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薪酬分配制度是如何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来影响企业经济增长的,从薪酬分配角度出发,考虑企业员工的异质性、部门异质性及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复杂自适应系统建模方法,构建了基于薪酬分配的企业增长复杂系统仿真模型。为了检验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态度激励与绩效激励两个仿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发现:(1)在两种激励机制中,社会偏好越大的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表现较优;(2)绩效激励对社会偏好较弱的员工的激励程度远大于社会偏好较优的员工;(3)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应设定相应的部门贡献系数;(4)态度激励是一个保护弱者的激励机制,更适应于公共服务事业。该模型研究为薪酬分配体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赵良杰  姜晨  鲁皓 《软科学》2011,25(8):6-9
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运用微观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仿真分析表明,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共同决定创新扩散的过程。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创新扩散的程度和速度,即使局部网络效应强度很强,也有可能因为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导致创新扩散最终失败;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弱时,偏好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与之相反,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强时,偏好异质性则会抑制创新扩散,且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也会随着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3.
区域企业响应科技政策创新的回声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新过程中资源获取渠道的多样性造就了其响应科技政策的自主性,该过程中的各种博弈原则、过程和结果有待于认知和解释。首先,分析了区域科技政策响应与企业创新行为的联系,进而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企业响应科技政策过程的回声模型。然后,对该模型实施Swarm仿真模拟,再现政策响应过程。论证了企业响应科技政策创新的自主选择性体现在资金偏好、资源偏好、成本偏好和收益偏好,分析了政策资金和资源投入的作用,对比了不同阶段的响应政策创新过程,揭示出企业响应科技政策创新不可持续性的瓶颈所在,并针对企业响应过程的各种博弈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微观扩散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创新扩散,研究表明网络效应特征、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特征是决定网络外部性市场创新扩散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因素。网络效应特征对创新扩散正向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网络效应的类型(直接或间接网络效应)和强弱。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特征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则存在"临界点"现象,且上述因素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创新扩散的影响还会由于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是全过程控制,需要通过技术、管理、财务、经济、对比等方法进行控制,更是动态和静态控制的综合应用。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涉及链条长、领域广、人员多、内容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控制。本文从项目的全过程环节进行论述,逐一剖析各个环节在工程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风险偏好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实验方法在风险偏好领域成果丰硕,并给传统理论带来强烈冲击,因此梳理风险偏好实验研究对把握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风险偏好实验方法从经典理论的公理性假设与偏好存在假设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对经典理论提出了质疑、理论替代与理论修正,实验方法在该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多个决策时段且具有互反判断矩阵和互补判断矩阵两类不同形式偏好信息的群决策问题。根据原始判断矩阵,建立了直接集结偏好信息的最优化模型;通过分析决策者给出的偏好信息,给出了确定决策者客观权重的方法,并将客观权重与主观权重相结合得到决策者的综合权重。由于无需事先将不同类型的偏好信息转化为同一形式,因此,所提出的多时段多元判断偏好信息的集结方法较为简单易行,而且可以避免形式转化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扭曲。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个决策者偏好集结的问题,对优势关系粗糙集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多决策者最小偏好组合的概念。在给定一致性标准的情况下,通过求最小偏好组合的下近似,得到群体的偏好。进而,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多个决策时段且具有互反判断矩阵和互补判断矩阵两类不同形式偏好信息的群决策问题.根据原始判断矩阵,建立了直接集结偏好信息的最优化模型;通过分析决策者给出的偏好信息,给出了确定决策者客观权重的方法,并将客观权重与主观权重相结合得到决策者的综合权重.由于无需事先将不同类型的偏好信息转化为同一形式,因此,所提出的多时段多元判断偏好信息的集结方法较为简单易行,而且可以避免形式转化过程中信息的丢失和扭曲.  相似文献   

10.
宁连举  刘茜  张普宁 《科研管理》2017,38(9):150-160
企业网络社群中的顾客契合全面刻画了移动互联网情境下企业与顾客、顾客与顾客间持续性互动、互惠的价值关系。研究以社会偏好理论为基础,采用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方法,基于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分别构建企业网络社群中顾客契合的演化博弈模型,并使用MATLAB_8.3编程对网络社群中顾客契合演化均衡及机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发现社会偏好对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社群中的顾客契合演化都存在规律性驱动作用,强社会偏好的效果更为显著,且两种网络社群中的顾客契合演化机制表现出明显差异性。研究为移动互联网情景下用户群体策略演化及收益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打造深度关系的网络社群、建立社会偏好的激励体系、实施社群的差异化管理等推进有效顾客契合管理的策略建议,从而实现企业平台的多方利益共赢。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treats the problem of amalgamating the preference orderings of individuals into an overall preference ordering for the society comprised of those individuals. A mathematical rule for doing this is known as a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The imposition of five seemingly desirable conditions on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leads to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which states that there is no function which satisfies these five conditions. To circumvent this problem, several proposed restrictions on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are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decentralized group decision making, in which the members of the group are arranged in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s described. Here decision making takes place within subgroups and then the subgroups are treated as individual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for the group as a whol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decentralized decision making leads to the same results as centralized decision making are stated and proved.  相似文献   

12.
将群决策思想融入该模型,通过对多决策者不同偏好的基于欧式距离的聚类、基于判断矩阵hardmard积的集结以及基于极大熵准则的合成,形成含有群决策思想的DEA偏好约束锥,置于DEA模型中,从而形成了极大熵准则下的群决策下的AHP约束锥的DEA模型,最后结合算例,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用物元可拓集描述的多目标群决策问题,将可拓变换与群决策优化结合起来,研究多维物元群决策的多目标转换与规范化,决策偏好下的可拓关联,无偏好下的可拓决策空间,以实现决策对象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比较与选择,解决了群决策过程中多目标综合、多方案择优的系统决策问题,提高了群决策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大量属性决策问题,提出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和属性约简的熵可靠性决策模型。首先引入风险偏好因子将决策者进行分类,然后提出基于熵可靠性的属性约简方法并提取有效属性,匹配相应的信息熵权重确定方法和排序方法进行方案排序和择优,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并通过选取不同的风险偏好因子,对决策对象排序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决策者风险偏好程度的增加,决策属性保留个数递减;最后经算法对比表明该算法考虑决策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信息损失且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5.
具有区间数的多目标格序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郭春香  郭耀煌 《预测》2004,23(5):71-73,30
运用格序决策理论对区间数的排序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在目前格序决策前期研究成果和以往的规范型决策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格提出了赋值函数的概念,并定义了两元素之间的“偏好距离”,然后证明了区间数构成的集合按照一定的比较规则构成一个偏序,求出区间数集(满足格序特征)中元素间的“偏好距离”该方法使用了比全序可更真实地反映决策者偏好结构的格序,它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重要意义,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型工程决策涉及多元决策主体和多层次决策目标,不可避免会引起冲突。如何有效集结决策群体的偏好以协调决策者之间的冲突,是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基于不确定多属性群决策理论的研究视角,分别利用交互式的线性规划模型和优化原理求解属性权重和专家权重,然后基于相对熵原理集结决策群体的不同偏好信息,最后用一个工程实例来验证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综合考虑项目方案决策中的弱优先性、模糊性等特点,将PROMEHHEE法引入海外投资设厂选址方案的模糊决策分析,并用梯形模糊数的概念与方法对其进行改进。该决策方法较好地代表了决策的真实环境,具有含义明确、简单、适应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任福兵  李玲玲 《现代情报》2018,38(5):172-177
[目的/意义]智库研究已经成为情报学研究的热点,作为智库决策重要方式的群体决策应当受到关注。通过对国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不足,为我国该主题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查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外群体决策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国外关于群体决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群体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方法、决策过程三方面。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群体决策的研究提出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方法体系、细化过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标度选择对群决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学军  郭亚军 《预测》2005,24(5):61-65
人们在研究群决策问题的时候很少关注标度问题,本文通过实例说明标度对群决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通过对标度问题的研究,给出了评价标度合理性的准则。对人们普遍使用的标度进行了简单的评价,说明了指数标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群决策DEA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不同偏好序和效用值进行一致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集结各决策者的偏好为群的偏好,得到群决策的主观权重,通过乘法算子集结主观权重和C2R模型计算的客观权重,从而建立带有偏好约束的群决策DEA模型(G-DEA),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效果进行了评价,避免了有效单元过多而无法区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