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引领。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明确定位与特色,聚焦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以突出实践能力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分析了影响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从如何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能力、如何打造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如何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对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26所“特需项目”高校为调查对象,以项目《中期考核总结报告》为主要文本,调查分析了这些学校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调查表明:“特需项目”高校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为起点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找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培养特色。指出这些高校在招生就业和实践环节、服务需求与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并对其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涛 《教育与职业》2012,(30):173-1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了"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吸纳了一批师范类高校参与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的培养,这类高校在文理基础学科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在专业教师培养、学科教学、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在工程硕士培养上应扬长避短,采用职业定位的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推行导向型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等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学型工程硕士"。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针对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实践性、创新应用性、职业性为特色的“三性”教学模式,研究了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策略,探讨了驱动学生“做中学”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方协作联合育人教学等融入“三性”基因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调研数据,从培养过程、培养产出两个维度对比分析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然差异以及各自与应然的差距。研究发现,两者分类培养逐渐凸显,关键培养环节差异显著。工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方式更多,专业训练与导师指导符合培养规格,但工学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前沿性与综合性的评价低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实践性与职业性的评价高于工学硕士研究生,但在实践性教学方式、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导师配备、实践时间等凸显专业学位特色的方面与培养要求相距甚远,知识生产动力机制仍不完善。两者培养产出相对符合目标导向,但工程硕士毕业生的培养产出仍与研究型专业人才为导向的知识生产者角色定位存在偏差,知识生产过程中关键要素的匮乏使其培养产出不够理想。根据研究发现,提出深化新时代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21年“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调查项目”数据,对我国29对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工科硕士就业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到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是工科硕士的主要就业选择,但工程硕士去企业就业的比例更高,工学硕士去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比例更高;工科硕士在地区间的就业流向基本符合我国行业结构分布状况;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学用匹配度及就业起薪均较高且差异不显著,但工程硕士就业满意度略高于工学硕士。以上问题聚焦到相同学科背景下,差异有所不同,工程硕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建议根据专业性质确定工科硕士授位类型,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设置工程硕士专业,根据技术发展调整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以优化工科硕士生的分类培养模式,提高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及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台湾地区产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台湾地区产业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科技人才为目标,依托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共赢紧密结合的培养机制,通过深度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研发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这给大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带来以下几点启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改革招生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开展联合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兼顾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对福建省各地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及其规模以上企业分布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福建省机械装备七大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群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特殊需求情况,分析了福建省各大高校机械装备相关学科研究生专业方向对地方产业的支撑能力以及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地方产业集群适应性,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合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受传统重理轻文的思想的影响,加之学科性质的特殊性,有关文科(尤其是政治学)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如何针对现有培养状况进行调整、完善及优化以形成区域特色的培养道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理工科地方高校的培养定位、学科建设、培养条件、导师等方面分析了理工科地方高校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结合理工科地方高校的特点,提出了理工科地方高校增强文科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群模式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与原有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相比,更侧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地方工科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现状为切入点,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培养质量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背负着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如何创新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目前高校工科专业的新课题.以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当地环保特色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完善校企协同培养体系、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和改进利益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初步实践表明,创新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本科院校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中依照"平台+模块"的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内培外引加聘任"的方针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完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高等院校本、专科教学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其主要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文章重点论述了地方性高等院校本、专科教学必须利用当地的各种社会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教育的战略转移。文章还提出了地方性高等院校和当地社会资源的关系,高等院校如何适应社会环境,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推进旅游管理教学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呼和 《科教导刊》2020,(3):183-184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企业和社会更需要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偏重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能力不足.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抓住"双创"背景带来的良好机遇,加快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新时代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提出由学生、学校、行业(企业)之间有机联动的"产学研"培养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产学研"为衔接手段,校内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为载体,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的特色,构成独特的地质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方工科院校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专业软件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软件人才质量上的需求问题进行分析,以广西工学院为例,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改革、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对地方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以地方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地方高校发展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高校与所在地区形成同步发展的态势,也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探讨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机制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应具有的素质,特别是科研能力及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并探讨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创新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法,主要强调青年教师学历提升、科研项目锻炼、企业实践锻炼、产学研合作锻炼等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地方高校工程类学科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发挥其办学特色和优势,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推行“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和实践适应需求的新型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实践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等级的竞赛,不断拓展他们的学业知识和技能来对接市场需求,逐步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适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