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今 《出版参考》2012,(21):12-13
正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是古籍出版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再度引起业内人士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业内人士围绕与古籍整理作品相关的修改草案第13条进行讨论,该条规定,"以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方式利用已有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为演绎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者享有。使用演绎作品应当取得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业内人士认为,应当明确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加大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建议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条款中增加注释权、整理  相似文献   

2.
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是古籍出版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再度引起业内人士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业内人士围绕与古籍整理作品相关的修改草案第13条进行讨论,该条规定,"以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方式利用已有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为演绎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者享有.使用演绎作品应当取得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业内人士认为,应当明确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加大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建议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条款中增加注释权、整理权.那么,古籍整理是一种什么作品,是否应当赋予古籍整理者"注释权""整理权",如何加强对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笔者就此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解释学、著作权国际条约以及现有的国内司法实践三个角度分析,不宜通过修改《著作权法》第36条将版式设计权扩张到网络传播中.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趁《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之际,可以考虑废除《著作权法》第36条,进而把版式设计权纳入《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范畴,而不必单设邻接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许青青 《出版广角》2016,(18):41-43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期刊出版者权的规定存在范围狭窄、边界不清、相互抵触等问题,这对期刊出版者的利益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著作权法第3次修改草案送审稿针对期刊出版者权做了立法创新,相关规定为期刊出版者维护权益提供了法律条件,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肖燕 《图书馆杂志》2014,(3):4-10,17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自2011年7月启动,2012年12月国家版权局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自2005年起,WIPO著作权与相关权常设委员会(SCCR)将著作权限制和例外列入议事日程,致力于商讨并缔结与保障残疾人、图书馆和档案馆、教育科研机构等获取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相关的限制与例外国际条约。本文介绍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梳理评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导的国际著作权限制与例外立法实践和最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著作权法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伟亮 《青年记者》2012,(13):55-57
2012年4月1日,国家版权局公布了其起草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同时公布的还有《关于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简要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作为以版权为核心的媒体产业,理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争取在立法博弈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后续发展提供一个相对有利的法律空间.本文以草案及《说明》为基础,针对其中与媒体相关的条文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7.
正《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颁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6月5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司长王自强、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中国期刊协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启动,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发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发现其中的不足有:舍弃了多个公益非营利网络传播适用的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条款仍由国务院法规制定,没有由《著作权法》统一整合;没有采纳图书馆界提出的为非营利公益图书馆利用网络收集、保存、传播受著作权保护作品设置豁免条款的建议.图书馆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部分回应了图书馆界提出的设置合理使用兜底条款的建议,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失衡的问题,而且搁置了当代《著作权法》修订无法回避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条款的系统整合问题.图书馆界希望《著作权法》的修订落实独立性、平衡性和国际性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9.
公众传播权是伯尔尼公约中的传统权利。为了应对数字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对其内容作了进一步扩充。中国的著作权法虽然没有将"公众传播权"作为独立的专有权,但著作权法中的诸多专有权的集合基本可以涵盖上述两个公约中设立的公众传播权内容。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是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实现精妙平衡的法律机制,是协调著作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器"。本文从《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修改草案"出台切入,试图通过对有关音乐条款法理的深入分析,达到既保护智力创造也鼓励知识传播以平衡音乐著作权人(主要为词曲作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主要为唱片公司)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的目的。最后,就"修改草案"有关音乐条款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颁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6月5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司长王自强、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中国期刊协会秘书长刘晓玲,与知识产权界权威专家、数字期刊内容企业、期刊社代表一起,共同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问题及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意见.座谈会由石峰主持. 面对版权复杂交织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各种观点交融、交汇、交锋.座谈会围绕数字版权单独立法、出版实体获得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予、存量过刊的网络使用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于2011年年初将《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式列入当年立法工作计划。在当今的数字传播时代,著作权权利体系已经从以复制权为基础逐渐转变为以传播权为中心,以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13.
赵杰  谢波 《出版科学》2007,15(6):28-31
本文从分析出版者权的产生及涵义入手,结合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对出版者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提出出版者除应享有《著作权法》所规定的相关权利外,还应享有出版专营权等五项权利,以期更好地保护出版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31日,国家版权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全文公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这两个文件在出版业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争论。针对这些争论,本文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对新《著作权法(草案)》中的避风港原则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正的完成,我国对邻接权制度的相关修正也已成定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修正的邻接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如权利对象模糊不清,易使人误解并限定于“作品”;权利类型相对狭窄,与当前日益发展的文化、科学事业和产业有一定的“距离”。但法律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逐步健全。基于此,一方面,应以行业法规等形式增加对邻接权对象的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应回应实践需求将数据库制作者权、网播组织权纳入现有邻接权类型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16.
部分音乐人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的第四十六条意见很大,强烈要求删除。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第二稿删除了原草案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将录音制作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法定许可恢复为作者的专有权利。  相似文献   

17.
部分音乐人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的第四十六条意见很大,强烈要求删除.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第二稿删除了原草案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将录音制作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法定许可恢复为作者的专有权利. 众所周知,现行著作权法在法定许可制度设计方面有很多问题,国家版权局在第一稿的修改说明中对此这样评价:"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允许他人使用作品不经权利人许可,本质上是对权利人权利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张慧春 《中国出版》2012,(19):50-53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是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为确保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确保作者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出版者权利。我国《著作权法》中,图书出版者相关权利的立法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对出版者权利的调整回应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争论。沿着版权法发展的脉络来研究出版者权利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对外发布 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二稿)日前由国家版权局对外公开发布。  相似文献   

20.
陈川  高山行 《今传媒》2010,18(10):23-25
论文在国内外对公共借阅权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法律关系进行法理学讨论。建议将"公共借阅权"制度纳入到我国《著作权法》中,建立补偿金管理机构、确定分配标准并由政府来承担支付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