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的要求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发展.在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着熏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
正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优势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实践。"认识生命"是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并能正确面对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热爱生命"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  相似文献   

3.
【活动背景】新生命教育是朱永新教授[1]提出的,指新教育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理念,提出了三重生命的概念: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使学生产生对充满生机的世界的热爱[2]。高年级段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逐渐产生“我是谁,我为何而活”的思考。个别不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学生,容易因为生活挫折而降低自我价值感,甚至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周晓 《教书育人》2013,(19):21-22
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为了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以生命作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体育是一种直观的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极为贴近。因而,体育既可燃起生命的热情,又可享受生命的美好。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一、当前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当代医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对我校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医学生由于处在人生成长的过渡时期,对生命现象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对生命现象认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主动和积极的意识;但同时,医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好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心态,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感仍需进行生命教育以提升。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  相似文献   

7.
沈海荣 《上海教育》2009,(21):60-60
什么是生命教育?我的理解,它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成绩,关键是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学以至用,深入生活,深入自然界,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是研究与生命特性相关的科学,生物学概念阐述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体现出了一种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生命现象、原理和自然规律,因此,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生物学、理解生命现象、认识活动规律等活动的重要前提就是学习好生物学概念,这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教育要高度重视青春期学生的性教育.老师和家长科学、严谨地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将提高学生的青春健康水平,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认识生命和热爱生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生活质量和道德标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军 《宁夏教育》2014,(1):38-38
《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过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在生物课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做了以下尝试。1.利用生物知识,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生物教学内容丰富,其中自然界的无穷奥秘,生命现象的神秘莫测,会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进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如在学习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学生了解了血型、血量与输血知识,懂得了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  相似文献   

12.
田英 《中学文科》2009,(8):110-111
中学生物教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的生物学知识只涉及一些生物简单的生理及形态结构等,高中生物不仅要学生了解生命现象,还要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质,需要初中的知识作基础,因此抓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可以强化高中生物教学.本文就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解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营养物质、遗传与变异、生物生理本质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渗透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常识,引导学生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怎样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呢?笔者基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认识,总结并提出以下几点策略。1紧扣教材,课堂渗透1.1紧扣案例渗透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堂中,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植物和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数育。我们在近年的生物学教学中,就生物学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结合政治常识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 1.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各种现象产生都有其物质基础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而意识则是物质的产物,凡物质都有一定的运动方式。生命物质的运动方式表现生命现象,即生物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5.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以自然界存在的生物为对象,生物教学也以自然界存在的生物体以及生命现象为教学对象。因此,学好这门学科,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理论的兴趣,使学生热爱大自然。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能力呢? 一、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抽  相似文献   

16.
正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品德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具体说来,品德教育要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感受生命的快乐。本文从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搭建体验平台几个方面阐述了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切实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认识,珍惜和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地发展。笔者在哲学与人生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使学生尊重生命、珍膳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加注重生命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  相似文献   

20.
对南京市1068名在校小学生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式进行的生命意识问卷调查显示,小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初步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对生命价值有所感知与体验,但层次较浅;学习是小学生生活的中心与主导活动;小学生对生活趣味的感知与体验不足,缺乏自觉意识,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开展小学生生命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应当构建小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并选择恰当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