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话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唤醒"学困生""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法帮"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是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现就"学困生"落伍的原因及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
从角色理论的角度对高职教育中"学困生"产生的深层原因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针对"学困生"的教育对策,可以帮助高职教育中的"学困生"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学校、家长和社会已经为"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学困生"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笔者认为,这与对"学困生"的分类研究不足,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总有品学兼优的好干部和调皮捣蛋的"学困生".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我们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客观而论,作为学校,身为教师,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都未停止过对"学困生"的关注。这种关注,既有真情呵护,又有诸多无奈,更有教育者因"吃力不讨好"而产生的"值与不值"的价值追问与内心冲突。面对"学困生"关注中的矛盾,我们也许会归因于社会现实与教育内部环境的负面干扰,认为是这些影响了教育者对"学困生"关注的热情与耐心。如此归因,自有一定道理。但是,当我们在短期内不能改变某些现实,我们是否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自身,去抗衡现实对教育的牵扯,去建立关注"学困生"积极的价值取向,并付诸有效的行动,使"学困生"也快乐地栖居、成长在课堂?这,就是本刊发起讨论的初衷。希望以本期讨论为引子,求得更多有话要说的实践者、研究者参与讨论,在实话实说、各抒己见、思想交锋、智慧共享中将此话题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6.
面对"学困生",很多老师会在气愤的时候甩出这样一句话:"气死我了,笨死了,这个学生无可救药了。"笔者面对"学困生",也曾经困惑:是否无可救药?孔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对"学困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有计  相似文献   

7.
"学困生"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做好高中阶段"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撰写笔记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高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学困生"对于学习过程的管理能力,提高高中"学困生"的元认知水平,促进高中"学困生"学会学习.具体实施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任务驱动,引导"学困生"通过记笔记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方法指导,引导"学困生"通过积累学习经验进而逐步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客观存在.小学阶段一般把考核检测不合格的学生暂时视作"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状况;学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家庭配合,等等.  相似文献   

9.
宁雪丹 《文教资料》2008,(9):101-102
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而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基础教育"学困生"的研究主要涉及学困生的内涵、心理类型和特征、成因和教育策略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评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着"学困生"这个名词,通常被冠以"学困生"的学生在集体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各方面都很难取得较大的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三心"就是爱心、耐心和慧心.爱心是前提,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真正教育;耐心是基础,没有耐心的教育,只是昙花一现的教育;慧心是关键,不懂得教育的知识,不掌握教育的技能、技巧,爱心、耐心也只能成为空谈.对待"学困生"尤其需要教师要有"三心",甚至要加点"偏心".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求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切勿忽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学习困难且有障碍的学生 ,但主要表现于生理和心理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的状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复杂 ,多是外在客观的 ,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意到学困生的短处而批评指责 ,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创新研究。更有甚者 ,把学困生拒之成功的大门之外 ,轻则辱骂…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困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教师,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实施新课改时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就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是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样的。我们每位一线数学教师转化"学困生",都应着眼内因,关注其心理问题。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帮扶,离不开家长的大力配合与支持。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试论运用家校协同策略,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心理帮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用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建立约束机制,加速"转轨"进程;引导学困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解决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每所学校的每个班级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不好或者品行不良的学生,即"学困生".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学校教育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应注重和谐的创建.课堂是学校和谐的生命所在,一个班级的课堂是否和谐,要看"尖子生"和"学困生"的整体进步.其中,关爱"学困生"是我们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自身智力正常,但学习兴趣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综合有关专家的论述,再加上笔者调查所得,总起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1.自身因素,包括认知结构、元认知技能和学习动机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公平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提出了"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的教学宗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学困生是一个说大不算大,但说小也不算小的组成部分,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全新教育理念,我们既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排斥他们,我们要认真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对他们施加爱心、信心、耐心,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让他们迎难而上,绽放属于他们的光芒.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困难,一时难以跟上班级教学进度的学生,在每个班中与优秀学生相比较而存在.究其形成的原因,心理障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疲劳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惰性心理、反感心理等.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千方百计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事业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个阶段学生需要接受的知识变化越来越大,很多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这就使所谓的学困生不断增加. 数学一直是所有学科中最受关注的,但同时也是学困生最多的科目. 本文就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郜焕 《考试周刊》2007,(37):85-86
本文通过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原因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实施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转化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英语"学困生"展开针对性的转化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