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光体育运动”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现存问题及其改革策略,旨在为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主要存在教学目标混杂,内容枯燥,方法落后,模式单一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策略,分别为革新传统教育观念,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组织模式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维强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1):46-48,50
采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狭窄、模式单一;体育课的授课形式以选项课教学为主;体育课开设的项目主要是竞技运动项目,休闲娱乐项目较少;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评价系统不完善。要改变此现状,就必须从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入手,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扩大体育课开设领域,建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符合21世纪辽宁高校体育发展的新型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与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分析了高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与模式、体育俱乐部、体育设施、大学一年级新生体育技术等状况,阐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更新观念;提出体育课、俱乐部、培训班三种教学形式整合模式的管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旨在系统了解目前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为高校体育改革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研究结果和结论:(1)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2)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指导思想模糊,课程设置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单调,考核方法竞技化,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3)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实用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课类型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现代化,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5.
王威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225-22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素质教育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更新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步改革、更新体育教学考评方法、综合性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推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收集近年来国外高等教育改革的信息和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与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指出了我国大学体育课存在的6个问题,同时从课程创新观念、教学内容、高校体育的目标定位、考核与评价方式、课外体育群体活动中的组织管理、高水平运动队的办学模式与竞赛体制6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改革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强身育人为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体育的共识。但如何建立与指导思想、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模式,改革体育课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普通高校现存的体育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孔祥 《体育世界》2008,(3):112-113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着眼于显性课程领域,而对隐蔽课程的改革关注不多。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论述体育隐蔽课程的概念、特点、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隐蔽课程的作用,为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彭嘉琦 《体育博览》2011,(7X):131-131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如决策层缺乏改革创新意识,新课程教学理念缺乏现实性,"终身体育"理念并未实质性地落实到高校体育课程中等。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体育改革之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思路,从高校体育之定位、改革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教材的建设、体育教师的素质、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及体育课的考核办法等八个方面剖析了现在高校体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使高校体育突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入,使高校体育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扩招后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高校扩招后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从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向“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转变,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对策,以适应我国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综述法在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改革背景、新<课标>的与时俱进的崭新理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对新<课标>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评述探讨了高校体育改革中的观念问题、课程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面向素质教育的高校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向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改革进行回顾与思考,提出高校体育的新思路:更新高校体育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确立体育教学新目标,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新体制;构筑体育课教学新方法;设想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目的使高校体育真正发挥它的功能作用,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课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两者在发展中的关系为: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使高校体育课程功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可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并且能够产生很好的双赢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入手,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陈征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346-347,339
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网络体育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纲要》指导下的体育课程改革.通过分析高校网络体育教室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网络教室的体系和功能模块,网络教室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基本目标”与“发展目标”两个层次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目标领域。本试图根据包括中国矿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三自主”和“分级教学”改革在内的高校体育课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观察法,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理论以及改革体育课结构和类型的相关理论,对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何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而构建了一个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操作性强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框架,为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20,(4):4-6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阐述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大数据时代给体育教学模式重塑、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等带来的机遇,讨论大数据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知识垄断、权威与教学环境、数据管理与保护所带来的挑战,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研究新课程目标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正负两面影响,研究认为:新课程目标体现了人体的"三维健康现",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指出新课程目标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不匹配;高校体育课程中"终身体育"教学目标并未实质性地得到落实;部分课程目标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等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