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超  尹洁  吴洁 《情报杂志》2012,31(8):182-187
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时于提高组织学习能力、促进组织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来自于江苏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136份有效问卷调查,从知识特性、情境特征、知识源特征、知识接收者特征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经过统计检验,验证了知识因果模糊性、学习文化、制度支持、知识源沟通编码能力、知识接收者沟通解码能力、吸收能力、团队规模、团队结构对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显著性影响.通过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提供管理策略,以促进知识转移绩效和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部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江苏省8所高校24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将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分为生活动机和社会动机,然后分析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人格对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特性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成员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和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研团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但团队运作并非一定就能带来较高创新绩效。在科研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和知识交流障碍对于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动来说尤为重要。从知识管理和知识创造的视角,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对于科研活动的创新绩效影响和作用机理非常值得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变量测量量表的修订,选取北京、广州两地重点高校80支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大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科研团队成员学科背景特征、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交流共享和知识整合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明确了加强知识管理对于提高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加强协同研究是提升科研创新绩效的必要路径,知识结构、组织结构、评价结构等结构性问题影响着高校协同研究,表现为理论创新和知识增值缓慢。文章通过对结构性问题的分析,认为制度引导方向问题阻碍着知识结构的优化、组织结构的开放和评价结构的完善,而克服制度障碍需要政府的介入、高校的主动和企业、社会团体的紧密合作。应以高校整合人才资源、打造特色优势研究团队;激励产学研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利益机制;改善成果质量评价方式,促进协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解学梅  吴永慧 《科研管理》2013,34(12):66-74
本文在总结企业创新文化相关研究基础上,纳入研发强度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企业协同创新文化四要素(知识共享、组织创新氛围、协同决策、组织变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团队凝聚力在协同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110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层次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协同创新文化的知识共享、组织创新氛围、协同决策、组织变革四要素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团队凝聚力对协同创新文化与创新绩效两者关系起到调节效应。研究结论弥补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科研团队是区域性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研究团队绩效的形成机理,探索边疆民族地区科研创新机制,实现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论文基于边疆民族地区某高校20个科研团队的实证研究,构建科研团队投入产出系统模型,引入团队沟通机制、协同机制、异质性知识交互等中介变量,分析其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异质性知识交互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最大,团队协同机制次之,影响度最小的是沟通机制,三者与团队绩效的关系都是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霞 《软科学》2012,26(6):83-87,91
在界定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及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概念模型,以国内25所重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检验与修正。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资源充足度、认知冲突、信任、变革型领导、成员异质性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正影响;情感冲突对知识共享行为具有负影响;信息获取、信息分布过程对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对团队学习行为具有正影响;学习行为对团队绩效具有正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团队绩效的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行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校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效能,在充分考虑效率型、效益型、递延型和创新型指标的基础上,提出用效率、绩效、成员满意度和团队未来生存力的组合来测量团队协同创新效能;然后结合德尔菲法、A古林法和因子分析法,以高校科研团队为对象,通过调查性实验,开发出异质性知识团队协同创新效能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晋琳琳  陈宇  奚菁 《科研管理》2016,37(7):107-116
家长式领导是领导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新兴研究命题,其在高校科研团队组织背景下的解释力和影响效应值得探讨。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构建科研团队带头人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跨层次概念模型。选取北京、广东两地重点高校80支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对家长式领导在高校组织背景下的内容结构和量表进行修订。选取34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科研团队带头人存在有家长式的领导行为,但是其内容结构与企业背景下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威权、仁慈和德行等家长式领导行为,通过影响团队知识管理过程,进而对团队创新绩效有不同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从知识创新与知识整合的关系入手论述知识整合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关键环节,揭示知识整合是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集体理性态势体现的内涵,并从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团队的组织结构和团队的知识创新运行模式等方面剖析高校科研团队的特征。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知识整合任务、知识整合所需知识、知识整合参与人角色和知识整合模式等方面论述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特征,最终从知识整合目标、知识整合过程、主体之间的知识整合关系、主体参与团队知识整合的意愿等方面论述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整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其内部知识协同的动机,对于企业更好的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从知识贡献者和知识寻求者两方面,探讨了影响研发团队成员主动参与知识协同的动机因素,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共享意愿及群体认同对知识贡献者参与组织学习的动机具有不同影响;社会地位、渠道多样化及社会存在感对知识寻求者的主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应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均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团队激励对组织学习和知识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干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战略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方法,对提升高校学术团队创业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互动的视角,构建知识管理战略影响高校学术团队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人为中心和技术为中心的知识管理战略均对高校学术团队创业绩效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组织学习在知识管理战略与学术创业团队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建议建设数字化的知识管理平台,融合以人为中心和以技术为中心的知识管理战略,以智慧化和场景化优化知识管理战略,并实施组织学习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创造和应用,提升学术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多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团队组织松散,创新能力不足。文中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以西安科技大学矿井功能性充填创新团队为例,给出了"以协作共享促个人成长"为理念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针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矿井功能性充填科学和技术问题,文中提出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分为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分解、小组计划、协作、共享、考核与奖惩6个主要环节。每个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团队具有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特征,成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协作,激励措施合理,确保了团队科研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研究》2021,39(3):519-529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科研性质机构,在国家的创新战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机构数量的增多,创新绩效提升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重心。文章基于Citespace科学图谱的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实证研究较少,目前对从机构内部提升创新绩效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组织创新氛围、知识管理能力、内部协同网络为研究自变量,以创新绩效为因变量,以126份新型研发机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和中介作用检验,对机构创新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知识管理能力、内部协同网络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内部协同网络在其中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1)明确机构对创新活动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引导机构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2)建设覆盖面更广的机构内部协同网络,鼓励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合作,减少管理层级中的冗杂结构;(3)积极引入人才、资料等创新要素,建设网络工作平台,为机构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科学与管理》2007,27(1):31-34
如何对知识进行高效管理,促使知识共享和知识的运用,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这既.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团队建设的根本目的。本文将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从知识创新管理、知识组织管理等多个视角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出发,利用1985—2018年42所双一流高校申请的专利数据,构建包括高校知识网络和区域合作网络在内的产学协同创新多层网络结构模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研究高校知识网络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区域合作网络特征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知识网络的多样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高校知识网络的独特性、结构洞、扩张以及稳定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区域合作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高校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独特性、结构洞、扩张以及稳定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区域合作网络结构洞正向调节高校知识网络的独特性和扩张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丰富社会网络和资源基础观的理论研究,并为高校和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论文把团队知识异质性分为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团队伪隐性知识异质性、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研究了其通过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显性知识异质性通过团队互动最终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团队伪隐性知识的异质性对于团队沟通、团队知识共享、工作冲突、团队协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最终促进了团队创新绩效;团队真隐性知识异质性阻碍了知识共享,引发了团队人际冲突,这些都阻碍了团队创新。调节变量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团队信任能够显著调节团队沟通、知识共享、人际冲突、工作冲突、团队协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与大科学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全新组织模式。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提高科研竞争力已成为必然趋势。笔者以高校内外环境为切入点,结合产学研用的优势,从总体设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评价机制4个方面剖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的构建要点,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完成高校协同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框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水平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围绕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展开研究,构建了研究模型,以国内26所重点高校的科研团队为样本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检验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征(需要满足度、利他主义、荣誉感)、内部机制(人际信任、团队凝聚力、授权式领导)、支撑性框架(自我效能、资源充足度)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撑性框架维度中的成员异质性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策略及建议,为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以云南省为例,以依托区域经济优势和高校特色学科为出发点,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凝练科研团队研究方向,通过师生、学科、高校、企业四要素的有机融合,构建出适合地方特色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达到强化知识溢出效应和系统正效应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和高校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