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简要考察了刘铭传在台湾进行教育实践的大气候和小环境并把他在台湾的教育实践归纳为继续维护科举取士制度、创办西学堂以培养新式人才和对高山族人推行“汉化教育”三个方面。刘铭传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台湾近代化和高山族人民的抗日斗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考察了刘铭传在台湾进行教育实践的大气候和小环境并把他在台湾的教育实践归纳为继续维护科举取士制度,创办西学堂以培养新式人才和对高山族人推行“汉化教育”三个方面。刘铭传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台湾近代化和高山族人民的抗日斗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籍作家、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是穿上八路军军装,拿起枪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战斗而死的第一个欧洲人。大革命时期他首次来华,所写大量文章较为集中地表达出他反对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反对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的国际主义精神;1927年6月回国后,继续对中国革命作理论探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认为中国共产党应从国情出发制定今后的斗争策略;1932、1934年希伯又两度来华,亲身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直至壮烈牺牲于战场。这期间他向世界报道了中国抗日的情况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到1945年二战结束,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台湾人民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台湾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中,要求回归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台湾人民的不懈追求。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得到了大陆人民的支持,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为全民族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丘逢甲,台湾人,近代著名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个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写到:“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这里为什么丘逢甲会写作邱逢甲呢?  相似文献   

6.
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起义反清 ,顾全生存大局 ;靠拢越中政府 ,顾全发展大局 ;在越大力抗法 ,顾全国际反帝大局 ;领导台湾抗日 ,顾全爱国反侵大局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的爱国思潮,除广大爱国官兵在海战中表现出的爱国壮举外,还表现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爱国”与“忠君”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思潮以及台湾各族人民反割台爱国运动和武装抗日斗争。台湾海峡两岸的爱国思潮,在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新华日报》聚焦台湾问题,表达光复台湾的政治主张,成为当时中国民众了解中共对台主张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台籍抗日志士之间存在组织关系和领导关系,支持台胞抗日斗争,并于抗战胜利初期,与台湾岛内进步革命力量联络。台胞抗日斗争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孙筱尚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抗日斗争志士.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毅然回到家乡安阳组织抗日.在抗日过程中,他积极建立抗日组织,改造争取地方武装,开展地下斗争,发展教育培养抗日人才,为安阳地区的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抗日斗争对安阳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打击了安阳地区的日伪,使其受到巨大损失,还充分动员了安阳民众抗战,更为安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研究孙筱尚抗日斗争,不仅有利于正确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而且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旅欧八年是韩乐然革命与艺术生涯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增长了文物与博物馆见识,亲接正宗西洋绘画,使艺术为之升华;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奔波,为国内抗日斗争呐喊,在革命事业上广扩战场。在其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了辉煌的印迹。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石志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已单独进行了八年的抗日斗争,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战场拖住了日军主力,有力配合盟军延缓了...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提出和阶段性的策略调整,直接影响了中国收复台湾的斗争,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收复台湾的艰辛历程。以太平洋战争为界,国民政府抗日复台主张的表达,前后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不同的国内抗战形势和国际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国民政府适时地调整复台策略,行使国家行政权,拓展抗日复台斗争新局面,是符合民族利益的。  相似文献   

13.
方艳华 《教学月刊》2011,(12):47-49
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两个战场"教学的要求,是"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l]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大陆的中华儿女和海外炎黄子孙,包括广大的台港澳同胞都参加了抗战。他们当中,不仅有青壮年,还有老人和儿童。台湾少年团只是活跃在祖国抗日战场上的千万个儿童抗日团体之一,但其抗日活动有鲜明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台湾少年团在抗战中的宣传鼓动活动的考述,突出台湾少年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再现其爱国精神和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  相似文献   

15.
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儒生不仅在思想上坚决反对割台,并实际参加创建台湾民主国和武装抗日斗争。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坚持反抗外来侵略的思想和以强烈民族精神为基础的对中国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正>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维护民族生存,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的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和抗日团体及海外侨胞都卷入了抗日的滚滚洪流.尤其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八年抗战中,中国方面一直存在着两个战场,即以国民党为基干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基干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如何评价这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加深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认识,而且对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和一国两制的设想更具有借鉴作用.下面,本文试对抗战中的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的相互关系作一粗浅的探纣.  相似文献   

17.
大青山抗日斗争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全国抗日斗争的战略要求,决策并领导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乃至在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均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争爆发,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克服国民党制造国共摩擦、消极抗日等困难,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力量与西方的民主力量走到一起后,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纵观8年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并存.他们互相依托组合起来和敌人角胜,同时彼此间又存在激烈的矛盾和斗争,从而导致了中日间军事形势的演变和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两个战场是决定抗日战争的面貌和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政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把解放区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