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注重个人存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等给成人教育以多方面的启示:注重个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实施合作性和民主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诗意地栖居”和进入“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人的活动及其目的性来揭示人的生存特性的。目的性,是事物活动有利于自身生存的意向性特征。自然界发展到有机物就开始具有目的性活动特征,但有机物只具有自然合目的性,只有人才具有自觉的有意识的目的性活动特征。人的活动及其目的体现出人的存在状态。人的活动目的根源于人的需要,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既有功利目的又有超功利目的,既有现实目的又有终极目的,既有外在目的又有内在目的。自然合目的活动,如基本的生理活动表现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呈现出自然人状态;功利性目的的生产劳动,如工人、农民的工作等表现出人的社会属性,呈现出社会人状态;超功利性目的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活动表现出人的精神属性,呈现出文化人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的自然人状态是人生而具有的先天既定的已有状态;功利性目的生产劳动的社会人状态是人后天学文化受教育的现实存在状态;超功利性的审美、艺术、体育、旅游等自我实现的文化人状态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三种活动目的交织在一起共同形成人的现实存在。因此,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已是,而是现实的生成,是通过社会生产劳动不断变化生成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把社会性看成人的本质属性,其根本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的现实的功利目的就是当下人的物质存在,但人之为人在于除此之外,还有超功利的终极目的。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活动是人超功利的终极目的和内在目的,表现为人的理想和追求等精神属性。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so-called 'definite restriction' of NP in existential sentence, arguing that it is fallacious for its restricted application. We attempt to explore the felicity condition of NP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with focus on its information status. After demonstrat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definite NP and new information, we attempt to bring out the idea that hearer-newness constitutes the felicity condition of NP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相似文献   

4.
西方古代哲学见神见物不见人。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使人成为了哲学的阿基米德点 ,但这种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却是一个空灵的逻辑形式。只有在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之后 ,有血有肉、居于具体生存境遇之中、自我诠释、自我筹措、交往对话的的人才真正成为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一种思想往往有其基础上的哲学"存在论承诺",否则就会陷入飘忽的"无根"境地,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也不例外。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通过对西方"传统存在论"的根本性革命而获得其存在论根基的。"传统存在论"是以抽象性、实体性为基本特征,与之相对,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则是实践论的、生存论的。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与其社会理想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历史起点的一致性,历史过程的一致性,理论建构的一致性以及践行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存现句是汉语较为常见的句式,主要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种。存现句的结构较为复杂,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时对此结构不易掌握,易出现遗漏、冗余等偏误,文章从维汉语言对比角度对易出现偏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存现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汉语主语成分,无论是否由专名(含限定摹状词)充当,无论是由哪些词、短语充当,无论是否与话题成分重合,都是含有存在预设的。主语成分的存在预设可分为物理世界的存在预设和心理世界的存在预设,物理世界的存在预设,又可分为个体的存在预设和类的存在预设;承认心理世界的存在预设是"主语预设无例外论"的立论关键。所有假说类语句的主语依然含有存在预设。不定指名词项充当主语也必含存在预设。"存在句"中的主语含有心理世界的存在预设。分析汉语主语成分的"存在预设",应注意避免混淆语言表达式的两种不同用法,即:它的提及和它的使用。研究汉语主语成分的预设,有助于深化"预设的否定测试法"的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深化汉语预设触发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的价值在于它的生存论,它以道为核心,建构了生存可能性的理论体系.而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有助于我们对<老子>哲学的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9.
存现句在英语和汉语当中都非常普遍。两种语言中的存现句有相似性,主要表现在:英汉语存现句都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在语义上都阐述在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人或某物,在语用方面都具有相同的信息结构,在语篇中都能提出新信息。  相似文献   

10.
What is liberal education? How do its aims differ from those of either grammar o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es it truly deserve its own supporting institu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questions, Arcilla develops a defense of the liberal arts college. He observes that all projects of formal learning presuppose that the learner possesses answers to three fundamental, existential questions: What is one’s nature? What is the good for beings of this nature? What facilitates this good? We develop better responses to these questions by engaging in liberal learning. The mission of the liberal arts college, then, is first and foremost to support this learning. With this idea of liberal learning and its college in mind, we may nonetheless wonder whether the existential knowledge it seeks is really something that can be learned. Arcilla articulates a version of humanism that illuminates the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 for liberal learning and affirms this learning’s intrinsic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hilosophical theory requires for its verification that we engage in liberal learning. Arcilla calls the symbiotic partnership formed by liberal learning and humanism “humanist learning,” and he points out that it is this learning, which is crucial to our other kinds of education, that would be lost if society ceased to support genuine colleges of the liberal arts.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过多追求外在的确定性,教师在备课时可能会采用机械占有的方式进行备课,这种备课方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改革。为了改变这种情形,存在式备课是必要的,这种备课方式有存在的哲学基础,并且需要教师行为发生系列转换,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意义建构与生成。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存现句尽管在语篇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对各种各样的文本却有着重要而特殊的贡献。不仅仅在英语里,存现句几乎是世界上所有语言共有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本文从英语存现句的结构入手,先对存现句的结构进行分类整理,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把英语非存现句与存现句在语义及构建的表现方式上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两者在较深层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存在哲学与思辨哲学的理论分野也正是西方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本质区别所在。存在哲学否定思辨哲学将人的存在逻辑化和概念化的倾向以及将人归结为理性的思想实体和认识主体的观点,把人的存在视为一个动态的充满矛盾的生成过程,这一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未完成性,它不能为抽象的哲学思辨所把握,而只能为与存在个体相关联的具体思想所关照。  相似文献   

14.
生存哲学是对生存的哲学反思。理解生存哲学,不仅在学理上具有价值,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也有重大的意义。从生存哲学所体现的人类的价值意义,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来把握理解时代主题,理解"生存哲学"在中国的特殊语境,揭示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含有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V+着”存现句都仅仅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这类单一认知行为。但文章认为,这两类存现句在如何实现存在状态方面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汉语语素“着”具有的两种语义属性:持续性体态义和附着性实质义。文章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非作格动词存现句具有高位引元结构,而及物动词存现句具有低位引元结构。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适切地实现了两类存现句在语义蕴含、构词形态和句法推导三方面的完美匹配,因此是兑现最简理念的更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谈谈词项逻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概念”是构成三段论的条件,不是三段论规则。对当关系中的真假不定不能看作是一简单命题用于假言三段论。词项逻辑中涉及预设的地方仅为有限量换位推理,两个全称前提推出特称结论的三段论推理及反对关系推理和下反对关系推理所需预设均为:主项存在。从操作层面上看周延规则不是普遍适用的;从深层次来看,如考虑到预设,那么周延规则是普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7.
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以存在论的视野,从体验的存在论特征、体验的存在论价值和当下的精神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体验的存在论意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都放逐和遗忘了个体体验,而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机械论和目的论。体验在当下的时代精神状况下的教育学价值正在于它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厚重的历史感觉。教育必须回归到人的体验上来。体验论是教育哲学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道教重玄派以“重玄”来建构人的生存 ,即将人的生命本质看作是“空有”或“玄无” ,并在这种“空有”或“玄无”中实现生命的永存。因此 ,重玄派试图以“重玄”(玄而又玄 )来超越现实 ,把对生存无限的追求亦看作是“玄无”或“空有” ,并通过“坐忘”、“灭执”和“双遣”达到身体的无痛苦和思想的无烦恼 ,从而进入超然自适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意识建构将修道与心理疗法相结合 ,深化了中国哲学的主题 ,凸显了人格独立和生命自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存在句是英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其形成具有其语言认知基础。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视角,运用语法化、象似性原则、图形—背景法则理论,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探析与揭示英语存在句"there-"句式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存在"是世界图景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形态。存在句在俄汉语中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句型都大量地存在。它既是现代汉语句法中讨论的热点之一,也是俄罗斯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通过对俄语存在句译成汉语时的若干特点进行描述,可对外语教学和机器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