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阐述了科技教育的文化内涵,科学知识有着指导实践、技术创新作用。实践、技术和创新这三个要素是知识物化成产品的"催化剂"。在教学科学知识时应该建构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和学会创造和技术发明关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校本建构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凤琴 《情报杂志》1990,9(4):71-75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情报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第二资源”。成为推动科学进步的智力资源。情报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人类在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随时随地创造、交流与吸收利用着各种情报。资料是物化了的知识,是提取情报的源泉,一切有助于解决当前和将来科技问题的科技情报资料都属于情报资源。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价值创造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因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通过知识采集加工、存储与使用发挥着价值创造的源泉作用,并通过知识累积、传播、共享等价值创造过程直接影响智力资本其他要素;创新资本和流程资本通过知识转化、使用、创新等价值创造过程相互影响,并发挥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杠杆作用;流程资本、创新资本通过将知识物化为服务对象影响客户资本;客户资本是企业知识价值链的起点和终极目标,是知识价值实现的直接途径,直接影响企业绩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合作创新与企业能力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合作创新是企业为了共同的研究开发目标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而形成的合作契约安排,它是创新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作创新为企业的技术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企业资源和能力,分析合作创新的技术学习过程以及合作创新对企业能力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创新系统的基本概念 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从知识的创造、转移到应用的全过程。技术创新是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知识一般分为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科学知识增加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般没有直接的、特定的实用意义,是“公共产品”。技术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构成了国家创新系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为它们是创新投入、活动和收益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强化了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因为企业的创新活动依赖于大学生产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已不再是物质资源,而是知识和智力资源,即智力资本。智力资本的内涵是指通过人的智力运作发挥知识的创造力,在运行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增值。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和高级形式,具有十分丰富的外延。通过对智力资本的内涵与外延的详细分析,给出了智力资本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7.
李柯 《科技广场》2002,(4):15-16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国际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我国“入世”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中共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选准高起点,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要重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其合法权益。江泽民总书记也曾经多次指出: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配置及运用将会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依托和推…  相似文献   

8.
创造,是人的本质。科学的创造,是人类典型的、富有成效的自主活动。崇尚科学创新,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是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的,也是每个人都应努力的方向。要实现科学创新,归根结底要养成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具备科学精神。而科学思想主要是指科学的理论思想。因为科学知识、科学成果有不同的形式和层次;科学理论思想是科学知识、科学成果中最抽象的形式、最本质的层次。科学观察往往只能判定某种事实的存在,描述科学事实的外部表现;而对科学事实本质的系统说明,则是科学的理论。科学家唯有通过科学思维才能创立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张炜  王重鸣 《科学学研究》2007,25(4):729-733,717
基于知识创造过程模型,深入探究了组织知识创造行为对技术企业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指出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组织知识资产,它的形成涉及组织知识的生成、转移和共享过程。组织知识创造行为越强烈,则智力资本积累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对于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没有教师就没有社会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教师在学校里既是教书的老师 ,也是育人的导师 ,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 ,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用人类崇高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 ,使新的一代成为既具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劳…  相似文献   

11.
柴玮  申万  毛亚林 《科研管理》2015,36(10):28-34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项目数、投入的人力和经费均大幅攀升,显示出我国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活动中,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升级和发展。本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六家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以研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下设研究机构数量作为科技投入指标,以SCI论文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申请专利数以及所获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数作为科技产出指标,分别计算基于投入和产出的技术效率,并通过投影分析,为企业改进绩效、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研发效率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面向行业创新联盟的知识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业创新联盟内企业要将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知识资源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创新型虚拟组织,共同完成某种知识产品或提供知识服务,实现知识创新,这涉及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等多个参与主体的不同系统、不同技术平台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整合。文章在对行业创新联盟内知识信息需求和知识机构变迁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知识体系结构和网络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了面向行业创新联盟的知识资源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耘  赵富强  周槿晗 《科研管理》2022,43(5):164-171
在行业边界日渐模糊和跨界竞争日趋激烈的移动互联时代,内部开发与跨界拓展并重的双元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因而激发外部资源获取、内部资源利用与内外资源融合以实现双元创新的人力资源实践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依赖及拼凑理论,界定AUO-AHRP内涵构成,并探究其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425名企业高层的实证研究发现:(1)AUO-AHRP对组织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转移中介AUO-AHRP与组织创新绩效间关系;(3)社会资本负向调节AUO-AHRP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及其通过知识转移对组织创新绩效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气象服务产业化问题的提出是对当前体制下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性事业的创新,涉及到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难题。为在新经济体系中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效益,应当加速我国气象服务产业化,调整气象产业结构,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和气象工程服务产业以及相关技术与装备产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气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创新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创新产出(论文、专有技术及专利、商标等)等因素.从创新人力、财力、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云南省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云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快,这不但为本土后发企业带来了众多的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其捕捉市场机会、实现后发赶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破坏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时机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研究发现,市场需求成长率、需求偏好动态性、市场分层清晰度、技术迭代速率、技术创新空间、技术获取难度、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垂直分工体系、产业内部知识流动、税收优惠力度、人才储备制度、政府服务体系、融资体系建设等时机因素在后发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user innovation literature, users can create important innovations and the novel functionalities embedded in those user innovations often become the sources of subsequent innovations by both other users and manufacturers. However, manufacturers are often hesitant in commercializing an innovation created by a single user due to the uncertainty around the market demands. We propose that such hesitancy will decrease wh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other users source knowledge elements from the focal user innovation and reproduce the novel functionality. Once the focal user innovation is commercialized by manufacturers, other users can purchase the novel functionality from the market rather than reproducing it in house. We propose that users capable of drawing on innovation resources are more likely to maintain in-house reproduction of the focal user innovation than users low on innovation resources. By using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VAR)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analysis method, we analyze knowledge sourcing activities from financial software patents data, and the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s for our propositions.  相似文献   

20.
宋砚秋  胡军  齐永欣 《科研管理》2022,43(3):192-200
    针对创新从投入到产出的多阶段性及各阶段价值转化时滞效应的差异性,本文提出了利用时间序列网络相似度与价值转化系统时滞效应关系来计算滞后期的方法。将创新价值链转化分为知识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个阶段,在证明了价值转化系统的滞后效应与时间序列向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各子系统的时间序列网络,进而采用余弦相似定理计算网络相似度,并求解最优映射关系以确定滞后效应及滞后期,利用中国1998—2016年省域创新价值转化数据,对创新价值链时滞效应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价值转化系统的滞后效应与投入产出向量的时间序列网络结构有关,时间序列网络相似度能够反映价值转化参数向量的映射关系,其最大相似度反映了滞后效应,且对应的时间反映了滞后期;知识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的平均滞后期分别为3~4年、2~3年和3~4年,专利驱动、论文驱动的价值转化期分别约为8.66年、9.66年;其中 11个省份为双路径驱动、9个省份论文驱动创新速度较快、2个省份专利驱动速度较快;同时知识开发阶段与产业化阶段的滞后期存在互补,知识开发较长的地区产业化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