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有“思考·练习”。“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题侧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整体上作分析,它具有下面一些功能。一、提示课文重点、难点有些课文重点及难点较为隐蔽,“思考·练...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中,不论是讲读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文后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者针对本年级、本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的。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课后“思考·练习”,我们便可以看出文后“思考·练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考题,二是练习题。其中“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重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篇讲读课文后都有“思考与练习”(以下简称“练习”)。设置这些“练习”的意图,主要是为了辅助学生领会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听说读写训练。“练习”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有关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思考题;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第七册双基提要》是在没有见到该册教学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仅仅根据教材草拟的,使用时请注意把它同教参结合起来。该册教材课文后面都附有练习思考题,由于篇幅的限制,提要没有重复这些内容。但这些练习思考题都属于双基的范围,教学时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四年级学生“继续学习普通话”,“继续用钢笔写字”,“练习用毛笔临帖”,“能默读课文”,“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这些双基要求,提要中虽然没有列入,但在教学中却是不能忽视的。提要中关于背诵、熟读、朗读课文的要求和习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2009,(1):65-68
语文教科书与一般文选的最大区别是,创编了导学系统和练习系统。在练习系统方面,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改变了以往只在课文后面编排思考练习的做法,而是根据导学、导思、导练的需要在多处设计了思考练习,形成一个练习系统。这主要指:把思考题灵活地编在课文之处的“泡泡”里;把思考题和练习题编在课后练习里,把阅读提示编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语”里;把识字方法、读法、写法的发现、小结编在单元之后的“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里。  相似文献   

6.
郝彩霞 《新职教》2000,(9):36-36
职业中专语文教材每篇课文之后都有“思考和练习”,安排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有计划的读写训练。练习的内容大致有三类:(1)有关课文内容与写作特点的思考题;(2)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7.
凭借教材改革教学福建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张国炎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就课后“思考·练习”来说也有很大的改进,它提示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体现了学习课文的要求。讲读课课后要求由思考题和练习题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8.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杜朝晖 《辽宁教育》2001,(10):33-34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引导教和学的思路,与课前的“预习“共同反映出每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把“思考、练习“中的要求纳入自己的备课内容之中,帮助自己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并以此来反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有“思考·练习”。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提示学习重点和教学目标,具有“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它是执教者领会编者意图的最佳门径,也是阅读教学中不折不扣的“指挥棒”。毫无疑问,这根“指挥棒”的指向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合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服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体现一篇课文在教材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思考·练习”的编写若有差池,势必误导教学方向,甚至使教学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审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思考·练习”题,笔者认为存在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一般包括语文练习.这些练习,多数是放在课文的后面,或标出“练习”、“思考和练习”字样,或仅仅列出题序和内容,而实际就是“练习”.这些练习,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些练习的处理是否得当,无疑地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及教学研究人员,对语文练习的问题,一直在进行交流、讨论和试验.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的“想和做”,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而专门安排设计的练习思考题。目前,四川省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第一至十二册,每课课后都精心编排了一定数量的“想和做”。为什么要这祥安排呢?这是由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它既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  相似文献   

14.
怎样确定《石油的用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我们觉得应该紧扣住课文后面的“思考与练习”。这篇课文文字浅显,学生除了有关石油化学知识尚未接触过以外(初二尚未开化学课,故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宜讲得过多,过深),其余在理解上不存在什么障碍。然而,文章写作很有特色。为此,我们根据“思考与练习”一确定:弄懂本课抓住事物的特性说明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写作方法为教学重点。另外,“思考与练习”三要求学生将一份《豆腐粉食用说明》改写成一篇题为《豆腐粉的食用》的说明文,并附有一份“配料表”帮助学生思考。在这一形式的启发下,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的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思考题;第二类是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写作特点的思考题;第三类是帮助学生掌握与巩固课文“双基”知识的思考与练习题;第四类是按循序渐进的顺序设计的“双基”练习题。根据这几类习题的不同性质和要求,一般可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第一类和第二类思考题,宜于结合预习指导,课前布置,课堂解决。课前预习,是讲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  相似文献   

16.
分科型语文教材的《阅读》课本与综合型语文课本相比,除了课文的篇目及其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外,我以为最主要的特点,就体现在习题的编拟方面。因此,处理好《阅读》中的各类练习,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一、要重视练习的提示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把握住要点,是相当困难的。对此,编者除在每单元之前冠以“单元教学要点”之外,还在每篇讲读课文之前设计了“提示和思考”,在每篇自读课文之前设计了“自读提示”。另外,为了强调基础知识的“点”与“线”与“面”的关系,编者又在有些课堂练习和单元练习内,有计划地穿插和安排了些汉语、写作、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示和思考”,大都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引导教和学的思路,与课前的“预习”共同反映出每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会把“思考、练习”中的要求纳入自己的备课内容之中,帮助自己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并以此来反馈教学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新版第十一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在原十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教材跟原…  相似文献   

18.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思考·练习”,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引导教和学的思路,与课前的“预习”共同反映出每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会把“思考·练习”中的要求纳入自己的备课内容之中,帮助自己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并以此来反馈教学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新版第十一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在原十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均设有“思考·练习”。讲读课文后一般有4至5个题目,阅读课文后一般有3个题目。题目的内容包括侧重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和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练习题。“思考·练习”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从第六册起,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作文训练外,还在一些课文的“思考&;#183;练习”后面安排“练笔”训练内容。如第八册教材就在第1、4、6组中各安排了一次“练笔”。内容分别是写一种植物、写一种动物、写一件事。“练笔”是一种新的作文训练形式,它的训练目的也同作文训练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