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生态环境有序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历程,而科技创新则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2007—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度呈波动上升态势,2015年已达良好协同水平,2009年后生态环境有序度开始低于科技创新有序度,是制约生态创新协同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子系统。采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计算显示,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高技术产业投资额、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等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创新协同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产业竞争力状况,研究显示: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差距较大,江苏综合得分最高,达到1.03;贵州综合得分最低,仅有-0.77;影响沿线各省市的产业竞争力因素中,主导因子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同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分布,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别,西部地区四川的产业竞争力超过湖南、安徽等中部地区的省份,重庆的产业竞争力超过江西,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敏 《资源科学》2022,44(6):1280-1291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选择四川、湖北和江苏作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代表性省份,以灰水足迹强度作为水资源配置质量的指标,基于2002—2017年水资源投入产出表,研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配置质量的区域和行业差异及其演化特征。主要研究结论有:①从地区差异看,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上游水资源配置质量先升后降,中下游水资源配置质量一直上升,但提升速率放缓。这种演化特征与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和特征污染物回流的特征事实相关。②从产业差异看,农业和工业水资源配置质量持续提升,上中游服务业水资源配置质量较低且呈恶化趋势,特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③从驱动因素看,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变动效应和污废水排放系数变动效应对长江经济带流域水资源配置质量优化起正向驱动效应,最终需求水平变动效应对长江经济带流域水资源配置质量优化起负向驱动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动态协调规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健全市场化供水和排污收费制度3条提升水资源配置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根据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构建知识协同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两阶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整体较高,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波动,创新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其中,创新技术是主要促进因素;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效率略高于知识协同开发阶段。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加强创新主体合作,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规模效益,以及完善创新法规制度、巩固合作创新成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物流发展水平是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江浙沪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物流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设计了一套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浙沪地区与全国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江浙沪在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与江苏和浙江相比,上海在人均经济和物流信息发展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江浙其余二级指标在全国处于前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江浙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1993年提前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江苏信息产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发达的科技教育事业,使江苏信息产业发展具有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的优势;良好的地理环境使江苏处于信息传输集散中心及生产加工基地的位置;长江沿江经济带的开放和国家首批"三金"工程试点省份的确立,这些都给江苏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城市协同发展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复合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相关、齐普夫(Zipf)规模位序分析等定量方法,对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分析。文章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呈现上海"龙头"地位显著、城市之间差异明显、核心-边缘结构特征鲜明、不同领域关系复杂等特征。为提升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应重点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发展双向"创新飞地"、重视多领域协同互动,推动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研判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分析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和影响.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下游最先进入快速发展后期;科技金融通过科技资源、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市场融资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资本化还不能满足长江经济带高技术...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以科技金融、科技咨询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服务不断发展,科技发展得以较快进行。在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长江经济带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针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评价意义重大。选取2009—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样本科技金融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为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析长江经济带GDP与各项创新指标的相关性及其程度;阐述科技创新现状:科技创新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主体较多、科技创新专利水平有待提高等。基于因子分析法测算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得出长江经济带区域间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结论;运用DEA的BC2模型计算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得出区域间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的结论;使用DEA超效率模型进一步计算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超效率状态,并对各地区超效率值进行比较和分类。最后,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保护专利知识产权;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构建创新主体联合有效信息平台;促进绿色创新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等。  相似文献   

11.
秦腾  佟金萍 《资源科学》2021,43(10):2068-2080
推动资源管理方式向“多资源”协同转变,保障水资源、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协同优化,是应对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基于构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指标体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测度了2003—2017年各省份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进而借助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均值在0.65~0.95之间波动,未达到生产前沿,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总体时序变化呈现为“下降—上升—下降”波动特征,且各省份呈现一定差异,2010年之后江西、湖南、贵州和云南呈现下降趋势,上海、浙江、安徽和四川趋于平稳,江苏、湖北和重庆呈现较大波动;③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所增强,两极分化现象初显,高值地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和川渝地区,而低值地区则不断向长江经济带上中游转移;④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提升的重要正向因素,而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正向作用尚未显现;此外,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优化对本地区也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因此,除了要根据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的政策,还要加快创建“多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间的正向溢出效应,实现区域水-能源-粮食耦合效率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其科技创新均衡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并未实现整体上各省市DEA有效,存在着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上、中、下游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现象,存在着空间集聚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非均衡发展趋势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区域之间科技创新发展的差距,且上游与中游区域间创新发展差距最大。因此,提出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系统,以期实现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形成整体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腹地最广阔的经济区,创新资源富集,以创新驱动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因而对其区域创新效率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基于永续盘存法,对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资本存量进行测算,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分别从时间、空间的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工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考察,还区分了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从而探究制约长江经济带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西部长江经济带需要快速发展和崛起.分析了中心节点城市在流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武汉为例,分析其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的能级,并指出发挥武汉龙头带动作用的四个着力点是: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增长极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协调与带动作用、发挥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15.
政府资金支持与市场环境是新产品绩效的重要前因。文章从产业层面出发,利用医药制造业29个省份1995—2014年的政府支持和新产品绩效数据,以及29个省份1997—2009年的市场化指数数据,通过VAR模型及后续分析研究政府支持和市场环境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资金支持的效果在产业发展初期明显,而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不显著。市场环境的提升与新产品绩效间呈现先负向后正向的波状影响。进一步的,市场环境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政府支持;上述关系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存在差异。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中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以加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水稻和马铃薯等传统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约占全国50%以上,其农业碳排放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考虑水、土、能、碳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为基础考察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首先对长江经济带2009—2016年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计算水土匹配情况,借助Kaya恒等式和完全分解方法LMDI加法形式,探讨农业碳排放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值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碳排放呈阶段式上升趋势,从2009年1208.7398万t上升为2016年1407.2846万t,增长率达到16.43%,其中2016年湖南、江苏、浙江和湖北农业碳排放占比合计达59.32%;②农业碳排放强度、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碳排放表现为抑制因素,而农业水资源的经济产出和人口因素则表现为促成因素。③从分省市层面看,各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不尽相同: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对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起促进作用,而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起抑制作用;且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越高的省市区,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效果相对越好。据此提出,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策略,要综合考虑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土、能要素,将农业低碳发展与节水节能、保护性开发利用耕地等相结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选取指标体系,运用距离协同模型对京津冀1995—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反映此间的区域协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5—2000年,京津冀发展度缓慢增长,协同度变化较小;2001—2003年,协同度有小幅提升,发展度开始加快增长;2003—2010年,发展度快速增加,协同度快速下降;2010年之后发展度增长有所放缓,协同度稍有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渐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合理预测对于港口的规划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特别的意义。运用可拓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分成上、中、下游分别对其集装箱吞吐量进行区间预测。利用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3—2014年的GDP和进出口总额的历史数据构建经典域和节域物元,并应用物元和关联函数构建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的2015年和20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区间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集装箱吞吐量的规模在增大,还拥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依托"污染天堂"假说,选取长江经济带9个省份2004—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测度指标,构建了面板模型来探讨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情况,减少碳总体排放量,规模效应会导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增加,环境恶化;"污染天堂"假说在长江下游地区不成立,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总体上抑制碳排放量增加,改善大气污染情况;长江上、中游地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进出口贸易会导致长江中、上游地区环境遭到破坏,加剧碳排放的增长。因此,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等方面促进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为分析研究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变状况,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收集我国冶金、化工、建材、火电4个典型高耗能产业2005—2014年相关数据,将4个产业两两组合形成6个复合系统,实证分析该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研究结果显示,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度水平是有差异的,其中冶金与其他3个高耗能产业的协同度较好,而火电产业与其他3个产业的协同度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