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朱磊 《考试周刊》2014,(20):181-181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欣赏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这个体验过程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2.
快乐学习是音乐课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音乐教师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感悟并给予多元评价,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的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学生将会愉悦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音乐新课程确立了以生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的理念。基于此,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听、唱、奏、画、舞、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音乐创造,让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本文从听、说、唱、动、画、奏这六个方面谈谈自己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越嘉 《成才之路》2010,(19):10-11
音、画、舞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本文阐述了音画舞相结合——激发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7.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是笔者教学广东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涂色游戏》之后的一个尝试。上这一课时,学生随意画,随意涂,画起来比较大胆、自如,有一部分作品效果独特。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想,尝试选乐曲给学生听着画想象画,作品效果应该会很有特色。虽然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但它们同样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说过:“绘画是视觉的音乐。”他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集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一、选音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比较正规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但由于年龄小,分辨能力还有限。在这一练习…  相似文献   

9.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现如今,音乐已不再只属于音乐课,也不是音乐课的专利,它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令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舞蹈是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以舞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舞助学,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以舞解难,提升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舞蹈要素。  相似文献   

11.
古人在《乐记》有":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由此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高中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记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笔者教学广东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涂色游戏》之后的一个尝试。上这一课时,学生随意画,随意涂,画起来比较大胆、自如,有一部分作品效果独特。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想,尝试选乐曲给学生听着画想象画,作品效果应该会很有特色。虽然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但它们同样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说过:“绘画是视觉的音乐。”他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集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
<正>开展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实践活动,简单说就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动笔写画、动嘴说唱、动身演舞、动手操作。学生的一举一动关乎学生的性格、素质、能力的养成和培养。让学生"动"起来,"操作"起来,比  相似文献   

14.
汉字造型独特优美,内涵极富魅力,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舞蹈《千手观音》几乎人人知晓,舞蹈所表现出的恢弘气势,和绚丽多姿各种形态让世界都为之惊讶与震撼.其实《千手观音》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莫高窟的壁画,这说明画与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审美联系. 一、舞画同源说 在原始的审美意识与创作中,舞和画本是同源的.歌舞在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画正是记载这些活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平时“调皮”的男生能拿起洒水壶来作为打击乐器。拿起扫把来尽兴而舞,也许学生的舞姿并不算好,歌声也未必动听.但学生是快乐的,从中感受到非洲音乐的特点。得到了对非洲音乐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诗苑艺葩──谈古诗中的书、画、乐、舞徐昌洲在浩如烟海而又绚丽多姿的古典诗歌作品中,题咏书、画、乐、舞的诗篇,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艺术表现,给予人们以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精神陶冶。可以说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地里放射着瑰丽色彩的艺术之花。一题咏书、画、乐、舞的...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中很多美妙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是无意识的,有的是有意识的。它们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尝试利用学生的审美感觉,让他们感受、表现无意识的声音,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音乐活动。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大自然的声音》音乐活动课。一、重感悟、促进审美情趣的提高。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运用录音和录像,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看、听、说、画”,为促使学生感悟新知,发展能力。1.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在“看、听、画、说”中感悟。我让学生闭上眼睛,…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今年五岁半,喜欢舞枪弄棒,一刻也坐不住。忽然有一天,他说喜欢画画,我不禁窃喜,以为终于可以培养他的艺术才能了,说不定能培养出一个画家来。我便急忙买来《幼儿绘画教程》,绘画工具,现买现卖地教他怎样画树、怎样画山、怎样画人。  相似文献   

20.
审美活动决定于美的自然园性同它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程度及性质。而教材反映的美并非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而能引起其美感,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情地忘我投入,该哭时,不惜撒泪;该笑时,纵情放声,该悲时,话不成语;该怒时,拍案顿足……要唱就唱,要舞就舞,要画就画,要演就演……教师只有自己进入了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天地。教师的情感一旦感染了学生,师生的情感就会交融、共振,求得实现目标的一致性,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中学生崇拜明星,却很少有人崇拜领袖,这是因为明星有着美的外在形式,他们的相貌、衣着、动作、表情、气质,以及他们唱的歌,演的角色符合年轻人的意愿,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而领袖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不要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