesian perspective on effective demand and the Balance-of-Payments (BOP) constraint as drivers of growth. Three are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paper. First, it develops a model in which the technology gap, relative productivity and relative wages co-evolve and may generate different paths of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depending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Seco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policies, which allows for discussing how these policies may change the growth path. Finally, the model is used to discuss the contrasting experiences of Asia and Latin America since 1970. Convergence in Asia and divergence in Latin America have been extensively debated topics in the literature on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ighlights the crucial role of industrial policy. It is argu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echnology gap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of this literature and helps understand the forces behind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变结构协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兆响  廖先玲  王晓松 《资源科学》2008,30(9):1282-1289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作为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第一大国的中国,研究其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结构突变理论,对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数据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它们均是由单位根过程所生成的;采用循序检验的方法并运用EViews5.0编程,检验并确定了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均值突变和趋势突变的变结构点,证明变结构点的发生与中国5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形式变化非常吻合.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利用变结构协整理论研究和建立了反映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关系的变结构协整模型,通过模型的预测能力验证,证明变结构协整模型及其预测性能明显优于未考虑结构突变点的模型,也证实了变结构协整分析是反映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变化,体现经济系统内部长期均衡关系的新型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阳  王桂英 《未来与发展》2012,(4):95-99,94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由快速增长到稳定增长,90年代前期高速增长后,从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增幅减缓的趋势。虽然城市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收入都在迅速增长,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快于农村牧区居民,城乡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缩小差距,提高农牧民收入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论文对内蒙古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检验了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提出了建议措施来加快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获得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受到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困扰。本文使用中国分省市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差距扩大没有联系,而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城市化偏向是现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未来与发展》2014,(7):105-108
本文以存在梯度区域发展差异的江苏省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因素对江苏省区域城乡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除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分配呈现倒“U”型特征的共性外,不同区域人力资本、财政支出及农业税改革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文章最后对差异性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政府税收对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1978—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曲线的周期性变化进行了解释,并对政府税收是否能有效影响收入差距做出回答。结果表明,在市场出清的情况下,工业品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会成为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内生因素,而政府对工业品和农业品所采取的不同税率政策也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各种指标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业大省河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并将其与全国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河南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进程较为迅速,但转换效率和层次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河南应以中部崛起为契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以达到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