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它来源于生活、学生情感、社会现实,但高于生活、情感、实际,又回归于生活、情感、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和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相结合,让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走进情感,走进现实,让生活、情感、现实处处是思想品德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感、现实中接受教育,才能防止机械地为学习而学习和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周逸 《四川教育》2020,(6):42-43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学语文,实现与“文本情感”的有效衔接。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情感。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体验文本蕴含的情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必然产生和伴随着各种心理现象如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那么情感在道德生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文章通观人类道德思想史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或纯粹肯定理性而排斥情感,或纯粹肯定情感而排斥理性,都是偏颇的.只有正确认识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才有助于我们的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和源泉,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情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味生活,激发情感,是指导学生写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在情真意切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内容才会内容充实,生动逼真,真实感人。使学生在作文时从无话可说到非说不可,从无从下笔到下笔如有神。情感来源于观察、记忆、体会、畅想,让学生走进生活,切身实践,触发情感,是写好作文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5.
强燕 《学子》2014,(11)
正一、直面学生生活,引起情感共鸣没有情感作为人的行动的动力机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为系统中的调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过程中的本源性基础,个体的道德人格大厦将无从矗立。1.连接生活,激发情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但因为儿童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原因,使他们对生活缺乏真切而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而生活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活动的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文学创作是生活的缩影,同样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情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灵魂和主线,是作家创作作品的灵感,作家就是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徐国忠 《辽宁教育》2012,(13):71-72
影响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缺失是主要原因。在培养作文兴趣中诱发情感,在关注生活中调动情感,在强化阅读中丰富情感,可以使中学生缺失的作文情感得以回归,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学音乐教学以学生心理、情感、认知为基础,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以及科学认识相结合,通过架设乐声与生活的桥梁让小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情感体验。因而教师需要充分发掘教材与生活中可表现、可联系的因素,精心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与生活、形象和情感的关系中,情感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由生活产生文学,使生活形象转化为文学形象的关键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因此,情感是文学的生命,情感性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0.
道德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情感教育关键期.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是低年级品德教育的关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把握儿童情感教育关键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笔者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践,归纳了三方面策略:以儿童生活层面为依托,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活动为载体,由外化向内化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歌曲演唱中,可以从深入理解歌词含义,准确体验感情基调,细腻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三个方面来说明怎样体现歌曲情感和音乐风格。要准确表达歌唱中的情感表现,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体会,情感的体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注意积累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体验,了解文学作品、音响资料及其他艺术领域的情感体现。要把绚丽多彩的情感世界用于歌曲的演唱中。  相似文献   

12.
情感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一定要重视保护学生的情感健康,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又要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帮助他们抚平情感创伤,解开心中的郁积,尽可能地防止和消除消极情感对学生的负作用,使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努力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情感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发挥情感在生活、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缺失是主要原因。在培养作文兴趣中诱发情感,在关注生活中调动情感,在强化阅读中丰富情感,可以使中学生缺失的作文情感得以回归,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写作情感是指在写作活动中被主体意识到、体验到的情感 ,写作情感包涵生活情感、艺术情感、理性情感。生活情感是指在日常生活实际中所表现、发现、感知到的种种情感。艺术情感是指在艺术活动 (包括创作活动和鉴赏、评论活动 )中的种种情感体验。理性情感是指与一个人对客观真理的探索和维护相联系的情感。正因为广大中学生不了解写作情感的多层次性 ,也不了解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性 ,缺乏努力方向 ,所以他们的写作情感十分狭窄 ,以致陷入写作情感的误区而不自觉 ,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一、针对误认为生活情感就是写作情感的观念 ,指导欣赏名著…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情感教育贯穿其中,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创造美。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素材,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这种情感教学的理念传输给小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完善小学生的情感素养,能够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中,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本文总结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最终提出了笔者关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农村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从策略上讲,首先在平时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其次,在写作中通过命题、指导、师生同文、讲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下对生活的实情实感。最后,在"发表"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走近自然,在“视觉散步”中丰富情感;感受生活,在美术活动中宣泄情感;漫步情感,在尽情想象中自主创造三方面谈了漫画的“漫步情感”.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习作中,常见到这么几种形态的文章:1.生活作文。源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城乡生活等。学生在生活常态河流中,在叙述的细节中抒发对生活的情感、感动与领悟。抒写内心体验,展现生活美、人性美、人情美。2.文化作文。源于怀古诗的历史性话语语境。学生在悟读历史之后,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一、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情实感,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感受生活。2001年高考范文《给班主任的一封信》的作者,就是因为用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她能在作文前,将临近的一件小事、一丝心绪顺手拈来,写入作文中,写出她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波澜.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功。下面摘录文中的几句,以了解作者情感脉络的大概: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36):60-61
彝族图案是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劳动生活中情感的表述。彝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汲取生活灵感,将生活习俗、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以符号化视觉语汇呈现出来,凝聚成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了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利用彝族中蕴含的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为数学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