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所遵循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路径及其缺陷基础上指出:变革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跳出对既有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论争,回到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原点考查,以确立并提升理论者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者的理论意识去寻求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推进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劳动教育开展遵循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逻辑理路。从理论逻辑来看,其开展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整体统摄,并从根本上遵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劳动观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从价值逻辑看,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实现美好生活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劳动教育遵从多位融通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具有深刻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就实践逻辑而言,它是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着眼于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就历史逻辑而言,它是几代中共领导核心不懈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基于清醒认识我国所处历史方位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使命的理论指南。就理论逻辑而言,它是由世界观方法论层面、发展规律层面、发展战略和政策层面以及实践层面构成的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当前的重大政策,有其特定的逻辑内涵。从历史逻辑看,它根源于教育锚定中国社会治理和发展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在古代中国的"教育—考试—人才培养与选拔—社会治理与发展"逻辑链条中,教育是其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在近些年的"科教兴国—教育强国"逻辑进程中,教育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因素。从价值逻辑看,其政策要义在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具体旨在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为目标、以终身学习为要务。从实践逻辑看,其政策支点在于全面建设教育体系,政策重点是强化"教育供给—教育需求"的衔接度、增强教育体系的内在自洽度、优化教育体系的外在契合度。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化是每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目标,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与道路,都是由其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决定的。在现代性获得世界性权力并在全球扩张后,中国卷入现代化进程中。从最初的器物层面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再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性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脉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也是理论、历史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与推进,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理论贡献,又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开创了新的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育实践逻辑受到惯习、意图、时间、场域的限制,新课程改革只有关注到教师实践逻辑的层面,才能在深入检讨中逐步克服遇到的困难.惯习是教师在历史文化浸染中接受的教育观念,意图代表着教师自觉的教育价值追求,时间制约着教师的教育现念和教育行为,与作为教师实践空间限制的场域,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着理论对实践的把握,使得将实践活动纳入"理论话语"时面临着可能"失真"的危险。布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实践逻辑"并将其视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对于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实践逻辑"是在实践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活动中"生成"的逻辑。深入了解教育实践,摆脱"经院认识论"的羁绊,考察纯粹认识论赖以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就有可能在理论上重建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实践逻辑,并且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修订和完善理论。  相似文献   

8.
论抗战时期周恩来对三民主义认识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由于抗日救亡思想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大力研究三民主义,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对三民主义的研究成果,其逻辑起点是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三民主义的基本态度;其逻辑展开之一是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统一: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民主义基本态度的历史根据;其逻辑展开之二是逻辑与现实辩证统一:研究三民主义是抗日救亡的迫切需要;其逻辑归宿:实践层面是为抗日救亡服务,思想文化层面是体现与发展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兼容品格,并推动中国共产党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发展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职前教师教育的共同追求。美国高等学校职前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表明:长期以来,社会责任担当与创新驱动发展是美国高等学校解决职前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其理论逻辑则体现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将教师教育项目建设成为质量文化浓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其中,以学生为中心是其内在需求,质量文化提供根本保证,学习型组织为依托平台。其实践逻辑则表现为基于绩效标准与教学大纲实现学生高水平学术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动态平衡,其中,高水平的课程集群是核心载体,绩效标准与教学大纲是质量底线,同步进行学术课程学习与教学实习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三个层面把握发展型资助的生成逻辑,正确地认识发展型资助的价值意蕴,在团结奋斗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致力于开拓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这既是现阶段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美好生活成为人们奋进追求的目标。围绕美好生活建构问题,从多个层面展开逻辑探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人的内在超越本性出发,探寻其理论逻辑;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初心出发,探寻其历史逻辑;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出发,探寻其现实逻辑;从以人民为中心、团结依靠人民群众与激发个人意志相结合的矢志奋斗出发,探寻其实践逻辑。这样,就可以有效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应从教育原理层面回答“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四个基本理论问题。建设新型本科职业大学只有在理论上明确其哲学理念、教育属性、科学边界、知识路径等核心特征,才能有效指导其实践路径与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理性主义与工具主义相结合的理念逻辑、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属性逻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学逻辑、学科路径与技术路径相结合的知识逻辑。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未来观是习近平立足伟大时间历史与伟大历史时间而形成的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论创新,合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于一体,显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历史逻辑,以历史、现在和未来相贯通的逻辑,体现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时代逻辑,以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逻辑,演绎了思想在时代潮流中的发展和创新;理论逻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展现了科学理论的继续发展;实践逻辑,以"将到哪里去、如何去"和"那里怎么样"的运行逻辑,回答了"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6.
于丽艳  陈俭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52-58,10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发展之伟大创造,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其历史逻辑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现代化奋斗的历史选择之中,理论逻辑蕴涵在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承继和发展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之中,实践逻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中。该道路将三者统一于自身,使其既有内在机理,亦不乏"文明经络",从而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龙宝新 《教育科学》2012,28(4):41-46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构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具有丰富的逻辑体系和实践路径,对此进行全面把握和解读,就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蓬勃发展中洞察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历史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明晰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理论根基,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体会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紧迫需要。在理解高校思政“金课”构建的逻辑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的实践路径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的守正创新、建立健全高校思政“金课”发展的各项制度,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其中贯穿了清晰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是前提、历史逻辑是基础、理论逻辑是依据、实践逻辑是关键。从价值逻辑上看,是回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命题的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同步、同向、同行;从理论逻辑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实践逻辑上看,是打通研究生教育“最后一公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发展历程中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生动教材,要发挥党史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育人作用,需从价值、理论和实践的三重逻辑中予以把握。首先,要明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百年党史故事的价值逻辑,明确其是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实现思政课因时而进、培养堪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其次,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百年党史故事的理论逻辑,以百年历史征程坚定“四个自信”。最后,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百年党史故事的实践逻辑,做到讲故事与讲理论相结合、讲历史与讲现实相结合、教师讲与学生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