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勇 《新闻知识》2012,(4):9-11
在全媒体时代的当下,不管是报纸、杂志、出版,还是广播、电视、音像、电影、互联网、电信、卫星通讯,信息传播的手段和传播方式不断丰富,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受众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  相似文献   

2.
李媛 《中国广播》2010,(7):57-59
近年来,中央电台各套频率为适应听众收听节目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传统的受众听评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受众听评工作,如何在广播与受众之间更加切实地起到桥梁作用,为频率改进节目及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是摆在广播受众工作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广播受众服务功能入手,浅析新时期中央电台受众听评工作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点在于诉诸于听觉.本文从广播"听"的规律、"听"的特性出发,分别对广播新闻写作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行文顺畅"等若干方面提出思索,强调广播新闻写作必须注重"听"的艺术,让受众充分感受广播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的宣传任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张辉 《视听纵横》2006,(4):33-35
一广播的受众通过听声音来获得信息和娱乐,声音既是广播传播的唯一媒介,同时也是广播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过去利用得不够,现在也没有处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那就是记者的现场口述报道。口述报道可以出现在专题新闻、综合新闻、滚动  相似文献   

5.
论浅听时代如何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燕 《中国广播》2014,(11):54-56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受众不知不觉间进入到了浅阅读时代,具体到广播领域就是浅听时代,人们不再专注、完整地收听一期节目,而是在碎片化收听的状态下拥有了更多参与、分享内容的意愿和更为强烈的互动需求。广播人需要研究听众的心理状态和收听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让广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电脑、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加之广播节目的纷纷上网,使得传统广播媒体的受众覆盖面扩大、层次拓宽,因此,这样一个受众群体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本只能收听到广播的人群,而是面向更广大的网上人群,这个人群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巨大的受众层面使得受众的耳朵变得“立体化”、“多声道”,因此要求我们的广播音乐是“全信息”与“多功能”的。广播音乐作为广播文艺中的一大门类,需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广播音乐编辑(主持人)也应用三只耳朵去做音乐节目,一只耳朵听流行音乐,一只耳朵听古典音乐,一只耳朵听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7.
陈挚 《新闻窗》2012,(2):104-106
当前,社会正在迎接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所谓"全媒体",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还包括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通过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高校校报是高校思想舆论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学校办学政策、  相似文献   

8.
徐蓉 《声屏世界》2006,(3):56-57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过去省级广播传媒是单向传播,我播你听,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省级广播传媒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是互动的主要方面,农村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互动的次要方面。而现在,频率专业化之后,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广播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她的声音就是为了大众的。历经百年,融合现代传播技术的广播更加强化了受众介入、选择、消费和反馈的权利。如今,面对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广播人如何赢得受众?理论和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了解受众需求,满足受众愿望,让广播声声入耳。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广播记者要讲好品牌故事,必须要遵循新闻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将传统媒体的特质与新媒体的特质相互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省级广播电台注重本土化是根本,新闻报道过程中记者遵循"三贴近"原则,精选传承百年以上的传统制作技艺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深入实地采访,提供客观、公正、准确、不带任何偏见的报道。在传播过程中,广播记者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将好的新闻作品与新媒体传播形式相融合,通过碎片化和个性化节目滚动播出,体现广播节目的及时、便捷、陪伴、互动等;同时整合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内容形式,通过广播、微信、微博、电商等多渠道、多平台进行传播,为受众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通过消费者的情绪将供给和需求相连接,从而实现了受众从听广播发展到用广播,从"受众为本"向"用户为本"的转变,这样既降低消费者的"搜索成本",引导受众理性消费,又可以将这些偏于一隅的好产品广为宣传,推动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也正是媒体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1.
广播,从其传播介质特征说,是以声音实现传播效果.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突出以话传神、以听动心的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聆听有思想的新闻"这样广告式的语言强调其新闻与传播的特征,可见受众不但要"听清楚"新闻,还要从新闻中"听出来"思想,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让受众"听明白"观点.听觉的要求首先是悦耳,其次是赏心,让点睛的话语赏心悦耳,也就成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如何做到赏心悦耳,写作时如何考虑让听众"听明白"观点?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多种媒体共同发展的时代,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而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一场争夺受众的无硝烟战争。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受众群体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目前的广播受众特点逐一分析,并简要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未来广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应宏  朱骐 《新闻窗》2012,(2):67-69
2005年以来,合肥、上海、辽宁、北京等地电台相继开播了故事广播。这种以播讲小说、评书和各类故事为主的专业广播频率,适应了信息多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由"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传播内容由"广播"向"窄播"衍化等发展趋势,满足了许多爱听广播、喜欢故事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4.
阎安 《中国广播》2012,(11):33-36
听评工作是广播电台受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广播受众呈现出分众化、主体化、社群化的态势,传统的听评工作面临调整,亟待创新。要建立科学的听评体系,把听评意见和收听率反馈数据结合起来,把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结合起来,把策划听评活动和开展常态听评结合起来,防范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王德珮 《视听界》2009,(1):102-102
一、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城市广播 从节目生产流程的特点来看,广播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较,最突出的是它的个体创造力。在受众的心目中,广播就是一个个由“角”也就是主持人形成的声音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播的受众实质上是个体传播者的受众的叠加,这个个体在,这个受众群就在;反之,受众群就会离去,或者随之而去,附着在节目上的广告投放也会随之而去。广播业态决定了广播的竞争是以个体的创造性为核心推动力的。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听众构成、收听渠道和生存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同时广播受众的意识和心理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台一方面面临着受众的更加个性化的收听要求,同时也要面对日益兴起的互联网收听渠道个性化节目的冲击。本文以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娜样栋听100分》为例,探讨广播早间直播新闻节目的个性化打造思路。  相似文献   

17.
蒋宁 《视听界》2001,(6):27-28
广播是办给人听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在广播市场化的大潮中,广播人千方百计在“听”上下功夫,尽量使节目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此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先的有利的地位,毋庸置疑,这是大家方略。但是,现在的广播已发展到了广播立体化时代,广播受众市场的竞争也不仅是“听”的竞争,已发展到“看”等方面的竞争。“广老三”不仅要和众多媒体激烈竞争,还要在广播行  相似文献   

18.
姜薇 《中国广播》2006,(4):74-75
广播技术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代之后,如今终于找到了汇入数字化洪流的入口——数字广播技术。数字广播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播超越了声音的局限,极大地拓宽和延伸了广播的传播功能。为众多的广播受众群体,自由自在地听广播、看广播、读广播、享受广播提供了绝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王晓花 《中国广播》2006,(11):68-69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曾影响过几代人的生活。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产业的不断繁荣,广播受到了来自电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传统广播不得不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调整与变革——特别是在收听方式上,从最原始的用收音机听广播,再到通过录音机、电视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收  相似文献   

20.
郅琳 《新闻采编》2004,(3):33-34
受众听广播的任何一个节目都有一定思维模式和思维类型。如果说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文艺广播,主要靠形象思维吸引听众,确立节目品牌,那么新闻广播就不仅要有形象思维,更要依靠逻辑思维,吸引听众,确立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