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太奇,源于建筑学的Montage,后来成了电影理论的基石。它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即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它的具体表现是镜头的跳跃与画面的切换,即画面的平行展现、场面的交替组接等形式。  相似文献   

2.
蒙太奇,源于建筑学的Montage,后来成了电影理论的基石。它是电影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即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它的具体表现是镜头的跳跃与画面的切换,即画面的平行展现、场面的交替组接等形式。  相似文献   

3.
蒙太奇,源于法文,原为建筑学用语,直译为装配、组合、构成的意思。因电影艺术与建筑有相似之处,便借来指电影作品中的画面、镜头和声音的剪辑组合。一部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在电影创作中,需要将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通过拍摄许多不同的镜头,再按照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数千年沉积下来的  相似文献   

4.
黄建新改编自张贤亮小说的电影《黑炮事件》,在叙事情调、人物性格、镜头语言等方面都显示了与原作的不同,由此奠定了黄建新20年电影创作的基调:用理性的目光关注非理性的人物,以平淡的口吻讲述荒唐的事件,透射出导演勇敢的批判精神和反讽的荒诞风格。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宛如一部长长的电影,可以分割成许多画面,或充满阳光,或布满阴云,还有催人泪下、扣人心弦的时候。其实,写作文与拍电影可以联系起来。许多电影拍摄的技巧,都可以为写作所借鉴。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从捕捉生活中的画面入手,套用电影镜头运用的各种手法,聚焦习作的细节描写。同时,我还指导学  相似文献   

6.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创作的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段。在电影创作中,按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分拍成许多镜头(画面),即制定每个镜头的距离远近(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位置变换(推、拉、摇、移),角度变化(俯角、仰角),尺数长短以及排列先后,然后再按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呼应、对比、衬托、联想、悬念、暗示、节奏等戏剧效果,从而有机地组成一部表达一定思想内容,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这种表现方法,通常称之为“蒙太奇”。它首先是指画面与画面的承继关系,也包括时间和  相似文献   

7.
蒙太奇本为电影术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指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使其通过形象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以从而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断、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现代艺术手法,其实早被我国古人运用到诗歌  相似文献   

8.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作为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它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阅读古诗,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蒙太奇”笔法。如晚唐诗人温庭筠写过一首《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三、四两句不着一个动词,仅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通过“镜头”的连接、组合,便勾勒出一个春寒料峭的山村晨景画面:月光下,听…  相似文献   

9.
《网络谜踪》是近年来兴起的桌面电影的代表作,它的出现凸显了影片在叙事层面上的两个革新.首先是镜头语言的创新.桌面电影给人以摄影机隐退的错觉,而屏幕变成了镜头,因此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正/反打镜头.其次是电影叙事时空的重构,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闪回、场面调度以及面部特写镜头.桌面电影叙事这两个革新实际上反映了以电脑与互联网所表征的媒体文化对电影的深刻改变.《网络谜踪》逼真生动地反映了媒体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渗透,并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同时亦可激发我们对媒体文化进行深入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技法阐释]"蒙太奇"本为电影用语,即剪辑和组合的意思,是为表现某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连缀起来,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的艺术手段。用于写作中,则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发  相似文献   

11.
蒙太奇本为电影用语,即剪辑和组合的意思.它是为表现电影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连缀起来,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艺术手段.用于写作中,则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发生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有机地连接起来,用以表现某一主题的结构方法,有人也称之为“镜头式”或者“剪辑式”.后者与前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文章中所展现的画面之间不但时空可以不同,而且人物也可以不同.事件与事件可以没有任何外在的联系,但是所有片段都必须指向和表现同一主旨,否则不能拼凑在一起,成为一盘散沙,流入所谓“形散神更散”的败笔.  相似文献   

12.
电影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具有极高的价值。小学生活泼好动,认识事物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在观看电影时虽常常会被影片精彩的场面吸引,  相似文献   

13.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说:一群人围着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这只是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但如果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我们考生有时候就像玩牌的人,在忙碌的复习备考中忘乎所以,  相似文献   

14.
选取电影风格中的镜头、镜头剪辑和舞台调度三个元素作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阐释拉什迪小说《午夜之子》中电影手法越界进入小说的现象,并结合读者对这些现象可能产生的反应,说明电影越界在小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镜头剪辑法"是文章的结构技巧之一,又称为"蒙太奇法",本是电影中用语。是指在电影创作中,编导者为了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按原定构思意向,将这些镜头有机地、艺术地剪辑、组接在一起的技法。这种技法用在作文中,也是一种不错的构思形式,它能够将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分散性的生活片断场景,以某种逻辑关系(譬如说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进行时空交错)组接起来,以凸显行文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近年来,在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了这种作文结构形式。这样的作文时空跳跃性大,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和余地。叙述简洁,不繁琐和拖泥带水,内容丰富,给读者的视觉感强烈。  相似文献   

16.
薛彩云 《文教资料》2014,(27):67-69
电影是在追求艺术性的实践中完成的,艺术的各个类型之间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这样的艺术实践是具有超越性的。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话,那么电影就是综合艺术。许多著名电影由文学改编,学习文学艺术的叙事、语言、修辞、理论等各个方面。"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理论,作者认为这种只写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通过观者完成的理论,同样适合于电影创作。本文从"冰山理论"适用于电影的可行性入手,从简洁的镜头语言、蒙太奇的叙事及对观众信任与互动等方面分析如何将"冰上理论"运用于电影。  相似文献   

17.
“蒙太奇”指电影中镜头剪辑与组合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镜头转换突破时空,奇妙组合,表达更为含蓄、丰富的内容,给人留下联想空间。电影中的生死离别,肝肠寸断,往往不是直接摄下痛哭昏厥的场面,而是将镜头转向灰茫茫的天空或衰草覆盖的大地。这样的剪辑组合不仅含蓄,而且能使情节简洁紧凑。“蒙太奇”其实并不算什么新鲜的事物,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早有影迹并有芳踪可寻,不过当时没人这样命名而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蒙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电影艺术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营造有许多相似性;都要创造具有鲜明的感官性、再现性、此岸性的“象”(镜头或意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以传达出原来单个的“象”所没有的新意-“象”外之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手段等等。但它们在同中又有异,对它们进行交叉研究有利于促进电影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剪辑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把分别拍摄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粘接起来成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手段。《孔乙己》是一个小说作品,作家在作品中运用了高明的剪辑艺术,把一个个细节剪辑成一组镜头,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意义,使作品富有电影的剪辑美。首先,《孔乙己》在细节的剪辑上注意了物质内容的连贯性。法国马赛尔·马尔丹有过论述:“在两个镜头中,应当出现一种类同的元素,使人很快认出镜头和它表现的环境。”《孔乙己》就是这样,上一个细节与下一个细节都有类同的物质元素出现,这样,细节的过渡转换就显得自然圆润。作品…  相似文献   

20.
性一直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然而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受到政治、宗教、道德宽容度等原因的影响,导演们对这一主题的重视程度以及表现尺度是不同的。统计表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中表现性这一主题的表品急剧增加,与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性解放运动”的爆发,文化的后现代转向以及电影体的变都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