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蒙古栎良种选育水平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栎广泛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和三江平原山地,是我省次生林占据面积最大树种,在生态系统和林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在种源试验,种子园建立及母树林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蒙古栎多层次多途径的良种选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矸石山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火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矸石山细致整地、适地适树,使矸石山造林绿化获得成功,筛选出适合矸石山造林绿化的最优树种依次为紫穗槐、火炬、臭椿。并对乔木树种火炬的生长情况和育苗进行了研究,为大面积矸石山造林绿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各类植物在德化生长的适应性,德化县林业局在唐寨山森林公园内建设唐寨林苑。通过采集本地优良乡土树种200多个和引进适应德化生长的外来树种100多个在林苑种植,建设成集观光、休闲、科教、驯化、试验等为一体的植物示范园,以期为德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道路绿化、山下造林或山上造林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就林苑建设的树种选择和规划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段和造林树种,并采取窄缝栽植的方法进行秋季造林。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均高于春季造林。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是一条培育森林资源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5.
营造速生丰产林是加速培育和扩大森林资源的最快、最有效途径。按国际上丰产林的标准,每公顷年均生长量达到10m3以上即达标,黑龙江省森工林区速生丰产林的成材年限一般要求10~40年,每公顷年平均生长量在7.5m3左右。下面谈谈营造速生丰产林的技术要点。1做好调查设计开展工程造林的首要条件,就是做好调查设计,更新造林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设计资料进行,造林结束后再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直到郁闭成林。2适地适树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特性和造林地条件相适应。适地就是要使树种适坡度、坡位、坡向及土壤,适树就是要在这些立地条…  相似文献   

6.
杨树一直是黑龙江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是我国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工业用材林和生态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且杨树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收集平原杨树品种和营建多品种区域评比林将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应大面积建设速生纸浆用材林,这是杨树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机遇,营建纸浆用材林,是黑龙江省解决纸浆原料严重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林参间作的树种选择和栽培技术进行了对比实验,提出了与其他造林形式不同的树种选择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根据75年前形成的不同天然次生林群落类型下更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出目的树种天然更新是以立地条件主要因子而转移,天然次生林群落类型是立地条件综合反映,镶嵌在原始林内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下目的树种红松、云杉、冷杉及伴生树种色木、椴树天然更新呈明显优势,是天然次生群落向顶极群落演替的关键指标。本文目的是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适地适树进行人工造林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混交林由于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空间、防止地力减退、利于林分稳定、培育出优质木材在人工造林中被广泛使用。然而,混交林的这一切优势必须以树种的合理搭配为前提,如果树种搭配不当,就会导致某个树种的被压,甚至被排挤掉,以致使混交林变成纯林,混交林失败。为此,本文主要论述营造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生长快以及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是造林中的先锋树种和主要树种。做好马尾松的育苗工作和栽植工作是速生丰产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整理出马尾松的山地育苗和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花椒是著名的经济树种,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是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湖北省谷城县把花椒作为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把花椒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总结了谷城县花椒产业化生产的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花椒产业做大、做强,推动谷城县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一种全营养型作物,具有抗旱耐寒、适宜于高海拔地区耕作的特点;在乌蒙山区,马铃薯正由过去作为抗旱救灾的重要物资变成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然而,快速工业化背景下马铃薯生产发展跟不上社会需求,存在种薯质量差、品种单一、专业人才匮乏、产业化水平低下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系列举措推进马铃薯产业化,旨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给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研究表明:大力发展以林草业为主体的碳汇生产,可以为西部工业、城市和绿色经济发展夯实生态本底和积蓄发展势能;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为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目前,西部地区积极参与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但效率不高,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草业,大力推进生态移民,促进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有序、逐渐退出,拓展碳汇新领域,以夯实区域碳汇本底,提高碳汇效率;设立更多的"生态特区",实行特别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和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制度;利用碳汇与环境容量优势,承接东部重化工业转移,发展绿色经济,争取中央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地方横向生态补偿,并加强碳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宁夏西海固山区陷入了民生与生态问题的恶性循环。为了使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尽快摆脱生态环境恶化与民生贫困的两难困境,国家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实施了生态移民的扶贫政策。西海固山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以及改善居民生存状态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移民生产用地落实和生产方式转变、移民安置资金和生产启动资金以及对移民的后期帮扶和对特别困难移民的经济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生态移民工程需要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不但需要进一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还需要有完善的后续支持,才能保证生态移民的质量及其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市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而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在这一背景之下,围绕教育的转型跨越、人力资本提升助推经济发展、以文化人、依学治理和生态文明助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呈现出不同凡响的行动作为.本文从学习型城市与教育综改、经济提升、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结合,凝练了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的北京模式,并对该模式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三个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妇女在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类自身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对包头市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女性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女性生态文明在包头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女性生态文明对生态危机的解决和妇女的解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思想本身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区农村要因地制宜,围绕自然条件,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突破口,提高养殖科技含量,掌握科学养殖的关键技术,改善养殖生产条件和人居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玉舍森林公园观赏种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实地调查统计,玉舍森林公园有可供观赏的种子植物77科167属419种(含变种和少数引入栽培种)。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及特有植物较多,是六盘水市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宝贵天然植物资源。就该区观赏植物资源的类型、现状及开发利用等方面,探讨森林公园境内观赏种子植物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及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与环境全球化融合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 ,相互依存与相互融合程度不断增强的生产社会化、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对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具有正面和负面两重影响。环境全球化是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是指生态环境问题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全球扩散并行不悖。经济全球化与环境全球化出现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全球化应当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