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有:学习心里障碍,情绪障碍,自我认识障碍,精神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压力,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经济的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甘海峡  王红 《考试周刊》2013,(93):157-158
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大学生的学业、经济、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诸多压力日趋增大,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体育锻炼可以作为缓解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手段,同时,应结合其他疏导方式寻求克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逐渐的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这些热血青年们来说,自主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重重的障碍和困难让无数创业大学生倍感压力。本文对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障碍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相关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造成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且很复杂。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失调与情感受挫、就业压力与理想目标落空等等,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小瑜 《文教资料》2007,(18):49-50
近年大学生杀人、自杀案时有发生,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包括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危机,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适应障碍,人际关系不和谐,就业压力,社会舆论的过度期许,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贾萍  卢杰 《教书育人》2024,(6):31-33
抑郁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意志活动降低并伴随不同躯体症状[1]。新冠疫情后,抑郁障碍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其中,抑郁障碍大学生患病率也有所提升。据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18.5%的大学生具有抑郁倾向,4.2%的大学生具有抑郁高风险倾向[2]。患有抑郁障碍的大学生不仅要忍受抑郁症状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抑郁障碍带来的消极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和偏见不但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和冲击,而且影响了他们寻求专业治疗的救助行为。文章以抑郁障碍大学生的临床表现为出发点,分析了抑郁障碍大学生消极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抑郁障碍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抑郁障碍大学生刻板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学习与生活压力大、贫富悬殊、交际困难、情感困惑和挫折、就业压力引起的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高校教育工作已得到广泛普及。伴随而来的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家庭贫困压力,入学适应能力压力等各种现象,引起当前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社会问题,当代大学生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心理犯罪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有多种诱发因素,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家庭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障碍等等.但事实上,这些显见的诱发因素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背后的更深层的原因才是导致大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根本因素.作为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出现,正是由于其思维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在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新生角色转换和适应障碍、学生个体的情绪障碍、不善沟通的人际交往困难、毕业生择业和就业压力、承受挫折能力低下等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进行角色转换。二是加强正确疏导与宣泄,消除不良情绪障碍。三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四是切实增强实践能力,有效解除就业压力。五是增强自我控制力和适应力,克服脆弱承受挫折。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主自律意识,积极塑造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增强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高校问题学生个性心理成因分析及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校问题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入手,分析高校问题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成因,并对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帮困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财经学院2004、2005级学生进行了SCL一90量表测试,同时进行了情绪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了解到:30.19%的大学生存在着轻度的心理障碍,5.7%的大学生存在着中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男、女生之间,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在心理障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偏执、强迫等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课”的实验结果,并建议大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分析及健康性心理的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性心理。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导,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新世纪大学新生进行Scl-90测查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总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2)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大学生,女大学生低于男大学生,非独生子女低于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了师专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经过对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大学生的比较研究 ,分析了当前师专毕业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考研大学生经历着压力磨练,其压力应对素质、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对了解其心理应激过程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482名复习备考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了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1)考研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效能有显著的性别、专业差异,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专业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2)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日趋严重 .这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 ,而且阻碍合格人才的培养 .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 ,使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压力时 ,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本文阐述了心理保健能力及其内容 ,指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能力的途径 ,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对传统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来说是一次重大改造。后现代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主要表现为: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运用语言技巧,帮助大学生合理表述和重构"自我";平等对话,与大学生共筑"期待型"关系;情感互动,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伦理诉求。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后现代转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量表、压力知觉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1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以考察大学生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取向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比个人主义得分高;集体主义取向没有性别差异,但男生在个人主义取向上得分显著比女生高;在我国当前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取向有利于心理适应,极端集体主义者有更好的适应;虽然个人主义取向与心理适应相关不显著,但极端个人主义者心理适应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