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必然转变。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情况的细致调查和研究,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读者需求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大学生读者移动信息服务体系架构,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使读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图书馆的信息和服务,提高图书馆的受关注度。【应用背景】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图书馆利用其开展移动服务成为一种趋势。【方法】图书馆本地服务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消息交互接口获取读者发送的消息,对消息验证后进行分类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读者。【结果】读者通过微信向图书馆公众号发送特定格式的消息就能进行本馆资讯、个人借阅信息、FAQ、书目以及文献等内容的查询。【结论】本应用作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模式,既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也可以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针对微信学科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微信学科服务的具体模式,引导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学科服务。[方法/过程]根据学科服务的含义与微信的功能模块,分析微信应用于学科服务的可行性。通过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调研,阐述高校图书馆微信学科服务的现状。[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平台适合作为学科服务的载体。但调查结果却显示,高校图书馆没有专门的学科服务微信平台,现有的微信平台更多地被用于发布信息而非提供服务,其所提供的服务也更多地注重形式而非内容。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科服务的方式,包括信息推送、互动交流、表单处理、在线课程以及学习小组等。指出开展这项工作需要注重平台推广问题、平台类型选择问题、读者粘性问题以及读者信任度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6):112-117
为了更好地履行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责,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移动信息服务。针对吉林省图书馆读者使用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通过发放纸制问卷、网络问卷、二维码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分析,发现现阶段读者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认可度较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完善、咨询回复时效性较差等问题,提出加大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宣传力度、完善公众号的咨询回复功能、丰富公众号的推送内容、健全公众号自习座位预约及实时问题反馈等功能、美化公众号的操作界面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阅读推广服务中的作用,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图书馆利用信息载体满足读者数字化、信息化服务需求的对策,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平顶山市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案例,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读者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江苏老年读者阅读状况的调研情况,通过对江苏老年读者微信服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图书馆以微信公共平台为依托,开展老年读者微信服务的策略,旨在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服务中,信息服务是其核心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微信作为一款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应用交流手段,几乎成为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各种软件中必备软件,为了更好地为读者进行信息服务,国内部分图书馆已经开始将微信服务应用到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本文主要从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的可能性出发,对移动智能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如何充分应用"微信"服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微信平台是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互动沟通,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新兴媒介,本文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实际运行经验,从用户数量、编辑创作、发布内容、互动沟通、未来发展等多个方探讨了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的具体措施.高校图书馆必须依托微信平台提升服务,打造图书品牌.  相似文献   

9.
以互联网为基础、手机软件为载体的资讯获取方式被大众广泛接受,手机携带方便,大幅提高读者与图书馆服务的黏合度。微信在手机端超过90%的占有率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各地图书馆纷纷构建自身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基于微信的图书馆服务。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少儿图书馆基于微信的阅读推广现状,并依据微信指数对微信阅读推广进行评价,提出微信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借助微信平台创新读者服务模式对提升读者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登录图书馆网站和手机搜索微信公众号两种方式,对广东省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与使用情况、服务内容、服务时效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范运营机制、数据库服务平台建设、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调研高校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发展现状,对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的策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调查分析"985"高校图书馆微信数据,从中提取出阅读推广相关信息,并运用微信传播指数(WCI)对阅读推广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阅读推广服务的现况、主要服务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服务对策。[结果/结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一个新手段。图书馆应积极针对微信阅读推广服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从加强平台宣传、重视读者需求、保证信息质量、明确服务重点等方面来提高阅读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韩萌  李娟  习亚萍 《图书馆学刊》2014,(10):111-115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不断探索、尝试各种移动信息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泛在的、丰富的信息服务.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现有的移动信息服务,比较了短信服务、WAP网站、微博、图书馆APP、微信公众平台等几种服务方式.详细论述了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移动信息服务,并对高校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提供服务的层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为了给读者提供多种移动服务,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探讨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图书馆APP的技术实现方法。[方法/过程] 采用OneThink内容管理框架开发微信服务程序,整合图书馆的业务系统和各种资源后,通过微信服务程序和自动发送信息程序呈现给用户四大功能模块:资源检索、服务、个人图书馆、用户与图书馆馆员的实时交流。系统后台模块则主要实现系统配置、用户管理及插件的管理配置等功能。[结果/结论] 以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图书馆APP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曾红 《图书馆学刊》2015,(8):100-102
通过使用微信平台来拓宽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范围,使其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有利于推动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分析了微信平台在个性化图书借阅服务中的需求,阐述了微信平台在个性化图书借阅服务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基于微信的个性化图书借阅服务平台搭建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微信公众号的账号设置、推广主体的定位、是否与粉丝进行互动以及信息推送是否具有特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索适合普通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广的方法,让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真正做到为图书馆及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6.
按所利用的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功能类型,图书馆微信可以分为自媒体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移动服务门户三种不同的建设类型。根据图书馆微信功能定位的不同,其内容建设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媒体型微信以推送图文消息为主,互动型微信重在图书馆与读者间信息的交互,移动门户型微信则需将图书馆各项业务服务嵌入微信平台,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建设中,媒体型微信建议固定推送栏目,优化信息呈现方式;互动型微信可以综合多种互动方式,重视信息的反馈;门户型微信业务界面要尽量轻便化,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湖南省省内32所高校图书馆为样本,从服务源端调查了各高校图书馆采用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情况,从服务终端调查了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接受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利用超星公司的移动图书馆平台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读者服务的图书馆较多,微信公众号服务栏目设置随意。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八个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普及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读者在移动环境下更方便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我们在移动图书馆系统架构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微信图书馆的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微信图书馆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并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微信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以期进一步尝试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利用,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实时交互功能.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交互功能的模式众多,选择哪种交互模式是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信息服务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实际使用体验,分析比较了各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交互功能的模式以及各模式的原理和差异,进而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选择实现交互功能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湖北省123所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的开通运营情况、服务内容特点和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发现目前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微博和微信平台建设存在开通率不高、分化性严重,微博和微信的服务意识相对淡薄,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效果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