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然 《现代语文》2006,(2):124-124
"暴光"与"曝光"这两个词常常出现在媒体的各类报道中,各种各样的大事件、小问题经过"暴光"或"曝光",不断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在"暴光"与"曝光"使用的选择上几乎没有规律可循,人们认为"暴光"等同于"曝光".那么"暴光"与"曝光"在读音、词义上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2.
"德治"与"法治"在治理国家的整个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明显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包容的范围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治国治民所起到的作用上看,"德治"与"法治"具有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而从治国治民所处的地位上看,"德治"与"法治"还具有主次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从"与时俱化"到"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化"的出处是<庄子·山木>.与时俱化的"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教化"和"提升思想"的内涵;与时俱化又是一种历史观;与时俱化的实质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时俱进"增加了方向感,强化了进步的性质."与时俱进"与"与时俱化"具有同源之妙道,衍生之血亲.  相似文献   

4.
陈顺成 《现代语文》2006,(5):106-108
"制定"和"制订"使用情况较为混乱,与现行辞书对二者的界说不无关系."定"、"订"在本义和引申义上都不相同,与"制"结合后,"制定"和"制订"二词的语法功能无异,意义却是泾渭分明.近代,"制订"误用为"制定",二者渐混.应该从意义角度对二者的使用条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5.
"举手"与"插嘴"是中小学课堂上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关于其类型、功能及评价等 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研究。追问这两种课堂行为的背后,可以进一步讨论表达自由与 公共生活、机会均等与个性差异、不参与权等深层问题。而反观高年级课堂,更可以质疑当前 规范"举手"、"插嘴"及净化课堂秩序等做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周易》中的"爻"作了诠释.文章从"爻"的形状生成说起,论述了"爻"与"十"、"爻"与"×"的关系.文章又从"爻"的形状论及"十"与"×"的普遍性.文章最后由"爻"的本义("爻,交也"、"爻,效也")论及"爻"的衍生义.  相似文献   

7.
浅析"说课"与"讲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与"讲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两种形式:"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属于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部分; "讲课"又称"上课",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过程,是"说课"内容的具体实现."说课"与"讲课"两者之间既有必然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就"说课"与"讲课"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渲染"与"烘托"、"抑扬"与"对比"极易混淆,现做如下区别. 一、"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诗文创作中,也叫渲染.诗文中的渲染手法,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博通"与"专精"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是高等学校制订教育目标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分析一般教育目标出发,从高等教育发展中剖析了实际教育目标时而偏向"博通"、时而偏向"专精"的历史渊源,指出总的趋势倾向于培养"专才".文章还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分化与综合讨论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对两种带有不同偏向的人才的特点,从而认为社会一般也更垂青于专门人才.根据对高等教育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要求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关于理解"博通"与"专精"关系的七点结论.鉴于"通才教育"概念容易引起歧义,建议在今后高等教育讨论中不用"通才教育"这一名词.文章最后提出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学校处理"博通"与"专精"关系的四条原则,特别指出学校定位与国情是具体处理"博通"与"专精"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释"束"、"朿"     
"束"与"朿"形体相近,但读音、意义都不相同;它们都能够充当会意字的意符和形声字的声旁,但构成的会意字、形声字迥异;"剌剌"与"刺刺"的意义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长时、短时和瞬间三种情况,长时的"现在"与"如今"在语义、语法、语用上有诸多共同之处。而短时、瞬间的"现在"与"如今"在语义、语法、历时上则存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种"应然"的指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寄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三维目标"的涵义认识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偏差.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应在把握其涵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寻求"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点,把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木"欠妥.对"木"之形音义加以系统分析,发现"木"之字形为整体象形,"木"与"冒"音近却异源,"木"之本义应为"众树之总名";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木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吴校华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制服"与"治服"一并收录并特别指明"治服"不同于作动词"制服".(因为"制服"还可以作名词,因而在此特别指出本文中分析的是作动词的"制服",下文不再予以说明.)但是,在现实使用过程中,"制服"与"治服"的用法常常发生混淆,我们先看以下几个例句:  相似文献   

15.
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老子的"道"与柏拉图的"理式"虽同属"二元论",但在二元的存在方式、相互联系及其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区别。这些区别显示了"道"与"理式"不同的理论目的——即重实践与重知识的对立。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领域常把"重点校"与"名校"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形成因素、社会功能和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区别"重点校"与"名校"有助于我们澄清认识,规范办学行为,纠正教育实践中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在《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取消重点校的情况下,应慎言"取消名校"。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说,其境界形成的具体步骤包括"能观""出入"、"写境"与"造境"等."造境"与"写境"作为境界形成的最后一个步骤,并非独立地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文从"境界"、"造境"、"写境"等概念的理解着手,通过审美的角度分析"造境"与"写境"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非常时期"论"非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利萍 《现代语文》2006,(6):112-113
以"非常男女""非常可乐"等为代表的语言现象中的"非常"一词,是与一般形容词不同的一个独立的词类--区别词,有其独有的特点.其含义为"异乎寻常的",是"非常时期"中的"非常"这一义项的发扬光大.本文对区别词的语法特征从几方面进行描述,并将其与形容词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同一与差异,研究了怎样在市场行为中运用"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辅车相依"中"辅车"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概言之,无非是"车之一物与车"和"面颊与牙床骨"的不同.这两种解释都可说明"辅车相依"的比喻义,但到底哪种说解更正确,更符合历史原义?"辅车相依"中"辅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通过对现存典籍及以前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辅"就是大车载物时两旁的挡板,"车"就是古代用来运物的大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