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客家武术又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阐述了客家文化对客家民间武术的产生、传播、发展的影响,为闽西客家地区民间武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客家武术的源流进行探讨,客家先民在五次的历史迁移过程中形成客家族群聚落,在保留北方中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迁移途中及客居地的优秀文化思想和土著文化。其次对客家武术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从客家迁徙中社会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的变迁探析客家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客家历史上5次大迁徙都伴随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变、战乱等动荡的时局是客家武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客家从地势阔远的平原迁至崇山峻岭的"盗乱之地",加之生存资源匮乏导致的纷争也是客家武术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客家文化融中原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于一体,对客家武术流派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客家武术承载着客家文化与精神,研究其发展轨迹,可使我们更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进行了探讨,认为它主要与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有关。客家武术的传承,要在突出文化遗产继承的基础上,注重人们现实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5.
客家是在历史迁移中形成的独特的汉族民系,粤东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武术作为客家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和发展中出现了流失迹象.探析粤东客家体育文化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使客家武术文化得到保护,使其能更好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粤东北客家武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对粤东北客家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调研.粤东北客家武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的武术,它初步形成于清代中叶.客家武术的发展,除了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以外,还与客家武术各流派少有门户之见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客家武术进行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造有关,客家人中杰出代表的榜样作用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客家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海 《体育世界》2009,(12):72-73
通过对客家武术拳法种类的研究,以及客家文化的传承内涵的联系,探究赣南客家人习武风尚的现象和原因。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影响方方面面,包括客家特色之一——客家武术,然而,赣南的客家武术又有其独特之处,即赣南客家人内外兼修,所以民阀多练习“不用猛力,弱人文士,皆可学习”的武术拳法。赣南客家武术的闪光点是:练武习俗一直传承至今,在青少年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闽西客家地区龙狮运动是客家武术的精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制约,龙狮运动的发展进入到了瓶颈阶段。文章通过研究应结合龙狮运动自身价值及闽西客家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以自然旅游为依托、以民俗活动为载体、以龙狮运动进高校为契机,加强龙狮运动与客家民俗活动、闽西文化旅游建设及教育的结合度,从而促进龙狮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客家武术价值形成 客家武术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客家人是自五胡乱华以来从中原迁移南下的移民,外来为客,故当地人称之为客家人,客家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为了活命,生存,与当地人斗,与猛兽斗,与土匪斗。在流动不定的岁月里,在兵荒马乱的亡命生涯中,只要发现哪一种中华武术有实用价值,便吸收过来,加以熟习。如此日积  相似文献   

10.
江西客家民俗体育历史源流及其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客家主要聚居于赣闽浙三角地区,该地区地大山深,具有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族性、宗教等社会因素构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文化,其中与风俗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成分构成了江西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即传承了中原汉族传统文化;由于客家人到处迁徙,吸收了各地的民风民俗,因此多元共生形成了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其中赣南原住民对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也是其中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这个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关联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印象。另外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还一直紧随着文化发展的脚步。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本文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文化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在高校发展的有利之处,并提出了加强其在高校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只有将中国武术放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去考察才能明白我们的优势和缺陷,才能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这也是中国武术的出路所在。中国武术文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去考察:其一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其二是以现代西方引入的现代体育运动文化思想为主体所构成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对这两大武术文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不但有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武术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课程教学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外来武术,全球化的文化侵略与争夺的冲击,提出了武术课程的教学应以"促进健康,传承文化"的观点,以武术文化的传承推动武术课程教学的变革,从实行文化、保健、技击、评价模块教学的角度推动高校武术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形意拳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击性和健身性两种属性。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身、修身养性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在社会转型时期要保护、传承、延续形意拳文化的特性,需要学习、借鉴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经验,丰富和推动形意拳文化的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大舞台的竞争,显示形意拳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走一条民族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武术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武术化的内涵结合当代高校校园化的建设,着重阐述了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化在当代高校校园化建设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旨在通过弘扬武术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湖湘文化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对湖南最具代表性的3个拳种进行全面的解读。研究认为湖湘文化是湖南武术拳种的一种外延表现。这些地方拳种的内涵之中带有极为明显的湖湘文化中的勇敢尚武、浓烈爱国与自强不息等重要文化属性,同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湖南武术拳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内核重构。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论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三要素,即技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俊卿  郭兰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73-574,590
中国武术蕴涵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圆为美是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普遍遵循的原则.通过研究表明圆是武术的哲学理论基础;圆在武术动作中广泛地存在和应用,提出圆美艺术现象是武术动作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丰富了武术动作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了武术文化的内涵,论述了武术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增强民族精神等社会价值,最后就如何实现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