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西方殖民者对南部非洲土著黑人的压迫。通过后殖民理论探讨莱辛的暴力观,说明黑人的反抗是殖民者压迫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暴力则是黑人反抗殖民者压迫的有力手段,表现了黑人的反抗意识和莱辛的暴力观。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中有几类儿童形象,或孤独或叛逆或忧郁。余华以一贯的血腥、死亡、暴力描述了这些儿童艰难的成长,其实是以此反抗成人世界的压迫,以暴力反对暴力。关注儿童的命运,也是关注成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狂风沙》是美国西部牛仔电影的代表作。本文通过暴力表征的视角,探讨了暴力文化在19世纪后期美国西部社会上的实质。暴力的表征理论证实了主流文化的霸权压制。暴力的再现体现了对主流文化的反抗和抵制。暴力的角逐实际上是对权力的崇拜。暴力的表征和表现释放了生活中的压抑,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由无道秩序所引发的水浒英雄的暴力反抗,这种求生存的方式之所以受到读者认同,是因为水浒英雄痛快淋漓的惩恶扬善,维护个人尊严的信心鼓舞了读者的斗争意志,另外从文化角度透视水浒英雄的斗争壮美和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同时试图说明这种暴力反抗导致的杀戮所凝聚的强烈的生命力,这是作者夸饰的野性变态美,也是一种民族野性精神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倪廷瑞 《教学随笔》2016,(9):161-161
本文旨在探讨由无道秩序所引发的水浒英雄的暴力反抗,这种求生存的方式之所以受到读者认同,是因为水浒英雄痛快淋漓的惩恶扬善,维护个人尊严的信心鼓舞了读者的斗争意志,另外从文化角度透视水浒英雄的斗争壮美和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同时试图说明这种暴力反抗导致的杀戮所凝聚的强烈的生命力,这是作者夸饰的野性变态美,也是一种民族野性精神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在读了《闻鞋事件》这篇文章后,我觉得“B”同学懦弱的行为很不好。他甘于屈服在“A”的暴力压迫下,而不敢去反抗,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上,这么懦弱对他自己是很不利的,也是对那些欺负他的人  相似文献   

7.
在哈代描绘的女性画廊里.苔丝是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热爱美好生活,纯真善良,质朴自然。然而.她的一生却是压迫和暴力的牺牲品,是痛苦命运捉弄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措写,哈代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妇女尝尽辛酸,劳动妇女更是备遭欺凌。除家庭中的族权、夫权的压迫外,还有来自“高衙内”之流的暴力掠取和“张驴儿”一类的流氓侵扰。有压迫就有反抗。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妇女的反抗绵延不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在一向关注妇女命运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汉乐府《陌上桑》就是这类诗歌中的名篇。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机智聪慧、坚贞不渝的女性——罗敷的形象,谱写了一首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不畏权贵抗暴拒侮的赞歌。  相似文献   

9.
《檀香刑》以文学的方式探讨了权力如何通过暴力得以施行,从而实现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反思。权力的暴力形式直接而集中的体现是刽子手赵甲,权力的反抗形式的集中体现则是农民孙丙为首的义和团,莫言通过这两种力量的较量,探寻拯救民族孱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全书通过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用貌似"诗话"的语言控诉了拉美裔女性遭受的白人文化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本文从族裔文化和女权主义两方面尝试解读双重压迫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以及拉美裔女性的反抗.  相似文献   

11.
《最蓝的眼睛》客观描述了白人文化霸权下美国社会所存在的对黑人和其他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本文试图探讨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文化霸权对黑人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宠儿》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著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揭露出奴隶制废除前后,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的遭遇。从后殖民视角下解读《宠儿》,可知黑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是主流之外被他者化的群体。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仅使黑人身体上遭受白人的迫害,思想意识也被白人的文化霸权严重侵蚀,黑人最终从肉体到精神完全麻木。  相似文献   

13.
从后殖民角度解读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1950)。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手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领悟作者对殖民统治下土著人悲惨境地的深切同情。她通过《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土著人是如何被描述为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在二者的对话中,前者自诩为“我者”,强占了中心地位,而把后者驱逐成为边缘地势上的“他者”。在殖民统治者的压迫下,小说中土著人的反抗是无言的、徒劳的,小说的标题《野草在歌唱》的真正含义实为犹如野草般的土著在痛苦的哀鸣。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后殖民主义视角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分析,通过对黑人少女佩科拉一家与克劳迪娅一家作为“属下”面对白人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发声进行对比。揭示出白人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内化对黑人,尤其是黑人少女心灵的戕害。指出面对白人文化霸权的压迫,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黑人只有勇于反抗,坚定自己的黑人文化身份,才能在不平等的压迫中幸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玉是澳大刺亚当代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小说《呼唤》中的一个小人物。文玉经历家庭悲剧、生存悲剧,最终走向了生命悲剧。对于像文玉这类处于异域底层的女性来说,悲剧缘由既有大环境的殖民压制,又有具体的个体压迫,诸如男性占有、同类女性歧视,加上文玉自身被内化,这些因素铸就了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在肯尼亚殖民史中,女性遭受着英国殖民文化与本土父权文化的双重压迫。笔者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恩古吉·瓦·提安哥的《一粒麦种》,分析殖民时期肯尼亚女性背负双重枷锁的生存状态,同时揭示殖民时期白人女性不幸的生存图景。通过这一视角的解读,体现出作者对肯尼亚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白人女性尴尬处境的同情和惋惜。  相似文献   

17.
着重论述了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这一论题。本文的讨论和论证是在全球化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背景下展开的。不仅指出了中译外的重要意义和用途,文章还提出了实施这一任务的具体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文章让读者意识到中译外在重建中国文化形象,反抗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以及发展世界多元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特殊意义和用处。  相似文献   

18.
自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很多西方经典名著被重新解读。文章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黑人桑宝》进行分析,发现文本中潜藏的文化殖民思想,被改写的东方文化及在西方语言、文化渗透之下东方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9.
论《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交织融合及密切联系。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将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结合,揭示了20世纪黑人女性遭受白人文化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真相,批判压迫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统治逻辑,说明解放女性与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自然,重建黑人女性意识,才能使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三次提名"布克奖"的印度英语女作家,安妮塔·德赛对印度当代文学影响深远。在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解读《斋宴·盛宴》中的"沉默"主题,可以凸显作者如何揭示印度传统女性对父权统治的抗争,以及其利用书写打破"沉默"之枷,为第三世界女性获得话语权所作的努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寻求印度女性的身份价值,建立女性主体意识的创作目的。认真探究这一主题,对于深入分析安妮塔·德赛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