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专历史课程改革在课程编制和教科书编写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教学实验的状况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了课改的成败。对于中专课改的推进与实验,广大历史教师还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掌握,有太多的东西需要适应,但一下子又学习不完,掌握不了,很难适应。因而,在历史教师心中也就留下了太多的迷惘与困惑。教学实验中一个个问题也接踵而至。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成为历史课改的当务之急,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凸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尤其是在课程编制和教科书编写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教学实验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改的成败,,对于高中课改的推进与实验,广大历史教师还有太多东西不了解.太多东西需要掌握,太多东西需要适应,但一下子又学习不完,掌握不了.很难适应.因而在心中留下了太多的迷惘与困惑。下面以人民版《历史》必修Ⅰ、Ⅱ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今秋 ,高中应试教育的硝烟尚未散去 ,高中课程改革的大潮在实验区已扑面而来。对于那些身处实验区一线的历史教师来说 ,课改实验区既非“天堂” ,也非“地狱” ,而是真真切切的“炼狱”。一切在应试教育期间涌现出来的教坛高手 ,在这里都要重新接受锻造和检验。为有助于历史教师搞好课改 ,从而使历史教师由艰难的“炼狱”走向愉快的“天堂” ,特撰本文 ,拟就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提一些建议 ,供教师们参考。一、跟随那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之初 ,广大历史教师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 ,有太多的东西要…  相似文献   

4.
范东波 《辅导员》2012,(18):49+56
担任历史教师多年来,我常听有一些同学抱怨,历史课知识点太多,每篇课文的时间、事件、人物总是不容易记住,背完了也不容易记得扎实,实际上,这些现象都是没有掌握好学习历史的方法造成的。学习历史并不难,只要你懂得如何学习它,以下四种方法需要同学们掌握。一、抓住体系,提纲挈领。实践证明,孤立的知识难以迁移,容易忘记。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纵横七大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历史知识在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新课程在每个单元主题后,都增设了一节学习与探究活动课。面对新教材,教师们没有太多经验。究竟如何开展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呢?本文以历史教学活动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免费师范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8.
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拔心的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要有高尚师德和史德;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叉理论修养,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厚的文化素养;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教师的素质是否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曾经作为中学不可缺少的历史课 ,现在似乎被边缘化了。有很多对历史课不利的理由 ,说明当今历史课的尴尬。一方面 ,课程改革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很多地方将历史融入社会科 ,使得历史教师体验到了失落感 ;另一方面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 ,笔者的调查显示历史排在中学各科中的第七位以后 ① 。笔者还记录了一些高中生的看法 ,如 :教师总是在讲解怎么也说不完的历史 ,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却不高 ;历史知识不断地增长 ,使原本已浩如烟海的历史看起来像座无法攀登的巨大山峰 ;记忆、记忆 ,总是记忆 ,年代、地名、人名实在太多等等。怎样让历…  相似文献   

1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自《礼记·中庸》,这一两千多年前教育名言,至今仍有巨大现实意义,对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和历史课程的建设不无指导作用。“博学之”,原来的意思是学习的知识内容要广博。学习历史当然要知识广博,结合当前的课改,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线索、基本规律……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做事做人的道理。“审问之”。“学问”是由“学”和“问”两字构成,“问”的缺席也意味着学生进入了“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死胡同。本人也曾对高中学生进行过“提问现状”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声音,“历史的知识要点太多了记不住、不知道怎样分析问题、解历史主观题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组织好答案”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它必然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将积累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是通过利用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史料是史学的组织细胞,史料不全或不真,则绝无真实之历史,傅斯年提出研究历史应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从而做到“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教师特别强调学习历史要做到“论从史出。史由证来”,那么这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史证方法,即通过收集、分析和运用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转变观念,理解和掌握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切入点是初中历史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关键。在课程目标方面,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显性目标,还要潜心发掘和探索其背后包含的隐性目标。历史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借助现实解读历史,借助历史提示现实,其实质就是一个对历史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课程意识指教师对学科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历史教师的课程意识主要有历史教育的功能意识,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地位意识及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辩证关系意识等.提高课程意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发行了。学习、体会、把握并运用新课标,是历史教师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需要常修的必修功课。对比新旧历史课程标准,二者显然有许多不  相似文献   

16.
黄瑞 《今日教育》2005,(6):30-30
为了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历史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促使广大历史教师学习、掌握和正确使用课标历史教材。提高我市历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反映我市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的教研、科研成果.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学会于2004年11月-2005年4月举办了重庆市第二届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优秀经验及论文评选活动,受到各区(市、县)、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有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奉行本本主义,眼中只有历史教材上那些干巴巴的历史知识点,把古今中外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历史给教“死”了,致使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大减,历史知识视野狭窄。如果不充分估计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只注重历史结论,不注重历史事实,我们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改革,也只能尴尬地停留在“理想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改进,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历史课堂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试验中同样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组案例。我们仔细阅读了两三个案例,感觉很有价值。一是不唯书、不唯上。有“课标意识”,但又不“忠实执行”课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设计的确存在违背历史学习规律、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大问题,既然是试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关键。等待决不是办法。二是在“用教科书”上下工夫。课程的“难、繁、新”,有课标的问题,也有教科书的问题。历史课程改革势必要更新课程内容。如果修订的课程标准比较理想,课程内容应该有更多的新知识。历史课程如果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内容模式,就不可能体现时代性,也不可能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经验。“新”必然伴随“难”。北京市的教师积极学习新内容,解决“难、繁”,处理教科书就有了自己的办法,教学走出了创新之路。三是发挥集体的智慧,为了一节课讨论、争论,实实在在的试验新课程。我们知道,有很多地方的教研活动往往集中于高考研究。不是说高考不能研究,但教学是“本”,是教师职业的重心。教师的智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发挥;应试教学只能扼杀教师的教学兴趣。北京的案例附有他们的专家点评,这很值得提倡。编辑部也会加上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专家、教师参加评论。本刊对不同意见始终采取宽容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黄德永 《考试周刊》2011,(29):178-178
历史课内容庞杂,学生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致,长期以来,历史课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许多学生、家长更加不重视。如何改变人们对历史课的偏见,真正让学生喜欢历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每个历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让学生爱上历史课的妙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