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对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进行探讨,初选出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的警源指标和警兆指标,并设计调查问卷,筛选出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基于AHP和调查法,对筛选出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指标与权重值对应,构建出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监测高校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建立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对于快速准确识别高校网络舆情危 机风险等级,提高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效率、应对能力以及治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 法/过程】在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舆情发布者影响力、舆情热度、舆情强度、 舆情扩散度四个维度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熵权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计算, 综合运用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对舆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极大简化了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和危机预警的识别程 序,为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创新/局限】增加风险评估指标筛选过程,两种评 估方法的有效结合使得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3.
刘继  武梦娇 《情报杂志》2021,(3):187-192,103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对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网络舆情态势评估能力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该文从网络舆情事件特征、关注度、传播扩散度及网民观点倾向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态势评估指标,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网络舆情态势评估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态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测试,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舆情态势评估效能,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为了丰富网络舆情的预警评价研究,建设全面、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以便于相关政府 部门更好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与管理。【方法/过程】从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与演变过程入手,首先构建网络舆情 的生命周期模型与演变过程模型,然后设计网络舆情预警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权法确定网络舆情 预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而确定网络舆情的预警 等级。【结果/结论】该网络舆情预警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 4个一级指标和 13个二级指标,为网络舆情预警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雪梅  王友翠 《情报科学》2020,38(6):110-115
【目的/意义】对多媒体网络舆情是否进入衰退期进行评估,为舆情监测机构节约资源。【方法/过程】通过 文献调研法构建多媒体网络舆情衰退期指标体系,使用八爪鱼采集相关数据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构建的指标体 系进行评估。【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多媒体网络舆情衰退期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后续相 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套  王国营  陈越 《情报杂志》2012,31(6):47-51,58
在详细分析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和自身属性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网络舆情指标体系.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网络舆情预警模型,采用混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选择合适的模糊算子确定指标体系中各舆情因素的数值化评价值,最终得到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实例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程铁军  倪聪  冯兰萍 《情报科学》2022,39(2):118-126
【目的/意义】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与否,既事关现场应急处置的成功,也关系着社 会稳定与和谐。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效果的评估,对推动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促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朝正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引导的关注点,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引导效果指标体系,将专家置信水平与毕达哥拉斯模糊信息引入评估过程,构建引导效果评估模型。【结果/结 论】对长江沉船、天津滨海爆炸和江苏响水爆炸三起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进行分析和实证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 性与实用性。【创新/局限】由于评估者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和了解程度不同,在评价中难免具有犹豫性和不确 定性特点,本文构建的群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了以上特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限于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涉 及的评估指标可能不够全面,对评估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标威胁度是确定火力单元如何分配的重要依据之一。在防空作战指挥决策过程中,目标威胁度评估与排序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根据反空袭作战的特点,首先对影响目标威胁度评估的指标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量化,然后构建了基于AHP和GIA的目标威胁度评估模型,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解决目标威胁度评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舆情进行监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有效引导,促进舆情事件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模型,针对舆情指标隶属度结果对监测等级进行分类。本文以新浪微博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作为数据源获取数据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事件的影响力级别为Ⅳ级,需舆情管理者及时监测舆情发展和走势。通过最终监测值对照监测级别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舆情管理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旨在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机制,实现更高效的舆情管理.[方法/过程]通过建立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极值统计法对其权重进行计算,考虑到网络舆情风险预警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了基于云重心评判法的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云重心模型坐标的偏差来评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的变化,从而得到网...  相似文献   

11.
沙磊  谭竺雯  王俊娜 《大众科技》2012,(12):147-148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发,而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在网络上出现的歪曲信息也时有发生,为了防范不良网络舆情的扩散和演化,有必要建立快速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通过对高校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构造出一套适合高校舆情信息监控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竭力建设数字化政府,但现有的网络舆情管控系统还不完善。通过文献调研、专家访谈,设计问卷,应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绘制网络舆情管控系统的因果回路图,找出网络舆情管控的重点,并据此提出优化网络舆情管控系统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职能部门科学管控网络舆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热度,研究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仿真,验证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网络舆情事件中热度的形成过程.分析事件作用、网民作用、媒体作用和政府作用等四方面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给出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策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青  朱恒民 《情报杂志》2012,(3):6-9,35
了解网民对某一话题所持的舆情观点倾向及其演化过程,是互联网舆情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舆情观点的演化特性对于及时引导和化解舆情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互联网是一连接度分布具有幂律特性的复杂网络,提出了基于BA网络的舆情观点演化模型。模型考虑了个体本身以及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关系两个因素,重点分析了模型中信任阀值对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对模型是否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在为国家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也存在引发社会问题的风险,如果引导不当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本文研究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针对同级管控部门中的任务分配,建立了基于负载均衡的突发事件舆情管控模型,并探索用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能为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控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撑,其优势在突发事件爆发后大量消极网络舆情出现时得到更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按照人们对产品的健康影响、环境污染方面的情感认知,开发用于评估产品环境形象的人工智能方法。基于“舆情环境形象”概念,从健康影响、环境污染、环境风险和情感倾向4个方面建立产品舆情环境形象评估框架,以产品的互联网传播大数据为信息源,人工标注分类语料,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训练验证分类模型。进一步以33种高风险和高污染产品为分析对象,利用从互联网获取的相关新闻、评论或公众言论进行模型分类和环境形象评估,结果表明环境舆情判定模型F值为0.91,产品的环境情感极性均以正面情绪为主,受舆情讨论热点程度影响,舆情数量多的产品情感倾向占比趋于均衡化、舆情数量少的产品情感倾向占比趋于极端化。其中,化妆品、药品的环境健康风险最高,高环境风险产品分别包括凡士林、角鲨烯和咖啡因。  相似文献   

17.
马广军  宋珊 《情报杂志》2022,41(2):140-145
[研究目的]当今舆论场尤其是互联网舆论场中难以进行有效、冷静的对话和沟通,互联网媒介及群体传播是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基于媒介环境学和媒介学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等舆论案例分析,研究互联网媒介特性及其传播组织形态的群体化转向,以及由此带来合法化认同向抗拒性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互联网媒介特性构建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的群体传播,互联网群体之间的认同是以抗拒性认同为主,而与传统群体相比互联网群体中个体情绪、意见、观点等情感化因素成为了其主要认同机制,情感认同和情绪表达成为互联网舆论场域中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热点事件舆情关联现象在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事件通过共同主体、主题或者情绪相互联系,既包括存在于单一热点事件之中的舆情簇,也包括存在于多个热点事件之间的舆情集。研究表明网络热点事件舆情关联是由信息的"眼球经济"效应、媒体的协同过滤和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群体记忆等多种因素而促成。舆情关联会促进网民和媒体的事件认知,推动政府治理,但也会造成私人生活的公共化、网民的反向认知、情绪累加和政治冷漠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关联舆情数据库以及立体的舆情应对体系,加强媒体管理及网民引导,从而有效地对舆情关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网络社会充斥大量负面网络舆情,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和研判对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和网络 社会治理成效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基于加 权GRA模型计算灰色加权信息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方案,据此 对负面网络舆情进行风险预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分级模型客观性强、可靠 度高,可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精准响应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创新/局限】以信息关联为视角,为负面网络舆情风险 分级与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但典型案例数据库有待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20.
姜胜洪 《未来与发展》2010,31(6):104-107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本文以2009年度网络语言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着力于从舆情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不仅描绘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网民对公权的质疑和讽刺,以及对关乎公共利益的真相的期盼和渴求,应引起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