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的激励机制与教师积极性调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高校教师在工作积极性上存在的问题,认为正确对待和满足高校教师在物质文化、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建立和健全主校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并就高校教师在目标激励精神激励、情感-关怀激励和思想政治工作上的激励,以及激励机制中督查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内不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教学方法以及价值观的体现,这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高校教师文化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相辅相成,不同类别的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基于教师文化的内容,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创新高校教师文化,以此来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大学生在基本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还要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新特征的大学生,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为满足各种精神需求而进行的精神活动。简而言之,大学生为满足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即可称为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为大学生构建创新实践平台,首先需要高校教师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其次,高校教师要积极进行创新教育实践,通过专业课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教学等多种渠道,在实践中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大学生在基本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还要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在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新特征的大学生,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为满足各种精神需求而进行的精神活动。简而言之,大学生为满足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即可称为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王冬红 《科教文汇》2008,(15):11-11
目前,高校管理者对激励机制注重的只是对教师的物质激励,如晋升、工资确定或绩效考核等,尚未从教师的精神激励角度考虑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导致无法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本文描述了激励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状况。对各种激励方法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作用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进而达到提升高校人才实力、完善高校人才管理体制的效果。当下高校存在激励机制单一、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断层、正负激励不平衡、物质和精神激励不协调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进一步丰富教师激励机制,有效衔接考核与激励两个环节,努力平衡正负激励两个方面,协调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个层面,从而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界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要。它既是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又是一种高级需要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因而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的统一体。生态需要具有渗透性特征和层次性特征。生态需要具有物质需要属性和精神需要属性,具有渗透性特征。生态需要具有物质需要属性和精神需要属性,因此,生态需要与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有相互重合的部分。生态需要的层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生态需要具有生存需要的最基本需要属性,同时又具有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等高层次的需要属性。因此,生态需要的生存需要属性、享受需要属性和发展需要属性分别与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有一部分重合。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需要通过加强高校教师自身修养,强化正确的政治导向、文化导向和社会导向,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以及深入科学探究等方法来实现。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这是提高教师队伍自身修养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需要,是维护法律尊严和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界定了需要的内涵,着重分析高校教师需要的特点,进而从关注高校教师的薪酬、绩效考核、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氛围、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高校教师激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分析高校教师的需求特点,以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建构的五项修炼内容为准则,以高校教师精神需求方面的特点为基础,研究建构高校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23)
新时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手工制作的精益求精,还是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精神。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体现在工作中不忘初心,保持一颗纯粹的教育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改变思维,树立创新意识。高校教师通过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致力于将教育工作做到极致。  相似文献   

13.
浅谈21世纪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兴 《现代情报》2002,22(2):67-6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高校教师,这是每一个高校教师应明确的问题。本文就新世纪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认识,努力增强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构成了高校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力因素。因此,激发高校教师对体育健身的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是提高他们体育健身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创建物质生存环境的同时,人类也需要创建和充实合乎人情味和心理需要的精神生存环境,壁挂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尤其用以不断更新的材质,为人们创造着充满艺术气息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中国建设创新文化,需要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科学精神,既需要唐诗宋词和儒家伦理精神的陶冶,也需要牛顿、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和首创精神;古今中西融会贯通,方能培育学问大家,成功铸造我们时代需要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奉献性的特征。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高校教师出现了职业道德水平下滑的现象,所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状,正视高校整体建设的特殊性,切实从履行教书育人的角度出发,研究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相关政策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创新创业,但高校教师兼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依然处于灰色地带。"本单位"的双重性、"本职工作"的双重性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双重性是教师兼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认定模糊的原因。对教师兼职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认定的主要要素包括研发起止时间、研发地点和研发主要利用的物质技术条件。合同约定优先和兼职研发独立性是解决兼职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属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建筑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从积极方面看。大学生们所具备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不仅追求物质需要,而且更重视精神满足,并且往往以追求学业、事业的成功为终身的最高层次需要。对现代大学生这一独特群体来讲,物质需要的满足不是归宿。而是满足精神需要的手段,是达到事业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