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朝的暴政包括重赋、重役、重刑.法家主张重赋、重役、重刑与否,是秦朝暴政是否和法家思想相关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家总体上是反对重赋和重役的,因此法家思想不应对秦朝的重赋、重役政策负责.法家的“重刑轻罪”思想是秦朝实行重刑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因此,法家思想应对秦朝的重刑政策负责,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家思想既具有反重赋、反重役的反暴政因素,也具有重刑轻罪的暴政因素,具有复杂的两面性.秦朝的暴政是与统治者的冷酷个性、骄傲自大、骄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以及采用法家的重刑之说等因素有关,仅仅把它归结为受法家思想的影响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2.
秦朝法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后人论及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的原因时,往往将其归咎于法家的法治理论及其实践,法治由此背上恶名,几乎成为专制暴政的代名词,以致后人论及法治便心有余悸。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本文探讨了秦朝法治思想的正反两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秦亡汉立 ,汉初统治者注意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批判秦朝暴政并对之反拨。君臣多受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影响 ,从宽治国 ,与民休息。本文即从节约开支、约法省刑、鼓励农业生产等方面反映老子思想对汉初政治的影响。这种“自然无为”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成为汉初政治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继承秦朝二十等爵制,对创立西汉政权的军吏卒普遍赐爵,给予各种优待。而随着战争的减少,爵位逐渐失去了奖励军功的作用,但依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西汉初年,爵位作为一种政治资源时常被转让和买卖。一方面,统治者允许民间买卖爵位以暂时解决灾荒之年百姓的困难;另一方面,朝廷通过卖爵来解决政府面临的一些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爵位买卖政策对汉初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沿袭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此笔者想通过对汉代前期(汉初——武帝时期)实行抑商政策的原因、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来评价这一时期的抑商政策。一、关于汉初实行抑产政策的原因: 第一,和汉高祖的经历分不开。汉高祖亲自参加了奏末农民起义,经历了楚汉战争,见到了秦朝暴政时的情景,知道不轨逐利之民的肆意活动将威胁到其封建统治秩序的恢复,如不对其抑制,则有碍于其他政策的  相似文献   

6.
《百家讲坛》播出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三字经》。第六集中,钱教授谈到秦朝为水德,汉朝代替秦朝,则汉朝为土德,所以汉朝皇帝当穿黄袍。而绝不会穿黑色或红色。  相似文献   

7.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内容要求”在“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分指出:“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1]“焚书坑儒”作为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是回答秦朝灭亡原因时常涉及的一个考点,新、旧版本教科书中都对其作了相应的通俗性表述。兹列举课本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结束后,鉴于学生对秦末历史比较了解和颇有兴趣,特别是不少学生对秦亡原因的简单认识——“亡于暴政”,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探究题:秦朝灭亡原因之我见。  相似文献   

9.
李斯作为秦朝政变的核心人物, 他的思想与秦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李斯的功利观源自于法家的人性理论, 而“帝王之术”是法家人性理论的具体体现, 通过研究“术治”理论及李斯坎坷的一生就会发现, 李斯的功利观与秦朝的短暂存在密切相关, 李斯为了得之不易的功名利禄而拥立胡亥继位, 使秦朝的暴政进一步恶化,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徐胜 《中学历史教学》2006,(1):11-13,66
[专题解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都在秦朝管辖之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民族,形成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在汉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频繁交往中,汉朝之名也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1.
秦代的泗水郡是楚国旧贵族及普通民众与秦朝统治者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秦末,陈胜首先在此举起反秦的义旗,当地人刘邦等起兵相应,楚贵族项梁在江东起兵后也转战于此。他拥立的楚怀王心也以彭城为都,泗水郡成为原六国贵族民众反秦斗争的中心。及刘邦、项羽先后引军入关灭秦,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泗水郡又成为其主要战场,著名的灵壁之战与垓下之战都在这里进行。垓下之战决定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导致西汉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秦汉之际,泗水郡的军事政治形势与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大败秦军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战争的时间、交战双方、性质和结果——刘邦建汉.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显示了农民革命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3.
秦朝不是因为所谓的"暴政"而灭亡,秦亡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未明定继承人所引发的恶性政变导致上层权力结构的改变;二是战国时期未泯灭的大争传统致使秦始皇死后整个社会迅速全面动荡而导致秦帝国溃亡。  相似文献   

14.
桂俊 《历史学习》2006,(12):22-23
现行统一教材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在叙述“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特点”时,比较突出“汉承秦制”,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也着重让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实际上“汉承秦制”还应有“随时宜而改”。“汉承秦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知识点应该掌握,它主要体现在:第一,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初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5.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独尊儒术”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之后,一直为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尊奉,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任何一种学说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儒学也不可避免,特别是其中渗透着忠君与服从的思想,存在着束缚人们行为的种种繁文缛节。尤其是宋朝后,由于“程朱理学”将儒学的内容加以扩展,把君权提高到一定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后代王朝逐渐走向极端,到了清代末期已达到极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受…  相似文献   

16.
汉朝时期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汉朝社会中的饮酒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皆有饮酒的行为。受到封建社会等级的限制,不同等级的人们饮酒的器具也各不相同。在汉朝社会礼制中,不同的礼节和习俗均有饮酒的风气。除此之外,汉朝也将酒用到了日常生活保健品之列,用酒御寒取暖,以酒祛病等。汉朝饮酒风气虽然盛行,但是两汉之际的统治者都曾实施过禁酒的政策。禁酒的原因有:受自然界各种灾害的影响;受到前代"饮酒亡国"论的影响;为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尽管如此,但汉朝的饮酒风气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秦朝的焚书坑儒.还是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封建统治者在不同时期所实行的文化高压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当时和后世的发展。但是这两者又有其不同之处,本文从性质、方式和影响三个方面详细解析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汉朝最初的百年之间,统治者所采纳的统治思想大体上是从黄老思想转向阳儒阴法。这种变化既与黄老、儒家和法家三家思想各自的特点有关,也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统治者个人的特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是只有短短15年,加上秦朝统治者在推行文化专制政策过程中,也力行树立法家的权威性,以至"焚书"、"坑儒",使得秦朝史学著作留传至今的极少.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秦朝就不重视史学.无论是从秦朝政治的"大一统"观念上,还是从秦朝对史学控制的加强上,都不难看出秦王朝对于史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高度重视和强烈要求.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即作品、艺术家、世界、读者,运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体汉赋,可看出汉赋是对汉朝大一统的太平盛世的再现(世界),作者(艺术家)是御用文人,读者是上层统治者,其创作是汉代社会生活对象化思维的反映(作品),由此对汉赋兴起和繁荣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