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与洛克同时期的社会哲学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过什么“传播理论”,但是,在传播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能够发现他们的著作里对传播思想的隐约触及。在洛克的哲学巨著《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的“自由”、“交流”、“语词”、“反思”等理论,为后人研究传播学给予了源头启发和理论丰富,在西方传播思想史的银河中依然是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郭毅 《新闻通讯》2013,(8):17-18
传播学术研究离不开传播理论,因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传播经验中的‘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无不深谙此理。只要在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传播学解读”或“传播学分析”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跃入眼帘的成百上千篇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借助西方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当下的媒介现象。那么,国际传播学界最“偏爱”哪种传播理论呢?最近,这个问题有了最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传播与意义的构建——关于“传播”定义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传播"?虽然以往的传播学研究对此都做出了不同的解答,并作为分析框架,建立了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但直到目前,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仍然存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加以考察,并立足于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取向做出相应的解释,这些都是对传播问题的不同层面探究的展开.本文则立足于哲学研究的意义理论,试图通过"意义构建"来定义传播的内涵,从而分析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类的传播现象与意义建构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播哲学”是一个方兴未艾且内涵与外延尚未完全明晰的领域,它应和“传播的哲学”作出区分。彼得斯可被视为传播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哲学史”与“哲学”两条进路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将传播学从认识论的理解推进至本体论乃至存在论的沉思。但彼得斯的哲学体系矛盾地介于本体论与存在论之间,因此表现出观念层级上“未及‘泉’”、主体意识上“难忘‘我’”以及言说方式上“执‘云’亡‘月’”的三大弊陷。沿着彼得斯开拓出的路向,传播哲学应走向彻底的“传播存在论”,传播观念“存在-形上存在者-形下存在者”的三个层级也由是得以昭显。  相似文献   

5.
杨立川  韩隽 《今传媒》2006,(7):21-22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传播学正式被引入,中国大陆的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组织传播方面的研究与整个传播学研究的发展尚不协调,在研究者队伍、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发展。为繁荣组织传播研究,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设“组织传播研究”栏目。这个栏目既是“组织传播研究成果的发布台”,也将是传播学界及业界有志之士、有识之士贡献才智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者奥斯古德等人曾为“传播”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最普通的意义上来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版,第5页)这个定义虽然包含了传播过程的几个要素,但却忽略了传播的双向性,而只把传播视为一种单向的信息流程。因此,有的传播学者又为“传播”的定义界定为: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大类型。电视新闻传播属大众传播类型。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介…  相似文献   

7.
传播就是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是信息运动的客观形式。传播现象是客观世界、人类社会、思维本身的客观存在。传播学是20世纪社会科学的一项伟大发现,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又一次重大解读。其中,互动是传播的一个基本规律。一、互动是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各种理论派别无非是用不同的观点、方法、手段,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某一现象,揭示了事物的某些确定性。众多的传播学者大多分布于欧美,并形成了经验和批评两家,他们的阐述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传播本质、概念和现象的某些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万物是不断运动的…  相似文献   

8.
胡适被称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首举义旗之急锋”,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心所青年》杂志上发表,成为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真正的开端.提倡白话文,革除文言文,从而向封建文化赖以生存和传播的最基本的堡垒开战.胡适自此“暴得大名”①,并终身显赫.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全面开展和进一步深人显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开拓性、革命性意义.如果从传播学特别是人类传播史的角度来认识白话文运动的价值,这显然可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传播革命,起码在中国文化的传播史上有着极其明显的划时代意义,有必要对这一奇特人物和现象从传播学角度作一深人的…  相似文献   

9.
传者与受者是大众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新闻传播学的传统研究无论是传者中心还是受者中心,都把侍受关系看作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故不能揭示传播关系的实质。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传播关系的两极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主客体关系问题。从主体意识的失落、到主体意识的觉醒,再到主体同性的转向,这是西方人学与传播关系发展的共同历程。  相似文献   

10.
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播是人类确立自我意识,人类社会活动得以建立共同的行动范式,具有共享的文化意义的前提,是人类历史文化赖以建立、生成和延续的基础。传播通过意义的构建活动,建构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观念的变化、技术的革命、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文化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对传播问题的考察,如果仅限于对信息传递的物理运动进行观察和描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回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考察传播的本质问题。所以,我们仍然不得不追问“什么是传播”这类基本概念的内涵,解答什么是“传播的意义”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反思传播的本质,以建立传播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今天的发言是想从传播思想史与传播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讨论作为传播学研究母题的“传播技术发展与文明变迁”。主要想谈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传播技术发展与文明变迁”的思考对于近一百年来的传播研究起到了何种推动,二是关于“传播技术发展与文明变迁”的思考在当代的沦丧给传播学带来了何种危机,三是这对当代的传播研究有些什么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各类神剧中,年初热播的《陆军一号》异军突起,赢得好评。这部主旋律电视剧意在传播勇于改革创新的价值观。本文从文化哲学视角解析了改革创新价值观,并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该剧如何将主流价值观信息传递给受众。  相似文献   

13.
由于传播学的交叉性、边缘性、多科性,注定了传播学能够给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等研究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角与启迪。在传播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传播理论研究的一大任务就是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对于广大中国人来说,我们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古代谋略中知道心理战,从苏联解体和伊拉克战争中印证心理战的效果。从心理战的角度去考察传播学,归纳对心理战有巨大启示作用的传播理论,对于传播学在今后的发展中自觉为国家利益服务、对于拓展传播学的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传播的中介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末,传播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14.
教育传播学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鹂  吴廷俊 《现代传播》2003,20(1):46-49
教育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国内外的研究都将教育传播的概念等同于“电化教育”。而本文的作者认为 ,电化教育仅仅只是教育传播中的一个手段 ,研究教育传播学 ,应该开阔思路 ,从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来探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规律和现象 ,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作者提出了对教育传播概念的新的界定 ,揭示了从传播的角度来研究教育过程的必要性。最后 ,提出了教育传播学所应该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韩昱  李晓洵 《青年记者》2012,(11):24-25
研究背景 所谓危机传播,从传播学的角度指的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形式,重点研究危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媒介、受众等变量,将传播学学科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危机管理中.从2003年开始,危机传播研究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我国的危机传播研究体系的构建,有两个重大的转折点:一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开始了第一时间、全方位报道危机的时代;二是汶川大地震,它使我们认识到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危机传播研究也随之更加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传播工具。但是,从传播学角度对语言传播作系统研究还只是新近的事情,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显然,这绝不意味着人类语言传播的功能不甚发达,或前人一点没有认识到语言传播的种种规律,而是因为它“尤如空气一般,太普遍而未能引起人们对它格外之关注”罢了。 在中国学术史上对语言传播的认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者式的,系统或不系统,基本上都是从哲学、语言修辞学、文学,而不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的。如孔子、庄子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谈语言传播的。对此,今人已作了不少研究;另一种是非学者式的,是作为语言这个传播工具的最广泛的使用者——人民大众通过亲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间,在西方首先兴起的一门多缘新兴学科。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对它进行研究。有些同志认为,党报是传播真理的舆论工具,不能变成传播信息的“信息公司”,担心大众传播学的引入,会使我们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对党报的性质、任务、作用观念淡薄。我对传播学中“把关人”的理论作了初步研究,觉得并非如此。现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关于“把关人”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新闻信息,经过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解释目前国际通讯流通不平衡的状况、原因,国外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部分学者,提出了传播帝国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在当代国外传播学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传播帝国主义的理论呢?概括地说,它有两个重点,一是以佛兰克为代表的,主张用“依附理论”解释国际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一是以施勒父子为首的一派,强调“文化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19.
qq传播模式及特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微观层面探讨qq的传播特性、传播模式,并从传播学角度时一些qq传播现象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20.
华夏传播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华夏传播研究”这一学术研究领域名称的出现进行历史回顾。接着界定了“华夏传播研究”的内涵 ,认为其内涵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传播活动和传播思想的发掘、整理、研究和扬弃 ,它与“传播学中国化”、“传播学本土化”不同 ,但却关系密切。最后 ,指出了“华夏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强烈的时代色彩 ,对当前世界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使这个领域能有个准确的科学的名称以促进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