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志芳 《新闻界》2005,(5):87-88
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经过2004年的小试牛刀后,在2005年引起了更大的关注与追捧.与此同时,从网络媒体到纸质媒体,纷纷对超级女声说三道四,莫衷一是.不少是厚道之语,更有不少棒杀之声.但超级女声走红,收视率猛增,广告费飞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数据调查表明,超女决赛期间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它之所以能如此受人欢迎,是一种娱乐形式的提升,受众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魏先努 《新闻窗》2007,(1):69-71
一《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和上海天娱文化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档电视音乐选秀活动,是当下中国内地参与者甚众且收视率极高的一档电视节目。从2004年以来,《超级女声》连续三年的收视率累创新高,看“超女”、谈“超女”已经变为一种流行,“超女”已经渗透到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找回自己     
如火如荼的超级女声成为2005年中国电视的一大独特的风景。数十万的参与者与上亿的观众,在这方荧屏上寻找什么?一名超女说:参加超级女声,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是的,超女们在这里寻求自己的梦想,而观众们又何尝不是在寻找自己,寻找逝去的青春的身影呢?  相似文献   

4.
经历了三届<超级女声>的火爆之后,湖南卫视在2009年推出了<快乐女声>(以下简称<快女>).被广电总局"阉割"后的<快乐女声>是<超级女声>的一种延续,节目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06,(1):16-16
2003年,湖南娱乐频道推出《超级男声》,开办之初只有几百人参加,之后人数递增,两周内就有3000多人报名。2004年2月,湖南娱乐频道推出《超级女声》,并于五一期间运营到湖南卫视向全国播出,反响热烈。在此基础上,湖南卫视在长沙之外增加武汉、南京、成都三个唱区,于暑期推向全国,“超女”成为一个全国性活动。2004年,湖南娱乐频道成立5周年,湖南广电在上海注册成立第二家上市公司——天娱传媒,进行“超女”品牌的运营。2005年,湖南卫视继续举办《超级女声》,选择了长沙、广州、成都、郑州、杭州五大赛区,在卫视、天娱、蒙牛、电信、sp服务商等…  相似文献   

6.
<南方周末>曾用著名的"蝴蝶理论"来描述--借鉴西方但却成功本土化的--"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的娱乐风潮.有谁能想到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和美国两档分别叫做"流行偶像"和"美国偶像"能在"大洋的这一头"掀起旋风?经过三年蓄势,飓风呼啸而至,2005年夏天"蝴蝶理论"最淋漓尽致的现实版本就是"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06,(10):46-47
8月31日和9月1日,省会某报连续刊发了《家有超女是场浩劫——张美娜母亲曝砸票内幕》(以下简称《家》)、《独生女沉溺追星,父亲气急下杀手》(以下简称《独》)的报道,对正在进行中的“超级女声”决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解读《超级女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的话:《超级女声》在2005年着实“火”了一把;在街头巷尾都在热谈“超女”的胜负时,传播学界对“超女”现象的关注和研讨也在进行中。《超级女声》究竟是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积极开拓,还是盲目追求收视率的低俗的化娱乐节目?传媒专家的观点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我们选编了四位在较的硕士、博士生的稿件,他们清新独特的视角或许会给读不同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湖南卫视"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赛事赢得了众多热心追随者的热烈追捧,成为本年度最具品牌价值的娱乐节目,其后的巡回演唱会、超女唱片、超女写真集也都获得了不凡的市场回应.  相似文献   

10.
刘丹 《新闻传播》2005,(11):69-69
前一段时间,《超级女声》曾引起广大观众的广泛兴趣。尤其作为年轻观众的我们,更是同“超女”们一起兴奋,一起快乐,一起流泪,一起坚强,一起热闹。而当前三甲的头衔各归其主之后,我们也许更应该来重头品味一下,关于超级女声的动人之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1.
侯利强 《传媒》2006,(7):69-70
毫无疑问,"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将再次引爆今夏的激情.然而,由于娱乐商品的易碎性、边际效用的递减性和渐行渐远的狂欢性,"超女"的流行虽仍将持续若干时间,但作为娱乐节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存在,其长远发展并不乐观,生命力的长度和韧度有待考验,今年是其转折时期的"拐点".  相似文献   

12.
蔡骐 《新闻记者》2008,(12):48-50
回望近年来我国娱乐圈、文化圈中的热点事件,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横空出世,到2006年的"韩白"网络之争,再到2007年的杨丽娟事件以及绵延至今的"于丹热",无一不与时下新崛起的"粉丝"(Fans,英文"迷"的谐音)一族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13.
一 长达半年之久的2005超级女声歌手大赛,日前终于在湖南长沙隆重谢幕."超女"一段时间里所凝聚的超强人气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等一起“暴发”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成为2005年流行语,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就会立即感觉到“PK”的运用之广、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15.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16.
选秀节目生命周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风行全国的《超级女声》给中国电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关于“超女”的种种非议、狂热,可能也将渐渐停留在电视历史中。因为从今年起,主办方宣布“超女”停办,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男声》。而央视的《梦想中国》也步“超女”后尘,不久前确定今年停办。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由湖南卫视发起的“超级女声”活动,成为该年度国内最引人注目的传媒话题之一,对《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人们众说纷纭,有人欢呼为“乡村民主的娱乐版”,有人痛斥为“传媒低俗化的表征”,引发诸多争议。在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笔者认为,为更清晰的认识当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超级女声:社会的哀叹 传媒的狂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栋  许玮 《传媒》2005,(8):32-35
7月19日,全国各大媒体都赫然凸显出<"超级女声"入选十大文化流行语>的标题,这一消息的广泛刊载无疑为其入选又再次作出佐证.并且,此次发布的"2005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是从15家主流报纸基于1亿9千万语料统计选取而出的,而"超级女声"作为惟一的电视节目名称入选.  相似文献   

19.
隋海燕 《视听界》2006,(6):38-39
经历了去年“超女”异常火爆的比赛场面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年国内的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其中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和《我型我SHOW》最为火爆。这些选秀节目采用了相近的“战术”:明星评委的点评、面向全国的海选、层层过关的竞赛、观众的短信投票和PK环节。而且,这些选秀节目出现了时间和地点的扎堆竞争。此外,为了扩大影响,今年国内的选秀节目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超级女声》变换了评委的人选,还在比赛中新增加了复活机制;《梦想中国》加大海选的播出量,从直播10天增加到…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掀起全国明星娱乐风潮的<快乐大本营>到2005年造就平民选秀神话的<超级女声>,湖南卫视在秉承"快乐中国"的品牌定位后,将这种品牌的"快乐"营销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