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重点关注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语旨行为的界定、维特根斯坦是否是反实在论者之争、语义规范主义之争、格兰仕伯格的语义学和“真”的相对性、非指示性语境论,以及罗宾·杰申的专名理论。  相似文献   

2.
杨娟 《科教文汇》2008,(25):254-254
指称论认为语言和现实直接相关,把一个词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行为就是意义,表征论则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还有一个层面一心理表征层面。指称论和表征论是语义学研究的两条思路,二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语义学的研究方法。指称论以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语义是外部世界直接映射的结果,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和认知理解过程无关。表征论以认知语义学为代表吸收指称论,认为语义与认知者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范畴形成有密切关系,并提出了经验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朱青 《科教文汇》2009,(6):248-248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语义学的研究方法。指称论以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语义是外部世界直接映射的结果,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和认知理解过程无关。表征论以认知语义学为代表吸收指称论,认为语义与认知者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范畴形成有密切关系,并提出了经验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就"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及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提出了"太原共识"。本刊在2011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刊出此次会议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希望能够推动学界对于"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克里普克语义学将可能世界的哲学概念融入了模态逻辑的形式建构中,突破了经典语义学的狭隘性,开拓了模态逻辑研究的广阔视野。一方面,克里普克坚持了可能世界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并且借鉴了传统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想,为其历史因果的指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克里普克语义学的建立促进了语义分析工具的完善,实现了指称内在论向指称外在论的转变,从而为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语境"的元哲学问题虽不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内容,但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技术哲学研究,使技术哲学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性走向系统性,从两极对立到相互融合,从而影响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研究范式的更替,同时对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论文以分析"语境"的含义为切入点,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语境论对当代技术哲学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指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从关注技术"本身"转向关注技术创新,尤其关注技术创新和文化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语义学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论工具在历史上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语义学的科学性内在地要求语义的语境基础的建立和巩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霍根所提出的语境语义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语义分析向系统整体语义分析的转变。在语境论的视阈中,意义与语境具有本质的关联,意义并非直接等同于真值的确定性,而是具有了动态和语用的特征。语境语义学作为霍根语言分析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语言模糊性问题的考察与研究中得到了深化和扩展;同时霍根在自然主义纲领的基础上捍卫了语境语义学的本体论地位,并且在将实在论立场与语境语义学结合的过程中强烈地突出了意义的文化社会结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境语义学分析视域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10,(5):F0003-F0003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0年11月在太原晋祠宾馆召开。会议宗旨是就科学哲学发展的国际化及“语境论”研究纲领的建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10.
真理问题是语言哲学中的热门话题。西方哲学流派中主要把真理理论分为五类: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冗余论和语义论。鉴于真理问题本身的抽象性,本文对这五种真理理论分别做了分析,努力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例子对这五种真理理论加也说明。  相似文献   

11.
储节旺  卢静 《现代情报》2012,32(8):173-177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管理作为新兴时代的一种新型学科,人们对其研究及了解逐渐地加深,所以文章首先通过选取我国知识管理领域2007-2011年的634篇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详细列出10种研究方法,并综述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知识管理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B2B电子市场的模式、价值诉求与战略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的上市价值,证明了B2B电子商务平台所蕴含的模式力量.对B2B电子市场模式的演进历史、价值诉求、结构分类等做一个回顾与评述;并从一个独立企业角度出发,指出各类B2B电子市场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可能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评述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制造的战略选择,成为理论界和工商业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检索并统计1994-2007年从各个角度探讨中国制造相关的388篇论文,归纳出当前国内学界对中国制造相关研究的主要视角,整理出三十余种发展制造业的策略,并对未来研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1987-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技术市场的发展滞后于总体经济发展的时间约为5~6年,而技术市场的发展大致需要3年的时间才会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1999-2007年我国有关竞争情报研究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共149篇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统计了论文年代分布、学科专业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分布等,并对以上数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就当前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7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以及主要进出口商品进行了测算。提出了六点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分别是:对外贸易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持续高位加大我国经济运行风险;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多种风险;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我国贸易平衡问题的有效工具;贸易摩擦问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7.
孔宪丽 《资源科学》2010,32(10):1380-1388
本文在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进一步建立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变参数模型,对1978年-2007年间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及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时变规律。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改造、煤炭价格及运输成本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影响,而且还借鉴了Gately(1992)开发的技术,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动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重工业比重的增加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但煤炭消费对煤炭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显著弱于运输成本,并且差距呈逐步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走势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展望2007年,尽管存在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有彻底改变等若干不利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巨大内在增长动力依然没有改变。经济景气指数分析和计量预测模型均表明,2007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年底增长速度有可能小幅回落。预测结果显示,2007年GDP增长率约为9.8%,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约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增长14.1%。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1997、2002以及2007年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中国经济产出对于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的诱发和依存关系,对1997-2007年间中国产业产出增长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最终需求对于中国生产的整体诱发程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目前的生产诱发效果重心主要在工业部门,且迅速地从轻工业向重工业升级;(2)1997-2007十年间中国产业产出的依存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经济已经从"内需依存型"转变为"出口导向型";(3)1997到2007十年间中国产业产出的增长约有90%归因于最终需求的拉动,由技术进步所推动的生产增长约占整体的10%,但从产业结构上看,近年来中国经济重心过于倾向于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增长。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通过普及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Iodization,USI)消除碘缺乏病,并持续巩固了防治成果。随着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水碘问题也引起了关注。为了了解和掌握我国水源性高碘问题及干预状况,开展了相关调查。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访谈,了解高水碘地区的分布状况、监测工作进展情况、采取的干预措施等;通过深入高碘县的高碘村,了解停供碘盐和改水措施的落实、群众的认知等情况;并请县级盐业部门人员参加,探讨供应不加碘食盐的措施和对策。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高水碘地区的分布状况,监测工作进展情况,采取的干预措施及其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