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童军正 《今传媒》2003,(6):22-23
在西安市城里城外,有3家分别称作“安旅”、“绿通”和“安怡”的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几年来,他们从未打过一个业务广告,却频频交错着在打招聘广告,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有时一月两次。这个奇怪的现象有人警觉,更多的人是不觉,上当受骗的人源源不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秦都市报》从4月16日开始,在“新闻追踪”专栏连续3次刊登记者写的独家报道《警惕招聘陷阱》,对这一现象的来龙去脉作了调查分析,揭露了一些挂着“商贸服务”牌子的所谓公司,在绎营活动中的“不规范”之举,给求职心切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显示了记者维护公理、鞭笞丑恶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对记者诱惑力最大的应是什么?在理论上似乎只有一个答案:新闻价值。但在现实中,答案可就多了。“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会上泡……”之类的顺口溜,就勾画出了当今某些记者的兴奋点。现在,又多了一个——“成天围着开业跑”。  相似文献   

3.
不要误给厂家作广告经济参考报2月10日刊出一篇文章说,浙江某电视台的一则新闻评论如何看待杭州市场一种标价高达4000元人民币的“极品衬衫”时,记者的本意是想批评厂家推出这种“极品衬衫”的做法不可取,因为它脱离了自前市场消费水平和能力的现实。然而,在电...  相似文献   

4.
在杭州,“A8艺术公社”是一个聚集着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动漫公司的艺术园区,杭州印捷数码快印有限公司便在此安营扎寨。7月,一个骄阳似火的上午,记者走进印捷数码快印公司,  相似文献   

5.
不论是严肃的政治刊物还是娱乐性的综合类期刊,不论是杂志的四封还是其中的文字,都不乏专版广告文字的身影。专版广告文章俗称软文,其精妙之处就在一个“软”字,好似绵里藏针,收而不露,使读者在阅读中被潜移默化地收买,等到发现这是一篇广告文章的时候,读者已经掉入了被精心设计过的陷阱。它追求的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4月7日,浙江日报五版发表了记者张亮根据消费者投诉写成的《“百乐”电视,何“乐”之有》的稿件,披露了杭州电视机二厂的产品22英寸“百乐”牌彩电收看时机壳内燃烧的质量问题。当天下午,杭州电视机二厂厂长周卫国气势汹汹地赶到报社责问,竟伸手打了写批评稿的记者张亮一个耳光,  相似文献   

7.
近闻新闻队伍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流记者搞承包,二流记者炒股票,三流记者拉广告,四流记者拿红包,五流记者写头条。”这句顺口溜当然是带着几分夸张的色彩的。但是,那前“四流”谁也不能说不存在。搞承包者,不仅承包在本市,而且还搞到市外、省外;炒股票,当然就不用说了,记者信息灵通,颇认行情,不仅是“炒家”,而且还是“赢家”;拉广告,这显然早已是记者的“副产品”,可谓“起步早”,又是“专营”项目;而拿红包,这似乎也不是新鲜话题,只是近来“有偿新闻”写得范围越来越大,红包分量越拿越重。人说,记者应该成为多才多艺、行行通晓的“杂家”,这真是“名不虚传”了。  相似文献   

8.
易家炎 《声屏世界》2004,(10):59-59
大概是对电视上的增高减肥广告有疑惑,一位有心的记者,于是就前去寻访那些在广告中现身说法的“成功使用者”探个虚实,没想到费尽周折,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人一个没见着,连公司的地址也都是保密的,最后还是拍广告的摄像师向他透了点“内幕”。  相似文献   

9.
一流记者写本报红烛中国大概是顺口溜的王国,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有群众创作的顺口溜问世。前一个时期,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外稿,五流记者写本报。”(据说有好几个版本,有的说一流记者“卖情报...  相似文献   

10.
对记者诱惑力最大的应是什么?在理论上似乎只有一个答案:新闻价值。但在现实中,答案可就多了。“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会上泡……”之类的顺口溜,就勾画出了当今某些记者的兴奋点。现在,又多了一个——“成天围着开业跑”。开业,不过是企业开张,几乎天天有,很难讲有多大新闻价值。过去,开业之类的请帖到了记者手里,往往都是朝广告部一扔。现在不同了,有的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发现不少厂长对记者敬而远之,是企业怕揭丑而“影响”声誉吗?不是。是怕记者宣传成绩后,会给企业带来繁忙的接待任务吗?也不是!有些经济效益好的厂长怕见记者,是因为有个别记者不以记者为本,而是要资助,拉广告,让厂长为难。不少记者以拉广告、求资助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他们一到工厂就先吹嘘自己  相似文献   

12.
童杰  章东轶 《传媒》2007,(8):24-26
“多元化”一直是困扰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报业多元化是“陷阱”还是“馅饼”的争论甚嚣尘上,多元化也成为报业集团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分水岭。支持者认为,单纯以广告为支撑的传统报业经营模式,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受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因素影响深重,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可以分解报业经营风险与压力;反对者则认为,报业多元化经营分散了报业拥有的核心专业资源,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3.
据新华日报报道:一个乡办厂的供销员,采用种种手段,从1988年12月以来,以30多个“新闻单位”的名义,在南京、盐城、兴化、射阳等地成立了“记者站”、“办事处”等。有的“办事处”还在当地工商局办理了营业执照,在当地报刊上刊播了“成立公告”和招聘记者的广告,还向有关法律部门聘请了两名常年法律顾问。此人利用这些“记者站”、“办事处”的名义,进行非法活动,行  相似文献   

14.
《新闻爱好者》2008,(7):35-35
撰写稿件的“十八项注意” 1.先定标题,再写正文。新闻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能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相似文献   

15.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4,(3):34-34
转岗伊拉克前新闻部长萨哈夫到阿布扎比电视台任评论员,专门侃萨达姆广告酒广告合肥“拦”飞机,副省长下令一查到底标名费杭州“地图标名费”被叫停  相似文献   

16.
8月18日,杭州一个广告拍摄影棚,汪涵和朱丹“会面”。 汪涵,湖南卫视招牌主持人,亦庄亦谐,上至金鹰节、湖南春节晚会的“大场面”,下至脍炙人口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女声,他都当仁不让地充当主持台柱。  相似文献   

17.
规避战争报道信源陷阱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战争进程和战争真相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但是 ,在战争报道的过程中 ,媒体和记者不可避免会遭遇信源陷阱。规避信源陷阱的主要策略有 :把握信源性质 ;提高报道者素质 ,形成优质战争报道“地图” ;实现信源多元化并提高识别信源陷阱的组织性能力 ;正确运用信息展示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记者要“四能”:能想、能跑、能听、能写;或者说“四勤”:眼勤、腿勤、脑勤、手勤。这些是前辈专家提出,并为新闻界公认,大多数编辑记者身体力行的。然而现时竟有人把记者分为“四流”:“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好稿。”  相似文献   

19.
论文缩微     
报纸的“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 王爽在《记者摇篮》杂志2004年第1期上撰文说,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报纸的发行工作是“有效”还是“无效”主要由广告商的媒体选择行为决定的。现代报业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广告。而广告收入与发行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总体上来说,报纸发行量越大,广告收入越多。这是因为广告商一般都选择在发行量高的主流报纸上做广告。但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就是以记录、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为职业的专业人员。可是,现在有一些记者出现了“离位”。有何为证?据新华日报一位副总编辑从深圳、广州、上海兜了一圈回来称,那里的记者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那就是“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编书稿,四流记者搞报道。”笔者认为,这段顺口溜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足以证明确实有一些记者出现了“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