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区域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分布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区及其所辖县市行政区域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本科高校也面临着再次转型,服务地方成为这类高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区域性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在服务地方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市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体。然而,受我国高等教育分类行政主导、纵向分层的影响,中心城市本科院校在发展中存在行政依附性强、办学模式雷同、层次定位偏高、人才培养学术化等问题。明确中心城市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发展定位,有助于中心城市本科院校健康、主动发展,形成精英与大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心城市本科院校实施战略管理既是办学自主权扩大、社会责任增强、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的必然,也是学校自主发展、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校际竞争以及学校自身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中心城市本科院校应树立战略发展的意识,主动在服务地方中谋求发展,实现高校自主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教育: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面临着本科层次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市场差异化竞争的选择.这是一种以素质为核心的能力本位的本科教育,以依托跨学科平台、突出理论向应用转化、形成能力特长和强调复合性等特点,有别于传统学科本位的本科教育.它切合地方多科性本科学院的发展取向,并为其开拓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同时,这种选择也对该类高校提出了诸多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合理定位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谋求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快速地提升办学实力的关键所在.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学型或教学应用型为主,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还应珍视地方资源,使之为我所用;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加强与地方多样化的合作;坚持教学模式改革,扶持科研创新;打造特色学科,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的双重骤变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起着双重放大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高校办学竞争中,定位准确并坚持走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本文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意义、比较优势及国际化办学需处理好的几个问题等出发,探索其国际化办学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去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与发展问题,或许会开拓出新的视野,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竞争力的问题,乃基于我国高校之问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很多,择其大者则有办学理念的偏差、办学经费的短缺、学科专业设置的失当、教学质量的下降、人才培养的脱节.对地方本科院校来说,科学合理定位、增强服务能力、推进特色办学、整合办学资源、提升产出竞争力,应该是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最为适切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因其发展定位与服务面向,具有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美国高校的"合作教育"机制、德国高校的"双元制"机制、英国高校的"三明治"机制和日本高校的"官产学"机制为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有技术合...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一般是指校址不在省会城市和其他中心城市,而位于中小城市的一般本科院校.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包括考上大学的矛盾心理、环境和学习适应的焦虑、来自经济和生活的压力以及客观条件和管理模式对其心理造成的影响等各个方面.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有注重自我教育、减轻经济和生活压力、克服客观因素等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专业化综合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余志卫 《考试周刊》2007,(1):110-112
把握自身特色办学对于地方高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高校必须抓住地方经济建设的中心内容和特色产业,在发挥传统优势办学的基础上,找准学校的特色定位,追寻可持续发展的轨迹,从而在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和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For over a decade,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have played a growing role in the status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ore recently, we have seen a proliferation in rankings of innov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while these new measurements bring with them some conceptual adjustments, they draw heavily on existing rankings and embrace the embedded competitive logic. Local rankings of innovation objectify higher education as an element o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Furthermore, we argue that this logical shift is made with the help university rankings that now come to bridge global competition and local innovation; the existing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are directly used in the composite indicators of local innovation or their methodology is copied. Consequently, political imaginaries of global competition are now projected to regional and city level.  相似文献   

12.
简论大学与地方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与其所在的城市或服务的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等学校的管理者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高度重视地方发展;要深刻理解大学与地方的关系,立足地方发展;要全面认识大学的功能,主动服务地方发展;要充分调动大学资源,多方位服务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地方高校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空间。地方高校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核心竞争优势。本文从地方高校的区域性、应用型、特色优势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论述增强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事关新建地方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应坚持“适应性、应用性、前瞻性、稳定性”的原则,宜从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新专业、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推进专业群发展、重视学科与专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集美大学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融合、优化、发展"的总原则,就集美大学专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研究内容的趋向性日益明显,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特点捕捉得愈来愈准确,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设计模式。但在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还是表现出了以下问题:区域形象替代城市旅游形象、区域背景资源争用、旅游形象口号指代不明、忽视了旅游形象感知主体的多元性、旅游形象设计时横向比较研究少。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时需注意合理定位城市职能,兼顾旅游导向性;基于城市的特色,把握城市的“可读性”和“可意象性”;延续历史剖面,寻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亮点;凸显民族文化截面,展示形象符号;突出以人为本,倡导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7.
试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的构建--以浙东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具有城市功能特殊性,其区位选择与旅游资源分布、区域交通网络两因素最为相关。在区域旅游网络化过程中,旅游中心城市的建设极为重要。浙东南旅游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滞后,影响了浙东南旅游网络化发展。临海是浙东南惟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应把古城临海建设成为浙东南旅游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学竞赛是众多教学改革活动中开展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项活动,它的开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实践中,高校教学竞赛虽然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发挥了明确的导向作用,但仍然面临着对教学基本功内涵没有明确界定、竞赛的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等困境。本文提出的应对措施是:扩大竞赛辐射效应,对教学基本功的内涵给予明晰的界定;运用激励理论,设计合理的竞赛激励机制;结合高校教师工作特点,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激励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突出特色教育、创建特色高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增强地方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创建特色高校应围绕特色教育的内在因素采取措施:以创造性校长的塑造为核心和主导;以特色教师的培养为关键和重点;以个性学生的培育为立足点和归宿;以服务地方经济、突显地区特色为依托;以特色校园文化的孕育为基础;以健全的制度为保证。突出特色教育,创办特色高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应采取科研先行、学习借鉴、选择突破、整合强化等有效措施,逐步推进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所重点大学和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部分学生选报高考志愿情况的调查发现:高校要顺利渡过生源减缩时代,需要进一步认识高考志愿填报信息供给对于生源竞争的积极作用;由于就业前景是考生选择专业时最为关注的因素,如何依据就业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应成为渡过生源减缩时代的根本法宝;报考重点院校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关注重点存在差异,两类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应有不同策略,方可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源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