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冰 《教育文汇》2006,(2):47-49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我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The Challengeto Care in Schools)。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我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3.
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深深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我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细微的感觉。“关心”是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学会了关心他人。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  相似文献   

4.
9月初、一年级,于焦头烂额的间隙,读完了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书是一位河南朋友邮给我的. 如果是我自己,在书店里见了,大半是不会买的."学会关心"?光这名字,先就让我不以为然--我猜这本书,除了可以赚取多愁善感者的忧愤、热泪,不会有多少新鲜价值.  相似文献   

5.
傅冰 《师道》2005,(12):19-21
近日我看了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The Challenge to Carein Schools)。我没想到这本书如此深刻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自己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微小的感觉。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中提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他强调要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使命。反观我们的教育现实,学校教育遵循的仍然是认知为本的学科教育,无论学校、教师、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班级的升学率,孩子能否进入重点中学、大学,尤其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种评价标准下,成为世人眼里的失败者,他们更得不到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到一本书,名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作者诺丁斯,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她曾任多年的数学教师。她提出的“关爱教育理论”随着美国“学会关心”的思潮而影响深远。她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  相似文献   

8.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内尔·诺丁斯博士,在书中,作者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学校教育究竟要培养怎样的人“我们更愿意看到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他们能够与别人和平相处;他们善待自然环境;他们待人接物都追求一种理智与和谐。”“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  相似文献   

9.
有些词,由于说得太多用得太多,反而弄不清它的真正含义。譬如“爱”,譬如“关心”。当我读到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的目录时,眼睛一亮:用一本书来阐述“关心”,想必一定能充分地阐明这个被岁月尘垢所蒙蔽的词语的本来面目吧?诺丁斯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她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关心是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关心是对生命的同情,是一瞬间的怜悯,是人世间所有的担心、忧患和苦痛。但诺丁斯更强调:关心,意味着一种关…  相似文献   

10.
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关心学生,这是实现“学会关心”教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论述“学会关心”教育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会关心学生的几个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图一设计意图:《老爷爷的帽子》这则童话以“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这一主题,将我们带人了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世界。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会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而未来社会需要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关心”。我们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体验关心、爱护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  相似文献   

12.
《教师》2013,(9):F0002-F0002
本书作者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  相似文献   

13.
精品导读     
正《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内容简介:在本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  相似文献   

14.
本书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以陈桂生教授为首的作者们同小学教师合作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的经验总结。主要内容有:“教育行动研究”引论、“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的建构”、“超越规范的学校管理的课题研究”、“学会关心”课题研究、“学会关心学生”课题研究、“教育性评语”课题研究、“班级小主人行动”课题研究、“中学生社区服务”课题研究等。 “教育行动研究”属当代教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作者于近几年间,以当代“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论为参照,同一些学校教师建立“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了五十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最后形成了一个报告。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学会生存”(learn to live)的口号。报告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因此,国际上对“文盲”概念新的界定是“不会发展知识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的人。”九十年代的口号是“学会关心”(leam to care)。这更是一个富有时代精神和人情味的教育口号,体现出对人的身心品质的培养所具有的整体性(人的行为是人的整体素质的表现)和发展性(从小到大是一个发展性),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让学生从关心自  相似文献   

16.
“学会关心”是目前世界教育日渐强调的主题,它从“学会生存”转变而来.在“学会生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个人至上价值观已为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由此许多学者在寻求新的价值观时,都强调“学会关心”.但对众多的师生及一般公众而言,到底什么是“关心”、又怎样去“关心”等都是尚未明了的概念.为此,本文拟对“关心”的目标、产生背景及活动表现作一初步探讨,旨在有助于研究和这一主题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李成林 《师道》2006,(3):60-60
上初中时,我就读过《论语》。不知怎么的,我始终不喜欢读这本书,也不喜欢书中的主人公——孔子。或许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吧。我觉得中华民族的奴性跟孔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然,历代帝王不会那么推崇他,给他的光环也不会一个比一个光亮,什么“尼国公”,什么“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什么“千古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封建帝王崇尚的,不是教育老百姓当奴隶,又是什么呢?因此,我对孔子的印象很不好,甚至有些厌恶。工作后,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买了一套四书五经。由于打小讨厌,我平常不会去读,就搁在床头权当催眠曲。哪知阅读的时…  相似文献   

18.
“何”为贵? 我这第一个“何”是取“什么”的意思。我想每一个读完《一路走来——陶西平教育漫笔》这本书的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从中学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到底应以“何”为贵。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洪涛滚滚、交易所中万头攒动的“冒险家乐园”里 ,居然听到有人高喊弘扬“象牙塔精神”。他们不是陶渊明式的“市隐者”,也不是心灰意懒的“海上寓公”,而是关心国家大事 ,志在振兴教育的深圳大学高教所三位雄心勃勃的中青年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这一“超常”现象 ,说明人们奔向特区 ,并不都是为了“淘金”。这是我读了《问题及其出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一书之后 ,第一个浮于脑际的感觉。这本书 ,正如书名所标示 ,以问题为中心 ,从若干理论的或实践的问题出发 ,探讨解决问题的出路。其中既有抽象的大学理念问题 ,也…  相似文献   

20.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主动关心的品质和回应关心的品质。关心的本质处在关心者和被关心者的关系中,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培养起了人的关心品质。学生关心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奠基性的教育工作。在“我—我”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中培养起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父母、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关心自然和社会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