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忠祥谈艺录(四)赵忠祥杨澜的成功,修正了我的一个观念《正大综艺》是正大集团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栏目。到目前为止,这是中央电视台和国外合作的唯一的一个栏目。这个栏目的出现,是当前经济领域当中的一种事物。我觉得和国外合办节目,利用他们的资金,引进他们的技...  相似文献   

2.
4月20日至24日,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作句适今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首位女性,参加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媒体围桌会议.这使得她再天成为中国亿万双眼请的“焦点”.中国人认识杨澜非且喜欢上杨澜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开始的.她与赵忠祥搭档,一者一步,相映成趣.单从长相上著,老实说,杨澜算不了漂亮,更不属于“靓女一族”,在持重睿智的赵忠祥面前,杨澜活拔而机敏,更多地表现出她自身知识上和智慧的内在美;就连她的“抢话把子”,也被观众所定容,甚至成了可爱之处.后来杨澜越来越感到自己“才力”不支,依依不…  相似文献   

3.
正当杨澜女士把《正大综艺》主持得红红火火,名噪国内外时,她却突然宣布退出《正大综艺》,前赴美国私立纽约大学电影电视系攻读硕士学位。听到这一咋舌的消息,观众有些不解;杨澜《正大综艺》主持得好端端,干么又要留洋呢?是否又要“嫁”个蓝眼睛,黄毛发风光风光?其实不然,杨澜真诚地、实实在在地向观众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学生时代的贮藏基本耗尽,现在“电力”不足,她要去“充电”。经杨澜这么一说,观众无不感激。原来杨澜出去的目的不是风光,而是面壁求学求艺,为的是进一步把节目主持好,以求高层次的艺术品位,以带给观…  相似文献   

4.
“妈妈 ,阿姨在唱哪 ,爱是Love ,爱是Amour,爱是……”4岁的女儿轻轻地把肩头伏在我的膝盖上 ;愉快地告诉我。十年了 ,在黄金般的十年青春年华中 ,“正大”神韵一直陪伴着我 ,鼓励着我 ,熏陶着我。那年我正在上大三 ,杨澜与赵忠祥和谐默契的搭配使我迷上了《正大综艺》 ,大学读书时到亲戚家观看 ,放寒暑假就一直蜗居在电视机前 ,片中世界各地的旅游 ,一幅幅绮丽的风光 ,别致的风俗 ,让人觉得世界这么大 ,生活可以如此多姿多彩。从孩提时代到念大学 ,一直就是那么按部就班地上学、考试 ,以为人生就是如此紧张、忙碌 ,《正大综艺》…  相似文献   

5.
节目主持人运用谈话体语言是交谈式播音的前提,谈话体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有很强的对象感、交流感,交流味、人情味浓,语言交流是多向性的、互动的。电视主持人在语言传播过程中,需要随时与观众沟通交流,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以求在互动中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要做到这点,关键是主持人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并具有自己的个性。赵忠祥、杨澜曾创造了《正大综艺》的辉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相当明显的,他们处处心系观众,善于运用谈话体语言沟通彼此间的感情,向观众朋友奉献一片真诚和爱心。《正大综艺》第200期节目是…  相似文献   

6.
也许人们还记得,在《正大综艺》第200期时,杨澜热泪盈眶地唱起了《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我是如此平凡,又是如此幸运。”歌罢告别中央电视台激流勇退,踏上了赴美留学的人生旅途。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一个青春美丽的倩影。杨澜说:“我是属猴的,不安分,总是追求有所创新。”去年10月,我在绿城郑州见到了已经加盟凤凰卫视的杨澜。如今的她,已不再是几年前《正大综艺》上那副清纯可人、机智善辩的模样;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美丽舞台     
1990年 ,当《正大综艺》节目开播时 ,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固然 ,我喜爱它的节目 ,但是 ,它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舞台。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拥有众多我欣赏的主持人 :从清纯机智的杨澜 ,到美丽大方的袁鸣 ,到朝气蓬勃的王雪纯 ;从幽默风趣的姜昆 ,到资深老练的赵忠祥 ,到不失庄重与诙谐的张政 ;还有导游小姐 ,她们不仅各有千秋 ,或活泼 ,或沉稳 ,更重要的是她们有胆有识 ,在危险面前泰然处之 ,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试着向他们学习 ,我才真正明白我所深爱的是在那片地上耕耘的人。正是在《正大综艺》的鼓舞和启发下 ,我明白了奋斗的意义。我努力…  相似文献   

8.
1990年4月,随着《正大综艺》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主持人杨澜、姜昆的“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顿时通过电视传媒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语,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也开始走向普通百姓生活。进入21世纪,娱乐节目已经经历了数次形态和内容的变迁,《正大综艺》早已风光不在,《梦想剧场》、《非常6+1》逐渐占据娱乐节目鳌头,“全民娱乐”,“全民作秀”已经成为当今电视媒体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正大综艺》渡江,在上海连办了几期节目,引起了观众注目。赵忠样、杨澜等“大牌”之所以南下上海施展身手,这不失为一步好棋。好就好在赵、杨的主持内容是全新的,“侃”起来特别带劲;上海的那些名人虽都见过大世面,但在名闻遐迩的《正大综艺》中亮相,还是“百分之百的新感觉”。在这几期节目中,京派海派融为一体,南腔北调此唱彼和,对于观众无疑也是很新  相似文献   

10.
春节前,杨澜辞去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工作,准备赴美国私立纽约大学电影电视系读硕士学位,两年后回国.  相似文献   

11.
陈兵  杨保安  罗骏 《新闻前哨》2002,(11):36-37
从传播学的受众接受心理来看,人们的确更愿意与名人进行交流。“名人效应”之于广播电视节目,一般是指某位节目主持人的出色表现与某一栏目(节目)相映生辉,他们就成为栏目(节目)具体、形象、生动的标志。于是观众容易对他们产生“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当主持人到另外一个节目去主持时就把“光环”带到那里,并对这一节目产生“先验”的好感和热情。如后来被誉为“横跨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大腕”的赵忠祥到《正大综艺》创造了这个节目最辉煌的时期,春节晚会他又是导演最放心、观众很满意的主持人,《人与自然》的主持似乎也非他莫…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当中,有一“快”一“慢”,“快”的是倪萍,“慢”的是赵忠祥。有时把他们两人作一比较,笔者就想,他们两人的语速如果能“中和”一下,那该有多好啊!倪萍“快”是因为她主持“综艺大观”,节奏本来就“快”。可是,看多了“人与自然”这个节目,总让人觉得赵忠祥的主持节奏太慢了,让观众们等得有些心急。赵忠祥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的解说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那亲切的语气和圆润的腔调,使观众们感到好像有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给自己讲故事迄今为止,有许多解说员竭力模仿他的腔调,仍然无人可及。赵忠祥…  相似文献   

13.
儿子说 ,他9岁时就爱上了《正大综艺》。“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10年了 ,《正大综艺》伴着他长大 ,把一个多彩斑澜 ,如此美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他说 ,对《正大综艺》唯一的希望就是四个字 :相伴永远。丈夫说 ,他爱《正大综艺》是因为这个栏目的精美 ,形式美、内容美 ,主题歌美 ,不仅仅展现世界的奇妙 ,而且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 ,美仓美奂 ,看后给人以美的享受。他说 ,对《正大综艺》的希望也是四个字 :美丽永远。我说 ,《正大综艺》最让我感动的是真情。“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能够把一个栏目办得长久,办成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4.
品味杨澜     
听说杨澜于去年底辞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工作,告别已工作两年多的“杨澜工作室”。正当人们关心她的去向时,日前又传来消息:杨澜进军网络,建立一个以历史及人物传记片为主要产品的资料库,挂名“阳光文化网络公司”并计划推出以历史和人物为主的网站。听到这一切,我又有了采访她的愿望,因为6年前她离开中央电视台时我采访过她。 实话说,以前对杨澜的印象并不十分美好。记得几年前,当她就要离开主持了近5年的“正大综艺”栏目,准备前往美国读书时,我作为中国电视报的记者曾拜访过她。当时的她正忙着做离去前的善后工作,显得…  相似文献   

15.
连自己都感到惊讶 ,居然不知不觉中与《正大综艺》在屏幕之间相互交流了十年 ,虽然不曾达到热恋的程度 ,但心里总舍不得每周的一次相聚。随着岁月的流逝 ,阅历的增长 ,自己对《正大综艺》的喜爱也逐渐加深。早已记不清第一次看《正大综艺》是何等的心情 ,但《正大综艺》早期充满趣味、轻松 ,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风格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脑海中。后来 ,随着电视台之间的激烈竞争 ,各种综艺节目层出不穷 ,当初观看《正大综艺》的新鲜感已不复存在 ,于是 ,《正大综艺》曾一段时间内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摇滚音乐、劈雳舞、“沙漠风暴”行动、航天…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当记者七分采三分写。提问,对于记者来说着实是门学问。不打无准备之仗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杨澜在自传小说《凭海临风》中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记者是以提问为生的。她在主持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几年里,在观众眼中她挥洒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杨澜,以她的清纯、质朴、反应敏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最近还被某杂志社推选为“当代青春偶像”。一位记者立刻拨通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杨澜的父亲。——不料这位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授听到后却回答说:“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是个坏消息。”为什么是“坏消息”泥?杨教授说:“杨澜不过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已,杨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完全是由她的职业所决定的。现在外面有些人把她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我看她节目主持得并不很好,还有很多不足。她自己也很不满足。我们总是提醒她要不  相似文献   

18.
杨澜,这个大学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女孩,一跃成了万众瞩目的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她何以如此幸运?她现在想什么?以后会怎么样?这篇专访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19.
与“正大综艺”相知十年 ,我也牵肠挂肚了十年。当初 ,经朋友介绍 ,我结识了《正大综艺》 ,并对她一见钟情了。于是 ,便有了每周日下午的期待 ,我的生活也在这种甜蜜的期待中有了规律。原本应该推到周日下午的活计 ,全都挤占其他时间完成了。为了赴《正大综艺》之约 ,有时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一些爱好和应酬。即使出差到外地 ,也在那一刻 ,赶紧就近找到电视机看。无论何时何地 ,我都会准时地守在荧屏前。知识性是我喜欢《正大综艺》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正大综艺》 ,拓展了视野 ,了解了世界 ,增长了知识。这是喜爱《正大综艺》的人们的共同感…  相似文献   

20.
一日,笔者闲逛夜市.见不少地摊上卖降价书籍。令人吃惊的是,两位当红主持人的自传体书《岁月随想》及《日子》也赫然其中。地摊老板见笔者有意,开价每册10元,概不还价。信手翻开这两本书,尽管印刷粗糙.装帧简单,纯系盗版.但其标价均在20余元,难怪老板态度坚决,口不二价。放下书籍,笔者不禁想起了近一时期新闻媒介对这些名人出书的热炒风潮。先是赵忠祥签名售书.紧接着刘晓庆“天价”卖出写作“构想”;继而杨澜的自传体因掺杂了大量的照片而被人讽为“水分太多”;至于倪萍的《日子》.一出台就被新闻界誉为“书七。其人.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