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初中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最大限度减少差生是遏止学生辍学的根本。通过专项执法可以遏止辍学,通过补偿教育可以建立预防、转化差生的立体防治体系,并结合小康农村教育实际,达到标本兼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普遍存在,无论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来看都影响甚大。我校高辍学率的出现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从本校近几年辍学生的调査研究发现:辍学有两个显著特点和两个高发期。  相似文献   

3.
宗彦平 《考试周刊》2011,(91):215-215
过去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辍学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政府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因贫困引起的辍学逐渐减少,非经济原因造成的辍学却大幅上升。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情况的调查发现,因经济原因辍学的只占辍学人数的25%,而非经济原因造成的辍学人数则占辍学人数的75%。贫困已经不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辍学的主因,非贫困辍学才是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辍学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辍学1至3年的101名初中辍学学生的调查,发现有47%的学生辍学是因为学习方面的原因,21%的学生辍学是因为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家庭发生突发事件辍学的学生占10%,其余学生辍学的原因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不良等。可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导致辍学的外部客观原因,而学生自身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是导致辍学的内部主观原因;不良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导致辍学的中介因素。因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和资助的力度,为防止辍学提供政策性支持,同时,要改善就学环境,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重视学习不良的学生,为防止辍学营造良好的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已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就西藏而言,党和国家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不仅大大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而且通过"三包"政策免除了学生上学的一切费用,但农村初中多数学生辍学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一现象说明西藏农牧区学生辍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辍学,而是表现为学生不喜欢学校教育,继而表现为学校教育未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学生辍学这一现象的本质即为民族地区学生由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有着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教育需求.解决学生辍学问题关键在于明确学生有什么样的教育需求,进而根据需求提供学生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小康农村地区初中生辍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农村地区初中存在较高的辍学率。造成学生辍学的原因既有产生于教育内部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也有社会原因引发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待教育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屡禁不止归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和防止初中学生辍学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我省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分别从教育政策、社会经济、教育体制和心理需要等层面进行归因分析,并对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辍学是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通过对抚顺市三县四所农村初中的调查 ,我们发现造成辍学的原因很复杂 ,是社会、家庭、教育、学生本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对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 ,我们提出了五点建议 ,以期待能够改善现状 ,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 ,提高全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小康地区农村初中也有较高的辍学率;农村初中日益增多的“差生”群体是辍学生产生的根源。差生走向辍学的原因、类型、易发时机及典型征兆等有一定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辍学生大量来源于初中生中的学业成绩不良者,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质。调查表明教育内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辍学生和差生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对辍学问题的治理,仅仅靠对学生经济支援、对责任人的惩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重要的是从改革教育内部诸多因素入手,防止新的差生出现,才能达到根治辍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赈灾救济、地域治安等各项公共事务活动等,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成为官方在地域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望族本身亦通过对地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将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渗透基层社会乃至地方政权,这既体现了晚清望族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2.
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控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辍学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出现反弹现象。辍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辍学”反弹的主流原因不是贫困,而是受学习困难和新读书无用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幽默准则岔断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得体原则幽默准则包含多个次准则,其中的岔断次准则(也称岔断律)是实施幽默的重要规律之一,它一般包括起跌、衬跌、顿跌、歇后,文章对这四种方式的结构模式和幽默效果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因结业、休学、退学、开除、死亡等原因未完成学业、中断学业离开学校的现象进行了考察与反思。高校扩招后,每年流失的大学生人数达十万左右,大学生的流失问题对学生个人、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十年来大学生流失的基本状况、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两个为主”政策的难以实施,与现行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流出地政府责任淡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流入地政府具备充足的政策资源,流入地利益相关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是实现“两个为主”政策的前提条件。在目前这两大条件还不充分具备的情况下,需要相关配套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非户籍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渭河下游河势及水文状况的多年变化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分析认为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渭河水流变缓,挟沙能力降低,中游大量泥沙在渭河入黄河口大量堆积,造成潼关高程显著抬升,渭河水平面升高,这是渭河下游淤积严重的重要原因。洪水期渭河过流能力急剧减小,防洪能力十分严峻。通过资料分析表明,渭河各段淤积量与潼关高程呈现出一种线形相关规律,由此得出降低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从而降低潼关高程,减小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提高渭河过水能力,对渭河流域防洪减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梧桐意象、梧桐·雨的组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然综观晚唐五代词作,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则是第一次成功运用"梧桐·夜雨"意象入词的典范,它对后世词作泛用"梧桐·夜雨"意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郭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6):98-101,116
分析了实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缺点,设计开发了针对电气类专业的面向WEB电网仿真系统的架构,介绍了其在电力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电力实习教学实地实习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黄河断流及其对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黄河断流原因,预测了今后断流的趋势,阐述了断流对河口三有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