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当我们的双手和心灵触摸到教育的真义时,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才能真正地具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工作者.仅仅知道教育“是什么”而不知“如何教”.则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称职的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教育要求制约下由施教者和受教者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联系.这乃教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学会教学"是教师教育的核心性难题。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师教育,案例分析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教育的根本原则。"学会教学"的问题与专业教育的特征启示我们,教师教育要考虑运用案例进行教和学的相关问题:案例的本质是什么,从案例中学习的本质,用案例教学的本质,针对案例法的运用面临的困境和课题。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有两门知识:一门是教师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另一门是教育工作本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育工作是这两门科学的有机结合。这两门科学对教师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也许有人以为,只要有文化知识就可以担任教育工作,不必要学习什么教育理论,诸如心理学、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这是对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也不懂得心理学、教育学等所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所以才产生这个错误看法的。结果相应地出现了“满堂灌”、  相似文献   

5.
<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先生说:"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种务实的生活教育思想,应该成为科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近几年,我们把学习陶行知生活教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过去、记住历史,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主题。"革命传统教育文"作为教材,走近学生的时候,可以教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关于"革命传统教育文"的语文价值,我想,至少有两点:一是教材的共性价值——积累语言、提升语感。"革命传统教育文"语言大多褒贬分明,是赏读、积累语言的范本;二是教材的个性价  相似文献   

7.
王忠艳 《教书育人》2013,(12):52-53
自古以来,学校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场所。然而时至今日,学校教育却更多的停留在了知识教育上。知识教育并没有错。如果没有知识教育,就不会有现代科技文明。问题是,当传统教育转到知识教育以后,我们却丢掉了"传道"即价值教育的真正内涵。如何将价值教育补充进知识教育,从而构成完整的国民教育,是我们现在不能回避的,更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今日盛行的国学教育,即传统文化教育,正是中国价值教  相似文献   

8.
据说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立有一块碑,碑上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到这句名言,心灵为之一颤,激发了强烈的共鸣:教师之于学生,我们在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还应该做什么,更应该做什么……可能是唐代韩愈的话给教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现实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教育是为了"训练"人、"塑造"人,其实这是外在方面的,教育还要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努力从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树立"人。教育给人以道德,道德是一种修行,所以教育就是引领人成人;教育给人以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教育改变人生。可惜我们很多教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价值》一书指出:良好的教育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唤醒教育者的内心,想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领悟更多的新知、体会更多的经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常把"教育唤醒"应用在孩子身上,唤醒的对象固定在一群天真烂漫、纯洁无瑕的孩子,可是我们什么时候会想到,当你唤醒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唤醒老师,而且这种唤醒是一种无价的"礼物",孩子馈赠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孩子的多得多!我想这也是老生常谈的"教学相长"吧!  相似文献   

11.
《今日教育》2009,(11):6-6
2009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重庆市大、中、小学校的近百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区县委书记和"涉教"市级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上,薄熙来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抓教育就是抓接班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青少年掌握扎实的专  相似文献   

12.
邱磊  傅国涌 《教师》2013,(10):5-7
教育是什么?在今天一般中国人眼中,其实"教育"只被理解成一个字:只有"教",没有"育"。"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孕育、哺育、养育……都跟生命有关。如果我们把这个"育"当成"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这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如果你只看到结果,那不是教育。所以,当我们理解"教育"这个词的时候,只把重心放在前面那个字,那就是注重结果的教育;而事实上,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过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数学教育的价值,即:数学教育要思考"教什么"。这是对"怎么教"思考的"元"思考,是数学教育更为本真的问题。陆丽萍老师执教的《素数和合数》一课,是她对小学数学教学"教什么"深入思考后用教学实践进行的诠释,她用生动的教学实践回答: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再创造的乐趣,获得自主探究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陆老师执教的《素数和合数》一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真,真诚;善,善良、善解人意;美,心灵上的美丽。真、善、美——每一个高尚的人都应拥有的特质,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学习的美德。教育是座传播真、善、美的神圣殿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然后才可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身边的学生们。10年来的教育历程让我对"教育真善美"理解愈加深刻,结合一件件教育案例,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作为一名现代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一、求真——教育播种真实的种子教育是事业,要真。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明确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和"用什么教"。应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非一味追求急于求成的让学生毕业后就去开公司、当老板。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钻研创业案例选材,侧重创业精神的培养。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结合国情、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创业教育的高校比较少,创业精神培养方面也无所侧重。结合众多的潮商成功创业案例,可更有内涵地实质性地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一、运用现代英语教学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提高更新与转变教育观念。有很多老师认为,只有进行"应试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考好试。所谓"应试教育"就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学,即考什么就教什么,采取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只放在成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曾几何时,学校教育却因"乏爱"而显得冷漠。学校里,学生或是写作业和考试的机器,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也疲于上课、改作业,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工作的热爱之心,对孩子们的发现之心,以及对生活的审美之心。只要心中有爱就不难发现——"没有教不好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8,(1):31-37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教育受到极大挑战,它让我们重新定义人性、重新思考知识的价值、重新反思教育的本质。文章首先回顾了历史上人类利用技术改变教育的尝试,探讨了那些在教育中无法被技术改变的本质性因素;然后,文章从人的限度、技术的限度出发,提出"人只能由人来教,人不能由机器来教"的观点;最后,文章以技术为镜,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从身体到精神的双向交流,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区别于机器、保持人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教育工作者透过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并对学校教育进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杨敏 《现代教学》2013,(11):27-28
当前,我们都在谈"教育重建"与"课堂转型"等话题,但"教育重建"的艰难与"课堂转型"的艰辛,相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同身受。审视周遭,不乏对教育现状的不满,对教育生态的抱怨,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也是教育改革的亲历者与践行者?如果我们始终把教育的问题推诿给体制或考试制度,会有多少学生在我们的无所作为中接受着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然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身边有许多教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逃避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意义。如果说教育是一条船,那么教育目的就是船的方向,没有明确的方向,船上的人做得再多也没有价值。更有甚者,如果船的方向是错误的,那么船上的人做得越多,他们造成破坏也越大。因此,只要教育中还存在问题,只要教育工作还有提升的空间,审视教育目的就不可能过时,厘清教育工作真正的职能也一定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