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玄宗君臣的宫廷诗创作,在较大程度上突破了前代的写作传统,呈现出与初唐宫廷诗明显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娱乐性的消退,风骨的追求,意境的浑融。他们的某些诗歌已经堪比盛唐诗,或者已然盛唐诗。这为盛唐时代的诗歌创作起了示范和开风气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讲,盛唐宫廷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陈子昂的诗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观点,不仅对唐诗的发展与繁荣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陈子昂诗学观点形成的渊源,内容,影响几方面加以诗述。  相似文献   

3.
诗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体系的核心,而意境理论的形成则有一个逐渐积累和演进的过程,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唐代“意境”学说,不仅是对初唐革新理论的深入发展,也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补充,它是唐代诗歌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之一,对唐诗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汀子 《现代企业教育》2006,(20):151-152
诗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体系的核心,而意境理论的形成则有一个逐渐积累和演进的过程,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唐代“意境“学说,不仅是对初唐革新理论的深入发展,也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补充,它是唐代诗歌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之一,对唐诗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学夷对不同时代诗歌的评价,往往运用不同的理论概念以突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个性风貌。他对初唐诗歌审美特征的揭示,运用的关键术语是“才力”和“造诣”,从而改变了初唐诗歌评价对六朝承接的局限性,发现了初唐诗歌的唐诗特质。  相似文献   

6.
盛唐诗歌指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九年(713-765)时期的诗歌。盛唐诗歌在经历了初唐的起始和发展后达到颠峰,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本文通过对盛唐时期唐诗作者的地域分布和他们中进士的人数,以及他们的诗歌流派这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来看此时期唐诗的繁荣情况。  相似文献   

7.
上官婉儿两朝专美的身世经历是一个传奇,而她独树一帜的宫廷诗歌创作,以及她在宫廷酬唱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武后、上官婉儿等女性在政治及文学上专权的局面,激活了初唐中后期诗坛,也创造了一个女权文学的神话。在上官婉儿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形式上走向了成熟,在内容、意境、风骨方面为盛唐诗的创作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应制诗通常被认为是无甚可观的诗歌类型。但考察一下从南朝至盛唐诗歌艺术逐步走向鼎盛的发展史,会发现凡是应制诗写作集中出现的时期,基本上也是整个诗坛创作彬彬大盛、诗歌创作技巧有明显进步的时期。初唐应制诗就是这一情形的典型代表。初唐太宗朝、武后朝和中宗朝应制诗因宫廷应制集会的形式和具体创作背景不同而各不相同,主要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9.
琵琶作为一种西域乐器,进入中原后与传统音乐融合,改变了传统音乐风格。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它与唐诗相融合,拓宽了唐诗的选题范围。琵琶意象历经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发展,成为唐诗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不同题材的唐诗中,琵琶意象的内涵不同,依照情感表达侧重,将其分为表达慷慨悲壮、抒发哀怨忧思、烘托宴饮氛围三种类型。琵琶作为西域乐舞文化的典型意象,推动了唐代音乐与诗歌的发展,使得唐诗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杜审言与“初唐四杰”及沈宋处于同一时代,他的创作更为完美地体现了初唐时期诗歌律化的特征.其内容与风格都初步展示了盛唐气象。杜审言在唐诗律化进程中作出了筚路蓝缕的尝试.其雄阔的创作风格对盛唐诗风实有导先之功。  相似文献   

11.
通感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性特征鲜明,极富新意和独创性.中唐诗人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通感艺术手法,奇想联翩,构思精巧,体现出一种奇诡、冷艳和瘦硬的风格.本文探讨和分析了李贺诗歌中通感的基本形式,并从通感的角度分析了其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唐人选唐诗”体现了唐人对本朝诗歌的理解和认识,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唐人选唐诗”成为学术研究对象,滥觞于元,开始于明。清代学者对“唐人选唐诗”特殊价值和不足之处,认识得比较深入,对其研究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相似文献   

13.
宋之问是初唐诗坛上一位擅长创新变革的诗人,其诗歌的创新意义体现在诗风上革除了齐梁诗柔弱、呆板的余绪,追求意境开阔与自然流丽;诗歌题材上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融入诗歌;而在五言律诗形式上将声律、对偶、篇制三者统一的形式作了与实践上的最后定型。这些都为盛唐诗的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诗导读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唐诗是一座空前的高峰。文学史上一般把唐代诗歌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发展的一个准备时期,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演进趋势,初唐的优秀诗人们对诗歌的写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如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对诗歌内容的拓展、对诗歌风气的扭转,沈佺期、宋之问时近体诗声律的探索,张若虚、刘希夷对意境、情辞等的改进等,都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绩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独拔于流俗之中,大胆对诗歌创作进行革新,融合了山水与田园诗,推动了诗歌律化,对唐代诗歌兴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元光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龙朔文场变体”的影响,但由于他身世、经历的变化又促使他的诗歌挣脱了时尚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多所开拓,形成了自己在初唐诗坛上独特的雅健诗风。  相似文献   

17.
初唐的时候,虽然政治上进入了李唐统治,但是文学上依旧沿袭了齐梁流传下来的绮丽靡艳的诗风。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歌创作主张:一是"兴寄"说,二是"风骨"说。直到陈子昂的出现唐诗风骨才为之一振,遂开盛唐诗风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比之于其前唐诗的浑厚饱满圆融,孟郊贾岛的诗歌创作独开生面,成僻涩一体,以苦吟的作诗方式,达成了诗歌的陌生化效应。苦吟使得诗的终极意义似乎不存在于文本,而存在于创作的过程当中——行为即意义。苦吟也是把双刃剑,它使得诗人太用力于诗的局部效应,而忽视诗的整体效应。孟郊贾岛诗歌的陌生化效应首先体现在诗歌语言的大批量散文化,其次体现在尽力避免使用熟语、陈词滥调:孟郊主要着意于"词"的陌生化,尤其是动词的陌生化;贾岛主要着意于"意象"的陌生化。孟郊以其动词性的狠语、贾岛以其虫磬蛇蚁等小世界意象丰富了唐诗,使唐诗的语汇系统趋向完善化,大大拓展了唐诗的疆界。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初唐时期的一座诗坛重镇,并以其独有的风格特征推动了唐诗的发展。异乎常人的丰富阅历与帝王胸怀,使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呈现出迥别于同时代其他作者的鲜明特征。唐太宗曾于贞观十九年春(公元645年)亲征辽东,并有《辽城望月》、《伤辽东战亡》等数首涉及东北边塞的诗作传世。这些诗歌不仅具有纪实特征,同时扩展了唐代边塞诗的地域表现范围,并且在艺术技巧方面也多有可观之处。如此种种,皆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歌继承了南朝的绮靡诗风,不但南朝诗歌固有的一些弊病没有得到纠正,而且,诗歌的内容也大抵是歌功颂德或以文辞为娱乐的.在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唐初宫廷诗人们汲取和总结了前代的经验,并且有所发明和发展,使之日臻丰富和完善,这对唐诗走向成熟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