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近代图书馆的孕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近代社会思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维新变法思潮促进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是原有藏书楼的开放和新式藏书楼的出现。在中国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期间,中国图书馆完成了由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全面转型,形成了“形似”的近代图书馆。此后,中国藏书楼才全面、完全地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部分受过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积极参加报刊活动,在女性报刊出版发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女报人不但思想先进,而且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其个人经历以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个性化色彩也深刻影响着她们参与的报刊活动.同时,女报人群体的逐步壮大也是近代社会中具有多重意蕴的历史事实.她们不仅对女性报刊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会学校是近代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以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语言的教育载体。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国教育也因教会学校的参与而加快了改革步伐,将中国封建传统教育转变为紧跟时代的新式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中西冲突的矛盾中逐渐展开的,可以说外来因素是中国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触媒剂"。但是外来因素必须通过中国社会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是在外因与内因的共同作用下,由社会各方面影响所构成的"合力"推动的,其中人口因素是这一"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是激发与推动教育变革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因素对教育现代化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同样,教育也是影响中国近代人口变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口变迁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5.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成 《历史档案》2017,(2):123-126
张之洞是晚清重臣,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他在湖广总督任内开矿设厂,兴建了诸如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大型近代工矿企业。他还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创办了众多新式学堂,极大地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创立的农业专门教育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就是由张之洞一手创办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提倡新式音乐教育及改革的人物之一,康有为做出了一系列的近代音乐的改革理论和相关实践。这让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中国文化形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等对康有为音乐改革变革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桂芬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采西学的教育思想,注重建立新式学堂和改革教学内容,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培养本土外语人才,为中国近代外语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冯桂芬近代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从改革科举教育制度、建立新式学堂、变革教育内容等方面考察论证了冯桂芬的教育思想主张和实践探索,并从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等方面指出了冯桂芬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李鸿章,晚清重臣,作为洋务运动领袖,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其在督抚各省和举办洋务的过程中,除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都有重要影响外,他还是推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人物,特别是在作为洋务运动人才摇篮的近代新式学堂的创立和发展中,其地位更是突出,可以说无人可出其右。一、近代新式学堂设立的原因和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  相似文献   

12.
出版与近代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近代新式出版对于近代文明的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近代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兴起,为近代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列强入侵无疑是近代出版的外在压力,出版救国则成为近代出版的内在动力。研究中国近代出版是在探索中国近代文明再造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不仅享有“重臣名儒”之称,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兴建新式学堂,主张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为中国的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世英,一生从政,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为清代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率先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响应辛亥革命,致力创办新式学校,对中国近代革命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小亚 《云南档案》2012,(12):15-19
<正>近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拉开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新式教育的序幕,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首次被有识之士提上了办学的议事日程。加之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利,仁人志士深切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日本国民教育的完善和普及。反观中国,当时整个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日本。一时间,兴办新式教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潮流,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6.
清末,废除科举,兴办新学,研习西学,国人教育全面转向。京师大学堂、学部、教会和官书局、民营出版社,编译、审定规则及出版新式教科书,是这一转向的诸多时代特征。清末新式教科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革新和变迁,更为我们今天文化、教育的再度转型提供某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世英,一生从政,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财,为清代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率先提出"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响应辛亥革命,致力创办新式学校,对中国近代革命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在北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提倡的“五育并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及自由人格的大学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所幼儿园:湖北幼稚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文 《湖北档案》2000,(2):28-28
清朝末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大力倡办新式教育,各类近代学堂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1903年9月,湖北巡抚端方在这股兴学之风的影响下,在武昌阅马场创办了湖北,也是全中国第一所近代幼儿园--湖北幼稚园.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上海电影院与城市公共空间(1908~193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是在20世纪初才作为一种外来事物而出现的.新兴的电影院出现后,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市民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上海作为近代中国凸现出来的大都市,更能体现出电影院这种新式娱乐场所的产生对人们的影响.本文以近代上海(1908~1937年)的电影院为出发点,试图了解作为新式城市公共空间的电影院的出现,对近代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两者的关系如何,体现了近代以来一种怎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