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掀起了一股沈从文热,研究沈从文的领域有很多,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对语言的运用。他的语言不经过精雕细刻,不是隐晦艰涩的,但却是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的。他以湘西方言为基础,注意学习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然后经过加工、提炼、书面化。有时,他的句子并不顺畅,显得拗口,但往往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当然,不能排斥败笔的情况。总而言之,其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乡土化,古朴简约,清新生动,流动飘逸,富有表现力。一沈从文的乡土语言不同于其它乡土作家的语言,这与他的生活经历、生存环境分不开。首先,沈从文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自学,他十四岁…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再现了我国二、三十年代形形色色的人生面影和生活方式,在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及文体形式等诸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通过对作家的人生经历心理透视以及小说的意境、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沈从文的作品研究和他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作家,他深受民间文学的熏陶,并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创作的材料,语言和手段,因此他的作品自然地显现出一种特别浓郁的地方、也是民间的生活情调。本文试从沈从文作品中所运用的民间故事、传说、民歌等的表现手法和对风俗、风物的描写方面论述他作品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早期散文中充溢着轻松愉快的谐趣,这一点可以从语言、修辞、文体等方面明显的看出来。沈从文散文的谐趣中不仅常常带有讽刺色彩,还熔铸了他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这既与沈从文受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也与他的性情和创作追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正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语言运用是他实现其诗化文体的一个重要形式。"小说文体的实质不在于表达了何种故事情节或思想内容,而在于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言体式去表达……相同的思想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表达,因而,语言表达体式的差异导致了文体的差异……"。[1]语言的锤炼是沈从文始终重视的因素,他说:"文字是作家的武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的小说风格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其语言的魅力是功不可没的。本文主要从沈从文小说句式运用特点来分析其小说语言特色,从其句式的选用上,我们可以看出句式修辞在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调唱出了一曲清新悠远的牧歌,并从中表现出了多层次的文化批判和反思,其一是大多数人经常谈到的那种对城市现代文明的批判,其二是深藏在作品中的也足为人们所忽略的,沈从文对他深爱的湘西淳朴民风和乡村文明本身进行批判和反思。本文着重对后者进行初步探讨,用以揭示沈从文小说文化批判和反思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边城》的粗浅剖析,论述了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特色;魅人的风土人情,浓郁的乡土气息;细腻的心理描写,真挚的情感展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追求语言的地方色彩,注重字句的斟酌,锤炼,形成质朴、自然、凝炼、含蓄的语言风格;运用抒情笔调,追求小说的散文化。旨在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成就是显著的,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切实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创作与水的关系极为密切。水的色泽浸润在作品的人物、语言、故事之中。沈从文给水赋予了家园的象征。他力图要通过如水般湘西世界的描写来建造和谐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沈从文文学创作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联系 ,认为沈从文小说以个体道德真实性的眼光讽刺了教会和牧师的虚伪性 ,同时也表现了文学与宗教在情感和审美上的相似性。基督教的《圣经》也在语言文体上给予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诸多启示 ,尤其是《圣经》中的《雅歌》为他表现人性与神性的牧歌性提供了语言和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青少年时代的行伍生涯,成了他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形成了他笔下丰富多彩的军人生活画卷。沈从文军人小说不同于中国传统军人题材小说,其独特性在于:沈从文多以写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的日常生活为己任,不写英雄人物,不是英雄传奇;有意淡化战争,美化苦难,将军人生活诗意化。沈从文军人小说独特性的形成与其人性论视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谈四个问题,即沈从文和云南,他在云南时期的著述,沈从文和“战国派”以及他在抗战时期的思想矛盾、处境等。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散文和小说一样, 是他精心营构的艺术世界。水, 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中心意象; 色彩, 是其情感寄托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散文语言灵动多变, 句式结构别具一格, 透显出一种平淡而厚腴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译介,他作为沈从文研究专家和沈从文作品的主要英译者为国内学界所熟知,他对沈从文作品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都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在本访谈中,金介甫教授指出其沈从文小说的英译以传递出原文读者可能能够体会到的原文风味为着力点,在忠实于原文的语义与美感和保持译文语言的自然、简洁与优美之间,在避免过份彰显译文的异域情调和防止译文的过度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并提出通过兼顾乡土和非乡土作品的英译来提升沈从文的世界文学地位这一可能途径,他强调只有在英译中专注于全面展现中国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才有望扩大其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表层意义上看,语言只是作品的形式之一,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即内容的构成,它可以直接构成作品所特有的氛围、情境和风格。沈从文的语言正是如此,他的清新、绮丽、隽永的文笔,亦是他创作风格的最一般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20年代的中国社会,当沈从文以童年的目光去观照外在世界时,他发现了扭曲、丑恶的人性是都市生活理所当然的通行证;而当他以都市文化人的眼光去反观湘西童年生活时,他无可避免地发现了其中的荒蛮与凄凉.沈从文的主体人格在现实中惨遭否定.面对这种困境,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营造了一座理想的“希腊小庙”,供奉起为其认可和珍惜的所有价值等级和他所有追求的精髓部分的“人性”.然而,沈从文毕竟背负着人生许许多多的悲剧体验,他无可避免地将这种悲剧体验通过他的作品传达出来.所以,完美的人性、理想的生命最终都被作家亲手葬送,作家无法挽救他的理想生命们,因为他根本无法自救.沈从文以一种朴素的语言、隽永的文风表现着自己对这个不尽完美的世界无可奈何的悲愤和绝望,表现着他所有关于人生和生命的悲剧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哲札记四则王煜1、沈从文与贵州和三教湘西凤凰县因沈从文而著名。他的九世祖由江西赴任贵州钢仁知县,定居铜仁白水乡下寨村。沈从文的曾祖沈歧山迁徒至湖南凤凰东南三十多里的黄罗寨中寨,他的长于沈宏富参加曾国藩的湘军,与田兴恕屡建战功,升为云南昭通镇守使,再...  相似文献   

18.
尹志强 《快乐阅读》2013,(27):126-127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沈从文小说的语言不仅古朴典雅、蕴藉隽永,而且富有隐讳色彩。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植于湘西的生活土壤,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9.
徐诺三文     
一、拜谒沈从文墓 徐诺,是我的学生.正读高二。他也是我的同事徐君建宏的孩子。建宏是小说家兼高中语文教师.创作中短篇小说是他的事业.而教语文是他的职业。事业决定了他对生活与文字的全身心的投入:职业决定了他对语言训练的科学和严格。徐诺聪慧沉静.好思喜文,在初中就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1902—1988)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而且很多人都会说是中国历代以来最优秀的散文文体家之一。沈从文最早最热忱的读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都市青年──自认为现代人的第一代中国人和不久就投入共产党革命、国民党反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去的那一代中国人。沈从文选择的却是另外的战斗领地。一处是中国语言,沈从文努力以中国语言的现代说话方式来丰富和重构文学语言,使它具有中国古代诗词中所在细微的哀婉和微妙的引喻。另一处就是有关中国本身的看法。20世纪初,中国是一个老朽而战乱的国家,沈从文希望把它重新构想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